徜徉在古诗文的世界里,以美育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29
/ 3

徜徉在古诗文的世界里,以美育心

王兴兴

北外附校

【摘要】经典古诗文无疑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最灿烂的瑰宝,是小学语文课程中优秀传统文化主题的重要载体。古诗文的教学要引导学生在了解背景、咬文嚼字、入情入境、演绎情节等多元理解中悟诗情、寻找美;多样化的诵读策略调动学习积极性,1+N式组诗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开展丰富多彩活动让古诗文积累焕发活力,组织学生在诵读积累中感受诗文之韵;注重古诗文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在迁移运用中挖掘诗词的美进而创造美,让学生在诗词的熏陶中提升审美的鉴赏与创造能力,树立文化自信,传承文化。

【关键字】多元理解 诵读积累 迁移运用

【正文】

2022版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在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增强凝聚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立文化自信、培育时代新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语文课程在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形成自觉的审美意识,培养高雅的情绪,积淀丰厚的文化底蕴,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经典古诗文无疑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最灿烂的瑰宝,小学语文统编版教材中精选了约130首文质兼美的古诗文,其语言凝练含蓄,意境深邃优美,不仅给人以艺术的熏陶,更能启迪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性情,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人情风貌,饱含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与品格,是小学语文课程中优秀传统文化主题的重要载体。古诗文的积累,会增强儿童对美的鉴赏力,从优美的诗句中感悟人生,体会诗人的情感。目前的语文课堂能关注到对古诗的理解,但往往逐字逐句的抠字眼,而优美的诗句中有诗人对人生的感悟,有诗人的情感,有诗人的写作技巧,这些在古诗词的教学中常常会被忽略,因而要在多元理解中悟诗情、寻找美,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诵读积累感受诗文之韵,迁移运用中挖掘诗词的美进而创造美,让学生在诗词的熏陶中提升审美的鉴赏与创造能力,树立文化自信,传承文化。

一、多元理解中悟诗情

在信息爆炸的当下,学生接受、接触的文化是多元的,古诗文可能只是孩子们生活中被动接触的一元,甚至是半元,而古诗文跨越千年,若想让学生真正领略到古诗文的魅力,欣赏到古诗文的美,教学中就要根据诗歌特点以及儿童认知水平采用多种方法,如图1所示多元化理解感悟诗情,寻找诗文中的独特风景

图1——古诗文教学中多元理解策略

1.了解背景

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每一首诗歌都与作者的生活经历、作者的思想以及当时的社会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要想准确地理解古诗文,就要知人论世,了解写作背景,才能真正体会到诗歌的意境和情感。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杜甫的《绝句》是极富诗情画意的佳作。该诗反映了诗人经过奔波流离之后,暂居草堂的安适心情,也是诗人对初春时节自然界欣欣向荣景象的欢悦情怀的表露。这首诗歌在学习之前就可以布置学生查找背景资料,这样在学习时才能更深入理解诗人在安史之乱后回到成都草堂,当时心情很好,面对这一派生机勃勃,情不自禁,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清新脱俗、别具风格的诗篇。再如王安石的《元日》,写于初拜相而始行己之新政时,见家家忙着准备过春节,联想到变法伊始的新气象,有感创作了此诗,才有了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名句。要读懂、读深古诗文必须正确解读诗文承载的感情,学生在了解历史背景资料架设起作者与文本的桥梁,拉近与作者的距离,才能走进诗文的创作时代或作者的经历之中,才能欣赏诗文独有的风景,进而体会到古诗文特有的文化魅力。

2.咬文嚼字

小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只要总体上把握即可,这是符合儿童认知水平的,教学中要摒弃逐字逐句的理解翻译成白话的方法,当然并不排斥对文眼或诗眼的理解。立足语言文字,引导学生抓住最能体现诗人情感的关键字反复品味,层层深入,提高语言感受力,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三上李白的《望天门上》聚焦”“感受天门山的雄峙;抓住体会东流而去的长江水经过天门山时形成回旋的水流,从而表现山势险峻和水流湍急。《赠汪伦》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诗人李白这种桃花潭水的比喻和深千尺的夸张修辞,体现了诗人与友人间的情谊。《咏柳》的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中,那视之无形的、不可捉摸的春风,用剪刀可视、可感形象化地描绘了出来,将春风的神奇力量无限彰显。《鸟鸣涧》的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中以动衬静,以收到鸟鸣山更幽的艺术效果。古诗词创作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学习古诗文时,要抓住切入点,在咬文嚼字中感受诗歌语言的凝练之美。

3.入情入境

意境,是指一种能令人感受领悟、意味无穷却又难以明确言传、具体把握的境界。它是形神情理的统一、虚实有无的协调,既生于意外,又蕴于象内。古时的文人墨客创作诗歌常常胸含不尽之意而见于言外,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通过情景交融、内掳己而外感人的意境表达自己的情感。如果古诗文所反映的是生活画面或生活事例,教师就要创建与现实生活想贴的情境还原作者要表达的场景,具象化帮助学生理解诗文。比如一年级学生在学习《池上

·其二》时,对于生活在北京的孩子来说,颐和园、圆明园并不陌生,让在开满荷花的湖里划过船或做过船的同学讲一讲,再配上他们当时的照片,学生就和诗歌中描述的孩童建立了联系,对于小娃的天真幼稚、活泼淘气就了然于胸了。学习古诗文还可以和绘画相结合,比如《小池》时,由学生引导学生边读边画出涓涓细流和清澈见底的小池,小池里那含苞待放的荷花上有一两只蜻蜓在栖息……这样,图画好了,诗意诗境也理解了。中高段的学生有了一定的语言基础,还可以搭建支架,当我看到/闻到/听到我想起诗句…”“当我读到诗句我仿佛看到/闻到/听到…”通过语言的描绘,进入诗境。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领会着作者的意境,宛如听一个朋友说着自己也正要说的话,这是一种愉快。通过调动多种感官,透过文字看到文字背后的画面,创建与诗歌的联系,入情入境,营造学习古诗文的氛围,让他们学习古诗文的兴趣盎然。

4.演绎情节

古诗文是千年文化的积淀,教学中要精准还原作品中的思想情感,挖掘渗透其中的文化精髓,才能让学生在古诗文这片沃土上汲取文化的力量。演绎诗文中的情节,不仅能带领学生置身于形影的古诗文情境中,在亲身体会中感悟古诗文传达的情感,也能以情感共鸣为基础促进古诗文内容学习和理解能力的提升,实现古诗文学习效果的巩固优化。比如教学送别诗《赠汪伦》时,可以用朋友离别的故事为学生学习编织故事情境,可以是毕业离别,可以是转学的分离……通过故事的演绎感受到离别淡淡的忧愁和朋友间珍贵的友情。《司马光》《守株待兔》《自相矛盾》这样的叙事性文言文就更适合通过表演来感受人物,走进人物内心,体会到做人做事的道理。演绎还可以从诗文中的细节切入,以小见大。《秋思》中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的细节描写也可以演绎成舞台剧:书成封就之际,似乎已经言尽;但当捎信的行人就要上路的时候,却又忽然感到刚才由于匆忙,生怕信里漏写了什么重要的内容,于是又匆匆拆开信封。学生将自己的理解内容通过小舞台剧的形式展现出来,感受在消息传达不便的封建社会,客居他乡的游子对家乡的思念。

二、诵读积累中感受诗之韵

诵读经典,品味传承。没有积累的学习,就像用竹篮打水,到头终归是一场空,古诗文的学习更是如此,只有大量的积累,通过多样诵读、组诗学习、多彩活动等教学策略不断丰富古诗文语言知识和文化底蕴,深切体会到我国古代汉语文化的韵味。

图2——古诗文教学中诵读积累策略

1.多样化诵读调动学习积极性

诵读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诵读和理解相辅相成,在反复诵读中体悟情感。古诗文是一门集音乐、美术于一身的艺术,教师要将配乐、绘画引入教学,在舒缓优美的配乐中、在水墨书画的欣赏中诵读,感受诗文的节奏和韵律,能够有效地把学生带进诗情诗境。音乐是进行情感传达的有效方式,也有助于引发联想。古诗文教学过程中,引入音乐,既能传递古诗文韵律美和意境美的效果,还能营造良好的氛围,有助于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当然在选择音乐时要注意与作者要表达的情感高度一致,在音乐的情境渲染中,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加深对诗文的体悟。除了音乐以外,结合诗文内容或韵律还可以配以视频辅助、舞蹈、拍手、肢体动作等,采用个体单独朗诵、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等形式,调动学生朗诵的积极性。

2.组诗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在教学古诗文时还可以进行组诗学习,对于同一诗人,可精选其代表作,从多篇诗文中感受其诗风、文风,由文入心,挖掘诗人身上蕴藏的丰厚宝藏,汲取润泽心灵的甘露。比如学习《望庐山瀑布》,就先把学过的李白的诗歌背一遍,通过前后的勾联唤起旧知,不断帮助学生复习相关内容的古诗词,同时为学习新知奠定基础。对于同一主题的诗,可以1+N的组合式学习,比如三下关于传统节日的主题,《元日》《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三首诗歌编排在一课之中,围绕古人如何写节日展开,可以拓展出关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的诗文,借此开展项目式研究学习。还可以以诗情为专题,比如《别董大》《送元二使安西》都是送别诗,进行比较辨析,拓展出《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赠汪伦》《送孟浩然之广陵》等;可以以体裁为专题,学习《墨梅图》题画诗,可对比《惠崇春江晚景》《竹石》;可以以关键字字义来整合积累,比如学习《游园不值》时的应怜屐齿印苍苔可结合可怜九月初三夜,学习山重水复疑无路可结合钟山只隔数重山等等,方式多样,不一而足。组诗化教学让学生变被动接受主动研究的方式变化带来了学生的变化,同时还提高了古诗学习的效率,落实双减,拓展了古诗词积累的空间,同时成组出现有助于学生将所学古诗串起来形成知识链,何乐而不为。

3.多彩活动让古诗文积累焕发活力

枯燥地背诵积累会让古诗文学习成为学生的负担,以活动为载体,可持续地调动了学生积累学习的兴趣,激发了内动力,事半功倍。每日一诗的诗歌小达人展示活动,让诵读积累有了展示的舞台,学生来做小老师,在查资料、制作讲义、给同学们讲课的一系列活动中,积累古诗文。诗词大会以比赛的形式开展,从海选到复赛,学生们层层选拔,在不断地备赛中提高自己的古诗文储备。诗歌游园会,全员参与,学生自己选择命题形式,不仅要制作题卡,还要做好答案。选择、填空、判断、主观开放题,各种各样;出题内容包罗作者简介、诗文背景知识、经典名句、诗情等方方面面。教室就是会场,从上下句的填空到情境的理解运用,从九宫格组合诗句到十二宫格,从图配诗到飞花令,学生在互相答题中加深记忆。活动中对古诗文进行归类,形成系统认识,同时在对比中分析情感差异,更深入地理解诗人情感,更好地继承古代圣贤博大的思想财富。诗歌还可以和音乐结合、和美术跨学科合作,开展一场古诗音乐会,组织古诗书画展,构建多样化古诗文课程,撬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

三、迁移运用中创造现代美

语文课程要培养学生文化自信,培养学生认同中华文化,对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有坚定信心。新时代背景下,注重古诗文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在古诗文的迁移运用中创造出现代美。

1.改写扩编古诗文,增添写作素材

经典古诗文是一种素材的积累,自然有利于交际与写作。教学中为孩子提供展现自我的舞台,使学生学习古诗文兴致浓厚,课堂氛围更轻松愉快。艺术美和意境美的有机结合是古诗文的特点,因为每一首诗歌都有自己的诗情画意,一首诗就是一幅画,就是一个感人的故事,所以学生在理解诗句、想象画面、穿越到古人的诗情画意里之后,还要再回到现在,融合自己的情感体验对画面进行语言加工,说出来或者写出来,还可以进行改写、扩编,以衍生,又以反哺,将古诗文的学习和写作素材的积累、训练结合起来,整合生成新的写作资源。比如《池上》中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的意境,让学生利用想象把小娃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等写下来,在创作中加深理解,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锻炼其书面表达能力。《杨氏之子》《司马光》这类叙事性文言文学习时则可以引导学生编写剧本,开展小组综合实践活动。孩子们从道具制作、台词设计到表演时的语动心神等多方面头脑风暴的大碰撞,在一定程度上互相引导,互相发散思维,无论是语言运用、素材积累,还是创造想象都得到了有效地训练。

2.引用古诗文,画龙点睛添文采

传诵千古的诗词积淀了古人在表现手法、修辞、语言锤炼方面的写作技巧,但诗词并不遥远,鼓励学生建立生活和诗词的联系——生活中的场景联想到哪一句诗。古诗文经受人类历史文化长河的不断冲刷淘洗,传达的思想情感往往跨越了时间和空间,那些烛照千古的名言警句揭示了人类永恒的哲理思考,鼓励学生养成从名句或诗文内容中提取观点,恰当地借用和化用诗文名句,拿来为我所用,画龙点睛,往往会收到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的作用,写作表达中的文采和意蕴也将逐步提高。《游山西村》中山重水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所隐含的生活哲理即陷入困境也不要放弃,也许新的契机将要出现,学生在写自己遇到困难找到解决办法时合理引用,使文章言简意丰,更具感染力、说服力。经典诗词名句,内涵丰富,意旨深远,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有时洋洋洒洒一大篇,却不如一句名言来得简洁,来得有力。而巧妙引用经典诗词名句,可以使语言显得厚重、警策、含蓄,具有丰富的哲理意蕴。如写春雨时,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的引用定会文采飞扬。每个学生的心灵都是一个小世界,对于生活的感悟也是不同的。只有在生活中多准备些锦囊,博采众长,重视积累,才能活学活用,厚积薄发。

经典古诗文是古代的文人墨客留予我们的无价财富,彰显着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和民族文化智慧,为我们提供了绚丽多彩的语言学习材料。教师要选择科学、高效的教学策略,引领学生揣摩古诗文中的语言之美、意境之美、情感之美,让学生在古诗文的学习中陶冶情操,发展个性,丰富精神世界,以诗育人,以美育心。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 叶圣陶.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

[3] 张爱霞.有效抓好小学古诗文教学的策略[J].学苑教育,2020(27).

[4] 刘洋. 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古诗文教学策略分析[J].多元智能教学,2021(02)

[5] 王华兰.探析小学古诗文教学有效拓展策略 [J].教学研究,20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