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桥施工中软基加固技术的应用研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30
/ 2

道桥施工中软基加固技术的应用研

王新桐

120110198801082424天津第六市政公路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近几年社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人们生活质量快速提高,交通运输规模不断增大,给道路承载力造成了更大影响。当前道路工程质量直接关乎人们日常出行的便利程度以及生命安全,所以道路工程质量已经逐渐受到相关部门与人民的高度关注,要求道路工程施工时必须注重施工质量,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道路工程仍然存在路基路面沉降问题,这些问题如果未能及时解决,则会导致人们出行舒适度降低,甚至可能会遗留下安全隐患,因此必须要加强道路路基路面施工,应用软基加固技术进行软土地基处理,以提高工程质量。基于此,对道桥施工中软基加固技术的应用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软基加固技术;道路桥梁;施工技术

引言

我国很多地区都分布着软土地基。软土地基如果不能合理地进行加固处理,对于道路整体质量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是我国当前道路施工中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软土地基加固对于施工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当前道路施工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保障道路质量,满足我国人民的出行需求,充分发挥道路本身的作用,促进经济发展,加强对软土地基加固研究非常具有现实意义。

1软土地基特点

软土地基特点主要表现如下:①流变性较高,通常情况下,当土壤得到加固处理后,局部土壤压力与强度会逐渐增高,但是软土地基流变性却无法得到改善。这主要是因为大多数加固技术均是通过物理方法进行处理,但是在实际加压时,可能促使土壤出现变形,导致土壤物理性能参数难以进行计算,因此在实际工程运行过程中,必须要保证土壤稳定性,特别是软土地基含水量参数,以防止道路塌方或者建筑功能不稳定的情况。②抗剪功能较弱,当经过传统软土加压处理后,土壤压缩指标会得到提升,这主要是因为土壤密度相对较小,并且中孔间隙间距大,促使土质压缩参数明显增高。并且土壤抗剪力减低,如果处理方法不当,则会促使地基功能性以及安全性出现问题。③含水量较高,和常规土质层对比,软土地基含水量相对较高,尤其是道路软基部分,含有较多水分,从而导致土层中粉土与黏土增多;特别是道路软土中,因为黏土粒与粉土粒数量较多,导致软基负电荷增加,空气中水蒸气会被大量吸收,导致含水量增高。

2软土地基形成和危害

道路建设对于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至关重要。在道路建设施工过程中,地基的稳固程度是重中之重。我国当前大部分道路施工最主要的地基为软土地基,组成物主要是粘土混合粉土。在道路建设中,软土地基是最基本的组成部分,软土地基的抗压能力不强,在受到外力的挤压时,非常容易产生变形。如果不能合理地对软土地基进行加固,道路的安全性和稳固性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因此,在软土地基加固的过程中,最主要的目标就是为了全面提升地基的安全性和牢固性,从而能够保障道路整体的稳定性。软土地基主要由粉土和粘土结合而成,土质的组成之中有很多缝隙,土质整体的结构也相对松散,无论遇到地下水源或者是降雨的时候,软土地基会充分吸收水分,导致软土地基内部的含水量增高。软土地基吸收水分之后,软土层之内的空隙也会随之增大。原土地及内部的空隙也会导致大量空气的进入,从而使土层更加松散,陷入恶性循环。如果产生这种情况,势必会对道路施工建设产生影响,很多施工会因为这种情况无法顺利进行。软土地基的土质还存在着抗剪强度的问题。当受到比较大压力的时候,软土层会出现非常严重的变形,这种情况甚至会出现严重的安全隐患,如道路坍塌等严重问题,对于提升道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十分不利。

3道桥施工中软基加固技术的应用

3.1粉煤灰碎石桩技术的应用

当前,在我国的道路建设中,一般都会遇到地基处理问题。一般情况下,在对软基进行加固时,都会应用粉煤灰碎石桩施工技术。此技术的具体施工操作流程不仅非常简单,其整体效果也比较好,且该技术还是一种非常成熟的加固方法。粉煤灰碎石桩施工技术之原理主要是利用水泥和石屑等多种材料,将其均匀混合后,然后加入水对其进行稀释和搅拌,之后需要将材料制成高粘度的桩体,对软基进行适当掺混,帮助其形成比较强的复合垫层,从而不断增强道路的稳定性和承受能力。应用该技术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会出现如泵管堵塞等质量问题和其它危急情况,需要施工人员及时发现问题,然后及时解决相关问题,避免爆管情况的发生。此外,施工单位还要在施工中做好基本的视察以及检查工作,从而进一步促进工程施工的进度。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技术不适合在区域中的软土地基使用,如果不能保证这种技术应用的有效性,就会对软土结构带来影响,导致其强度以及渗透性不断降低。再加上如果夯击的深度不够,其中的能量不足,整体的建设效果会受到比较大的影响。

3.2CFG桩复合地基法

CFG桩是软土路基加固处理的关键方法,桩径50cm,桩距2.0m,呈矩形布置。为充分发挥出CFG桩在加固软基方面的应用优势,在桩顶设钢筋混凝土托盘,桩顶延伸到托盘≥10cm。桩体长度主要根据现场的地质条件而定,要求桩尖穿过淤泥层,到持力层的深度控制在100cm,不可过小,否则会影响桩体的稳定性。最大桩长在20m以内,为加强对桩顶的防护,在桩顶处设砂砾垫层(50cm厚),然后在垫层上方铺土工格栅,受地应力的作用,在抗拉强度上可有效发挥出力学性能优势。CFG桩施工材料以混凝土为主,要求强度等级至少达到C15。用长螺旋法施工,按照特定的流程将各项工作落实到位。首先,施打袋装砂井,此结构成型后方可对CFG桩进行施工。从路中心两侧开始施工,以间隔跳打的方法有序推进,过程中加强防护,尽可能避开既有构造物基础,以免造成损伤;有必要设临时排水沟,用于提高排水效率,以免因积水而影响软基的加固处理效果。CFG桩的28d单桩承载力需达到250kN,施工后成型的复合地基应具有120kPa及以上的承载力。

3.3预应力管桩加固技术

在公路改建工程中,如果出现软土地基问题时,采取加固技术才能保证工程的建设质量,其中预应力管桩加固技术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加固办法。通过预应力工艺与离心成型方法制成一个简体细长的混凝土预制构件,形成张法预应力管桩。该技术的应用最关键是管桩的使用,在管桩投入使用过程中,严格把控每一个环节以确保地基的加固质量。首先,在施工前进行排水、清淤、回填等操作,结合地形情况进行分块截留,用挖掘机将淤泥清理干净,并运输至指定的弃土场处理。其次,进行锤击打入桩的施工。在施工前需要设计全面的工艺流程图,测量定位桩、沉桩、接桩、送桩等位置,在沉桩前定位基础轴线与控制点,并尽量远离沉桩区域不受干扰的地方,加以固定保护。

结束语

由此可见,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城市化建设的进程,需要采取措施做好道路建设工作,包括对地基的有效处理。最受重视的地基是软土基,对软土基来说,必须加强对软基加固技术的有效应用,完善道路建设方案,通过对换填和粉煤灰碎石桩等技术的有效应用,不断提高整体的施工效果,从而进一步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

参考文献

[1]郑志成.浅谈工程施工中的软基加固技术[J].河南建材,2019(05):8-9.

[2]韦启伟.软基加固技术在道路施工中的应用[J].低碳世界,2019,9(07):291-292.

[3]樊松.软基加固技术在道路施工中的应用及质控方式研究[J].科学技术创新,2018(30):120-121.

[4]张伟.路桥施工中的软基加固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8(41):266-267.

[5]孙俊峰.软基加固技术在道路施工中的应用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18(09):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