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前幼儿自信心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29
/ 2

浅谈学前幼儿自信心的培养

贾贵英

昭觉县竹核乡幼儿园    616150

摘要:自信心是构成人的社会心理素质的核心内容,影响着幼儿身心的未来发展,影响着幼儿人格品质的最终形成。幼儿时期正是培养自信心的重要阶段,因此,家长和教师要重视幼儿教育阶段对幼儿自信心的培养。同时,现代素质化教育强调幼儿的全方位发展,幼儿教师更是肩负着培养幼儿综合素养的光荣任务,因此在现代化的幼儿园教育里,更要注重在教育中培养幼儿的自信心,让孩子们可以更加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

关键词:学前幼儿;自信心;健康心理;教育

自信心是一种积极、健康的情感,是人对能够对自身进行较正面的自我评价、对自己的行为、思维、外表等一系列个人情况的自我肯定,自信心强烈的人希望得到来自外界、集体以及社会的尊重。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幼儿时期是人建立良好心理的重要阶段,孩子的自信心也是在从此阶段开始逐渐养成。若能在幼儿时期培养孩子有较强的自信心,对幼儿未来的成长可以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

一、鼓励幼儿发展自我

一定程度上的独立和自主是幼儿自信心的外在表现方式之一,想要增强幼儿的自信心,首先要鼓励其大胆的展开探索和尝试。幼儿在探索中接触到他不曾认知的领域,并通过自己的探索来形成对其的认知,在通过尝试来印证这种认知是不是正确的,在这个过程中幼儿的心理基础会得到强化,帮助幼儿增强自我纠正的能力,同时助其积累再一次探索实践的勇气。因此,从幼儿教师的角度来讲,要以培养幼儿的自信心为目标,鼓励其自由的展开探索。

首先,教师要尽量为孩子创造自由、宽松的探索环境。大部分孩子是因为没有勇气才不积极探索,就算心中很想探索也不敢说出来,如此就更需要教师的积极鼓励,积极倡导,哪怕孩子们在探索的过程中犯了错,也要亲切的纠正和引导,不可过度批评,渐渐的帮助孩子们建立起自信心。

具体来说,在幼儿园的教育指导中,教师可以带领、鼓励幼儿做一些对他们来说有一定挑战性的事情,或者让幼儿做他们一直想做而没做的事情,并通过科学的互动和指导让幼儿获得成功的体验,让幼儿体味到满足和自豪,这既有助于帮助幼儿增强自信,同时也能增强幼儿的探索积极性,幼儿在获得探索成果之后,会更有自信心,也更愿意主动探索,最终达到一个良好的循环。

其次,幼儿教师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改变家长不恰当的教育理念,并在与家长的沟通中更清晰的掌握幼儿的家庭结构、在家表现、家庭教育方式等情况,对于给予幼儿过度关心、过度批评、过度期望的家长应给予建议,引导家长敢于让孩子放手,为孩子的自主探索与尝试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二、积极正向评价

首先,教师和家长应重视评价的作用。幼儿时期是人成长发展的初始时期,心智还不成熟,幼儿的行为也多以尝试为主,此时的他们渴望获得来自父母以及老师的认可和鼓励,而父母、老师一句不经意的话语也会在幼儿内心深处留下特别深的印记,为他们的发展指示着方向。正是因为这样,家长和老师更应当重视评价在幼儿发展中起到的作用,在教导幼儿的时候多使用积极正向的评价,利用肯定、称赞等方式,对孩子的努力给予认可,在幼儿心中埋下自信的种子。

其次,教师和家长应善用评价方式。积极评价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语言、肢体动作、眼神等等都是对幼儿传递鼓励的方式,教师应善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来帮助幼儿培养自信。通过语言鼓励是最常见的积极评价方式,但有些时候,摸摸头 、拥抱、鼓励式的拍拍肩膀等动作也能起到很强的鼓励作用,而且还更显亲近,增加幼儿的信任感,从而更愿意打开自己的内心,更大胆的参与活动、表达自我。

最后,教师还应注重对幼儿的差异化指导评价。每个孩子都有各自不同的个性和特点,虽然年龄还很小,但各自之间性格、兴趣、接受能力、认知水平的差异已经初现端倪,而差异的存在就意味着教师有必要针对不同的幼儿采取不同的指导评价措施,在差异性的指导中培养起幼儿们的自信心。举例来说,有的幼儿个性安静、喜欢阅读,老师就可以指导其观看故事绘本,并结合绘本中的故事,将道理温柔、亲切的讲给他听,鼓励幼儿将故事讲给同伴或家人,鼓励幼儿不断挑战,增强其勇气和信心。

三、调整教育期望

教师应多与家长展开沟通,传递科学、正确的教育理念。在对幼儿的教育中,这些过度的期望绝大多数是来自幼儿的家长,期望幼儿能够达成某种过高的目标,这样的期望无疑会给幼儿带来巨大的压力,并在达不到预期时,在家长失望的态度中感到自卑、难过、自我怀疑等负面情绪,并降低自信。对这样的情况,家长和老师都应该从自身寻找原因,积极的调整教育期望,定制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目标,使之更为合理。其中最典型的错误思想就是“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种想法,将攀比的想法从教育理念中剔除掉,而是真正的以孩子的健康成长为出发点,结合孩子的个性设计合理的教育方案,让孩子既能够获得自我选择的机会,也能够在挑战中完善自我,提升自信。

自信心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渐进式的、由少到多的积累过程,用给孩子制定目标的方式固然能够促进孩子的快速进步,但同时这种方式也会让孩子感觉到疲惫,也容易激起逆反心理。而情感渗透则是用持续的熏陶、启发和引导,以关注孩子的内心发展为根本目的,通过情感的力量带动孩子形成自信。

自信心的建立对幼儿来说的十分重要的,它是构成人的社会心理素质的核心内容,影响着幼儿身心的未来发展,影响着幼儿人格品质的最终形成。因此,家长和教师要重视幼儿教育阶段对幼儿自信心的培养,从教师的角度来说,要在日常工作中仔细观察、深入研究,善于发现造成幼儿自信心不足的背后原因,并从根源下手,采取科学、有效、有目的性的干预手段,加强与家长的沟通,改变其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形成家园合力,保持幼儿所处环境的一致性,培养幼儿渐渐养成良好的自信。

参考文献

[1]白雪峰. 幼儿教育中幼儿自信心的培养策略探讨[J]. 考试周刊,2021(33):161-162.

[2]许青青. 幼儿教育中幼儿自信心的培养策略研究[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21(8):19.

[3]刘宇婷. 如何在幼儿教育中培养幼儿的自信心[J]. 新一代,2021,25(5):247.

[4]詹璐. 关于幼儿教育中幼儿自信心的培养策略[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21(1):11.

[5]陈静. 幼儿教育中如何有效培养幼儿自信心及实践策略[J]. 商情,2021(19):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