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施工质量管控难点及对策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30
/ 2

古建筑施工质量管控难点及对策分析

陈国铃

广东省六建工程总承包有限公司 (广东佛山528000)

摘要:古老的建筑是鲜明的历史教材,它向我们展示了古人先进的建筑文化,承载了先辈们顽强的精神。只有不断加强对古建筑的监管力度,保证古建筑的完整程度,才能让我们更清晰的感知古老的文化。基于此,本文阐述了古建筑在历史文化遗产中的地位及其利用的价值,对古建筑施工质量管控难点及对策进行分析,以期提高文物古建筑施工质量,达到文物古建筑保护的目的。

关键词:古建筑;施工;难点;对策

引言

文物古建筑是历史、人文的承载体。古建筑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能很好地为民族自信提供源泉,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为研究历史科学和艺术创作提供例证和借鉴,所以文物古建筑的施工质量管控尤为重要。文物古建筑的施工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就要求必须保留原有建筑的“原状”,严格按照原有的建筑形制、结构、材料和工艺技术来进行施工,而由于人为原因和自然因素复杂的变化影响,对古建筑修缮的技术工作要素也变得繁杂多变,从事古建筑施工的工作者需要具备专业性,对于古建筑的情况、历史背景和施工质量管控难点都需要熟练掌握并且在施工前准备充分。

1古建筑在历史文化遗产中的地位及其利用的价值

古建筑是一个国家特有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从建造至今仍保存较好的古代建筑。不同时期的古建筑承载着不同时期所特有的生活、社会、宗教(包括祭祀)活动等,具有很强的标志性。从古建筑的特征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出这个时期的人类物质生活水平,还可以看出当时的科技发展和社会文明水平。不仅如此,古建筑呈现出来的文化艺术创造力也是非常有价值的。古建筑是各民族、各地区历史文化遗产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和其他有形、无形的文化遗产共同构成了中华文化的历史文明,帮助我们了解历史和社会发展的过程,欣赏古人艺术成就,了解不同时期的思维领域。古建筑不仅有单纯建筑的功能,还承载历史的信息。关于古建筑的保护与利用的问题已经成为专家、学者关注的焦点问题,是具有时代性与社会性的重要课题。

2古建筑施工质量管控难点及对策

2.1木结构

建筑群木构架的残损主要包括开裂、糟朽、拔榫、弯垂、蛀蚀,因为建筑群的屋架是由梁、柱、檩、枋等构件组成,这些构件几乎承担了整个建筑的荷载,这种以木材为主要材料的古建筑十分容易出现老化、虫蛀及变形等现象,因此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施工。如图1所示,古建筑木结构示意图。例如,在修补开裂时,工作人员就引入了嵌补法进行加固。对于裂缝直径在3mm以内的,用环氧树脂腻子,环氧树脂、固化剂、增韧剂配比为100∶20∶6;对于裂缝大于3mm的,工作人员采用木条嵌入再利用胶黏剂粘牢抹平的方式;对于部分裂缝大于30mm的,工作人员则采用嵌补加装三道铁箍的方式。

图1古建筑木结构     图2古建筑墙体        图3古建筑屋面

2.2墙体

建筑群墙体的残损主要包括开裂、空鼓、酥碱、返碱与变形,因为古建筑的主要承载体为木结构,墙体发挥的是分隔与围护的作用。由于砖石本身是一种脆性亲水材料,一直暴露在空气中,会被有机物、水分侵蚀,受到外力作用时易发生残损。如图2所示,古建筑墙体。在施工时,可以采用剔补维修、扒锔拉接、拆除重砌与抹灰处理的方式。例如,工作人员对建筑群墙体采用剔补维修的方式,利用小铲或凿子将已经发生风化与酥碱的部分完全剔除干净,从酥碱的位置开始逐渐向四周剔除,使整砖完全暴露。在剔除环节完成以后清除灰尘,砍磨、加工砖块,再用水泥贴牢。

2.3屋面

屋面的残损包括屋面断裂、屋面破损、瓦件滑落,主要因为外力作用、植被干扰与施工工艺。在修缮施工时,可以采用瓦件拆卸、分类存放、瓦件安装的方式。如图3所示,古建筑屋面。例如,在对建筑群屋面进行施工时,工作人员就通过揭顶与大修落架的方式,揭除屋面瓦件,根据原材料、原尺寸,重新修复与更换已经出现损毁与缺失的瓦件。工作人员还用人工传递与人工揭取的方式,先拆揭勾头滴水瓦及瓦当筒瓦,按从下至上、从左至右、两坡面的顺序操作,用小竹筐加滑轮垂直运输至地面。

2.4屋脊

屋面上的脊与脊饰十分精致,但是建筑群的屋脊却存在十分明显的损毁,最开始建造翼角的工匠会把檐口做成直的,在呈45°的方向设置斜梁。除了美观以外,这种房檐结构还比较有利于排水,避免对木质的损伤。由于古代大规模建筑占地面积广大,加上翼角的排列组合各有不同,施工会相当有挑战性。如图4所示,古建筑屋脊。比如唐碑亭西北翼角在地震后脱落,正脊脊端存在局部缺失现象,大门及东西侧门屋脊原来也有开裂现象,现已用石灰砂浆临时补缝。由于建筑群的屋脊制作材料为泥灰、砂浆等材料,这些材料暴露在空气里,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空鼓、开裂以及翘边等现象。在进行施工时,采用的措施主要为原位夹护保护措施、补充测绘、旧脊修补与新脊制安。工作人员在不更换木构件的前提下,对该脊采用原位夹护的保护方法。具体操作步骤:首先,用生石膏涂抹脊的表面,厚度为30mm左右;其次,当石膏完全干透后,割除要更换的椽子,并采用木枋进行加固处理,分别用100mm×50mm的木条立杆夹护,下端与梁连接作为脊的支撑。这种方法不仅可以保护脊,还可以保证拆除石膏层后,原脊形态不受影响。

图4古建筑屋脊           图5古建筑防雷

2.5防雷

由于古代建筑多以木材为主,许多建筑还没来得及进行安装防雷设施,很多人认为木质绝缘不会引发雷点。事实上,即使是在古代,一部分房屋的链接结构还是存在铁质材料,在暴雨雷雨天气,由于木质受到雨水的浸泡,还是很容易引发雷电,应该要不断完善古建筑的防雷措施,避免对其造成破坏。在对古建筑进行修建的工程中,要着重加强对防雷措施的完善处理。施工前要进行提前预案,认真落实预期图纸,结合对建筑场地的实地考察进行修改完善。同时要加强对施工材料的管控处理,即使规避雷电风险。为了保持古建筑的外形美观,防雷接地通常都是采用暗埋的方式。如图5所示,古建筑防雷。

3结语

总而言之,古建筑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展现形式之一,不仅展现了古人的建筑智慧,还体现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即使在对古建筑进行维修重建的工作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但这需要我们当今的工程建筑者不断的进行探索研究,用最合理的方式去进行重建古建筑,这样才能提升古建筑施工质量,保证文物古建筑的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博,李攀.关于古代建筑修缮施工前的技术工作[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9):372.

[2]何岩,何海蛟.文物古建筑的保护修缮[J].居业,2017(01):121+123.

[3]俞军军.古建筑异地重建及修缮的关键施工技术研究[J]建筑施工,2018(8):1408-1409.

[4]王梦飞.古建筑的保护和修缮研究[J].山西建筑,2016,42(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