新冠肺炎疫情下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05
/ 2

新冠肺炎疫情下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思考

张超

临汾市人民医院     山西省临汾    041000

摘要: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场巨大的灾害,从这场突发事件中可以看到,在我国的卫生保健和突发事件中,我们仍然存在着一个很大的漏洞。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由于环境的变化,导致生态链条遭到破坏,突发的灾难与疾病时时威胁到人类的人身和财产。国家和城市必须建立健全的公共卫生、紧急事件管理体系和健全的公共卫生防疫和防治体系是全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前言

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场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一场浩劫。它已经夺走了三十万条珍贵的生命,而且还在继续扩散。在这场大流行中,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疫情常态化-精准防控、动态清零等一系列措施,目前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本次疫情的发生,使得当前的公共健康应急工作和管理工作还不够成熟和完善,特别是在突发事件的预防与控制方面,需在失败中吸取教训、不断改进,最终建立健全的应急管理制度;要在公共健康领域中,解决基础性、系统性问题,对紧急情况作出反应,保障人民的生命健康,为国家和民族谋福利。

一、建设标准化传染病医院,建立生物安全法制体系

1.1整合现有医疗资源,建设标准化传染病医院

从“非典”爆发到“新冠肺炎”,各大城市必须建立一个独立的传染病医疗机构,各县城必须建立一个可以隔离的传染病病房,并对现有的传染病医院进行规范和修改;改进和改进有关的软硬件和装备.

我们可以将市各医院的感染室统一起来,按照疫情的不同,配备不同的床位,这样可以节约经费,减少重复投资与传染性疾病相关的其他基建项目。若是独立的感染室,则要设立独立病房,分别为重症病房、普通病房,以便彼此沟通、分享医疗、分享医务人员;但是,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就会分成三个区域。这些投资很有可能是一种资源的浪费,一些设施十年之内都不会再用。但对于国家和城市来说,有了这些设施,就能预防突发的公共疾病,避免了像2003年度“非典”和“新冠肺炎”那样的事件。由于推迟了对传染病的防治,造成了传染病的蔓延。加入公共健康防范体系就好比购买一份在意外情况下可以获得保险的人身保险。

1.2建立生物安全法制体系,制定相关保护法律

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会议上强调,要强化社会公众卫生法律体系,健全和健全有关公众卫生的法律法规,认真推动《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疫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修订和完善。在保证国民身体健康、国家安全、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上,把它纳入到我国的国家安全体系中去;为了提高我国整体的安全管理能力,需要对整个国家的安全进行系统的计划。尽快出台《生物安全法》,尽快完善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和体制保证机制。

二、增加医务人员编制,建立完善标准体系

2.1增加医务人员编制,制定人员配置标准

就“新冠肺炎”的情况来看,国内的许多医院,除了设备配备不够完善之外,其他地方的医护人员也是相当匮乏的。医护人员配备也很少。现在的医院,大部分都是空余的,普通的医院,编外的医生和护士,都是占到了编制的百分之五十。根据医院的规模和级别,制定相应的医疗人员配备标准,配备适当的人员,增加编制;我认为,一所医院的医务人员,应该达到三分之二以上,农村、社区都应该有相应的人员,这样,医疗体系才能维持下去,才能在国家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服从命令。 

2.2科学编制安全操作规范,建立并完善标准体系

准则是经验的浓缩与提炼,是实践的总结,是人的精神上的一笔宝贵的财产。在这次紧急情况下,如何规范运作,使更多医务工作者不被感染,使更多医务工作者在最快的速度上到位。此次爆发,医护人员所需的防护服、护目镜、头盔等;靴子、手套等十余种,医护工作者脱下防护服要经过36个步骤,不能出一点错误和疏忽;稍有放松,就会被感染。

所以,制定一个科学的规范很重要,要充分的考量每个细节和步骤;各种细节,都在进行改进。在此次突发事件中,医务工作者们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积累了大量的工作经验和做法,有必要对其进行系统的归类、归纳,并制订相关的工作准则和标准;以弥补其自身的缺陷,并在今后在实践中不断完善,造福于更多人。

三、统筹规划城乡医疗建设,严格医院建设标准

3.1统筹规划城乡医疗建设,建立医疗资源配置标准

目前我国的医疗和公共健康体系不平衡、不合理、规模大;中、小城市医疗设施不均衡、医疗资源分配不合理、中、小城市医疗设施不完善、医疗水平参差不齐。因此,许多人去了大城市、大医院,那里的病人减少了,乡村诊所也减少了。原本可以在附近就医的患者,由于缺乏技术和医疗资源,只能花费更多的钱到大医院去,“看病难”进一步恶化,整个社会的医疗费用也随之上涨。依据城市面积、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的密度,结合城市发展的长期规划,对城乡卫生事业进行统筹规划,制定相应的规范;利用各区域的卫生与人才资源。

3.2规范医院建设标准,严格传染病医院规范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于2015年8月1日颁布,建筑密度和容积率均有规范,以保证洁净、隔离的要求。但是,在国内著名的医院中,北京协和医院的大楼密度远远超出了标准的规定;在45,000平方米的土地上,新建了226,000平方米的医院和外科大楼,其建筑密度高于普通住宅区。有的医院在设计上只注重“开放性”和“便民性”,试图拉近与民众之间的距离,有的还在医院设立了咖啡店等商业场所。医院以治病救人为己任,而非游乐场。在救治病人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就诊人群的密度,尽量减少医护人员和病人的交叉感染,尽量减少感染人数。

四、加强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日益成为更好地解决公共卫生服务需求与服务供给的矛盾,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卫生服务质量和效率的有力手段。应坚持政府主导,全面统筹,以健康档案为核心,实现区域卫生系统联通和共享,建立和完善覆盖全国的慢病监测系统,全面推广健康危害因素监测、生命登记监测系统、三级卫生信息平台等,加强信息安全体系建。同时促进公共卫生大数据的应用,提升信息分析利用能力,以人为本构建智慧型公共卫生体系,促进全民健康保障的公共卫生服务。

结束语

习近平在2月14日召开的全国人大常务会议上强调:保护公民的生命、财产和精神的安全,是我们的一项重大任务。既要立足当下,又要准确、准确地打好疫情防控的大仗,又要面向将来,要吸取前车之鉴,要找出这场大流行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缺陷;抓紧补短板、补漏洞、强弱项;要把重大突发事故的组织和机制落实到位,建立和完善国家紧急情况的应急处理体系。

参考文献

[1]严菁.新冠疫情下我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标准化建设[A].第十七届中国标准化论坛论文集[C]. 2020

[2]刘保池.公共卫生应急医院急诊科建设与管理[A]. 第五届全国灾害医学学术会议暨常州市医学会急诊危重病及灾害医学专业委员会首届年会学术论文集[C].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