堤坝白蚁防治中的信息素诱杀技术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29
/ 2

堤坝白蚁防治中的信息素诱杀技术应用

吴孝强

安徽中诚建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    安徽省宣城市   242000

摘要:白蚁对堤坝安全危害极大,造成堤坝体内空洞且跌窝、背水面渗漏、管涌等险情,如不及时防治,会造成溃坝、溃堤的重大安全事故,如果防治及时得当,就能做到防患于未然,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本文介绍了利用白蚁信息素对堤坝白蚁进行主动诱杀的研究和成果应用。

关键词:白蚁危害;信息素;诱杀;监测;堤坝

堤坝白蚁分为黑翅土白蚁和黄翅大白蚁。白蚁一旦进入坝体后,在正常蓄水位以上的坝体内营巢,随着巢龄的延长,白蚁不断繁殖,个体不断增加、巢腔逐渐扩大和增多,主巢直径可达1~1.2m,副巢多达10个以上。

1白蚁信息素引诱技术

1.1昆虫信息素

昆虫信息素是昆虫各种腺体向外分泌的具有不同作用的种内激素,是用于进行同种个体与异种个体之间交流的化学分子语言,是物种特定的通讯系统,作用距离远,诱惑力强,具有引诱(诱惑)、刺激、促进或抑制取食、产卵、交配、集合、报警、防御等功能。不同昆虫之间的信息素相互不能替代,也不会引起混淆,具有高度的专一性和唯一性。信息素(诱食信息素和示踪信息素)用于有害生物防治是生物信息素利用最有价值的应用方向,是高效、环保防治害虫的新途径,昆虫信息素的模拟和利用,有巨大商业价值和环保价值。

1.2信息素筛选提取

信息素是昆虫间交流的语言,在昆虫身体内含量极少,根据昆虫种类的不同,一个昆虫体内有几纳克到十几纳克的多种信息素,在昆虫众多的信息素中,目前真正能利用的只有1~2种。同时拥有昆虫学、生物化学、解剖学、药理学、卫生检验等多门学科的融合技术,是提取、开发信息素的必要条件。项目研发人员于2013年成功提取并合成了性信息素之外的昆虫诱食信息素和示踪信息素,并逐步掌握了多种昆虫的信息素的筛选、配方合成、批量生产的系列核心技术。这两种信息素的成功研发并应用,开创了国内利用多种昆虫信息素防治有害生物的先河,国内首创,国际领先。

1.3白蚁信息素引诱

(1)引诱载体(白蚁饵料)

在引诱白蚁过程中,白蚁群体是否主动选择我们的饵料,这是影响诱杀效果的重要因素。根据白蚁的生活习性,选择花生壳、玉米芯、蔗渣、木块、木屑、纸板、纸屑、糖等在自然界中随处可见的物质组合成为白蚁引诱饵料,试验发现白蚁群体在觅食过程中,对此类物质感兴趣,在观察5d的时间后会尝试去取食,这种引诱称为被动引诱。怎样引诱白蚁优先取食饵料,信息素引诱剂将是饵料发挥作用的关键所在。

(2)信息素引诱剂

同巢白蚁个体间的信息交流对一个白蚁巢体的协调功能而言是不能缺少的,而同巢个体间的信息交流又主要依靠白蚁外分泌腺产生的起诱导和调节白蚁行为反应作用的信息素来获得。白蚁信息素引诱剂通过在白蚁诱杀剂中添加生物信息素,同时具有白蚁诱食信息素和白蚁示踪信息素的作用,通过诱食信息素引诱白蚁工蚁取食,在取食的过程中,白蚁示踪信息素不断散发,指明取食的路径。

诱食信息素:模拟白蚁分泌的喜欢取食的化学物质,引诱白蚁群体取食。

示踪信息素:模拟白蚁分泌的指明取食路径的化学物质,引诱白蚁聚集取食。

白蚁信息素引诱剂是模拟白蚁群体所特有的由多种化合物优化剂量配比组成的物质,开发和利用白蚁信息素,可变被动引诱为主动引诱,显著提高白蚁饵料的引诱效果。

1.4引诱方式

堤坝白蚁是地下害虫,也是社会性昆虫,根据白蚁的生物习性,通过模拟野外白蚁的生存环境以及进出通道,利用诱食信息素引诱白蚁取食,示踪信息素指示取食路径,白蚁进入监测装置聚集,取食白蚁诱饵。

研究发现:白蚁的巢穴外部坚硬,内部分布有大量的主蚁路和次蚁路;白蚁在活动时习惯排着队,前胸和后背都能贴着走,这样它们才感觉安全;白蚁的体软、皮肤非常薄,一旦暴露在坚硬和干燥的路上则易死亡。诱杀监测装置模拟白蚁巢穴外部能起到保护作用的坚硬外壳,内部按多条包裹着的、折叠式的、相对紧密的柔软湿润的蚁路进行仿生设计,在诱杀监测装置的下方设置了白蚁进入的觅食孔,引诱白蚁进入取食,并设置白蚁取食后的退出孔。由于监测装置内温暖潮湿,多数白蚁会将此作为分飞站,甚至有蚁王和蚁后搬入将监测装置内作为它们的巢穴。

2白蚁信息素诱杀

2.1杀灭剂

目前国内外杀灭产品,大多采用农药为杀灭剂,毒性大、残效期长的化学药物的大量使用,是造成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的一大隐患。项目研发人员以“绿色生物防控”为导向,采用信息素作为白蚁引诱剂,特定的伊维菌素为主要杀灭剂。伊维菌素对紫外光敏感,0.5%的伊维菌素在紫外光的照射下,分解期为7d。杀灭剂埋设于地下,没有太阳光的照射降解很缓慢,经液相色谱仪的测定,伊维菌素每天降解6纳克,1,000纳克伊维菌素作用时间为150d。伊维菌素具有选择性的抑制作用,通过与无脊椎动物神经细胞以及肌肉细胞中的谷氨酸作为阀门的氯离子的高亲和力结合,导致细胞膜对氯离子通透性的增加,引起神经细胞或者肌肉细胞的超极化,从而让虫体麻木以至于死亡。由植物精油、细菌、真菌和昆虫病原线虫等配方组合的杀灭剂,不含传统意义上的农药,没有残留,对非靶标昆虫没有杀灭作用。

2.2作用原理

将微量的致病菌(伊维菌素)作为传染源,以白蚁取食喂哺为传播途径,诱使白蚁工蚁大量聚集取食,感染整巢白蚁死亡。白蚁工蚁在取食引诱剂的同时,也取食了杀灭剂,杀灭剂的剂量的准确度是诱杀白蚁的关键,预留白蚁工蚁取食杀灭剂后2~3d后死亡,以预留出回到巢穴进行交哺的时间。剂量过大,白蚁工蚁在回到巢穴前死亡,未能传播致病菌,不能达到消灭白蚁群体的目的;剂量过小,白蚁工蚁取食后,回到巢穴进行了交哺,白蚁自身产生的抵抗力会杀死致病菌。经多年试验的杀灭剂用量能够精准实现白蚁灭杀目的,而且对环境友好。

3技术成果应用

2016年,某县“观音桥水库白蚁治理项目”率先试点使用白蚁信息素诱杀技术,被水利部评为“水利先进实用技术优秀示范工程”。目前,该技术已在四川南部县升钟水库、三台县鲁班水库、达州市石莲花水库、旺苍县9座水库、苍溪县7座水库、成都市都江堰外江、东风渠及人民渠、崇州市向阳水库、蒲江县妙音水库、简阳市9座水库、云南楚雄团山水库、华坪县野猫田水库等大中小型水库及堤坝进行了应用和示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结语

我国水库堤坝白蚁危害多发频发,在治理手段上,利用白蚁的生物学特性,模拟白蚁生活环境,通过白蚁信息素引诱白蚁取食生物饵剂(含生物杀灭剂)再对其它成员进行喂哺,病菌在白蚁体内不断感染复制直到整个巢群死亡;同时,也可利用白蚁信息素引诱技术结合图像传感技术,对白蚁活动进行全方位实时监测。白蚁在防治期被有效灭治后,即进入低成本监测阶段,水利工程安全得到长期保障,最终实现白蚁危害治理的长治久安。

参考文献

[1]刘源智,江涌,苏祥云等.中国白蚁生物学及防治[M].成都: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8.

[2]杨忠生.关于昆虫信息素的研究与应用[J].考试周刊,2009,(9):223-224.

[3]刘磊,张继瑜,周绪正等.伊维菌素制剂的研究进展[J].江苏农业科学,2013,(9):183-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