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建筑修缮工程施工管理研究—以乐从陈氏大宗祠修缮项目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29
/ 3

文物建筑修缮工程施工管理研究—以乐从陈氏大宗祠修缮项目为例

庞志鸿

广东省六建工程总承包有限公司  528000

摘要: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习近平总书记曾对文物工作的重要指示中强调,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 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现全国各地现大力开展文物建筑保护利用工作,给文物建筑修复行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但由此便给文物建筑修缮项目的施工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与压力。为此,本文以乐从陈氏大宗祠修缮工程为例,研究如何在修缮过程中遵循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通过科学的施工管理,提高文物建筑修缮项目的针对性与合理性,以降低对文物建筑的干预,全面保存、延续文物的历史信息和科学文化价值,并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提出了若干点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文物建筑;修缮工程;施工管理;乐从陈氏大宗祠

    0引言

文物建筑修缮是一项高度综合化的工程项目,不但要掌握各项传统修复技艺,而且要对文物建筑的历史、科学、艺术等文化价值有充分的理解,根据文物建筑的保存状态及相关修复原则,作出科学合理的修复措施。同时,文物修缮施工过程十分漫长而繁复,每一道工序,每一项节点均要谨慎对待,尽可能减少对文物建筑的干预,保存其原真性。所以作为项目管理人员需要不断提升改革,加强施工管理工作,保证文物建筑修缮质量。

1文物修缮工程的原则

1.1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

维修中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规定的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施工中对损坏的构件尽量减少抽换数量,以修补、加固为原则,以达到最大限度的保留建筑的历史信息,尽量保存其原有的历史价值。文物古迹的原状是其价值的载体,不改变文物古迹的原状就是对文物古迹价值的保护的基础,也是其他相关原则的基础。

1.2维修遵守四个保存的原则

维修中应做到保存:原来的形制,包括文物建筑的平面布局、规模、形制和艺术风格等;原来的建筑结构;原来的建筑材料;原来的工艺技术。

1.3真实性及完整性原则

对文物古迹的保护就是保护历史信息及其来源的真实性。与文物古迹相关的文化传统的延续同样也是对真实性的保护。真实性包括了外形和设计,材料和材质,用途和功能,传统、技术和管理体系,环境和位置,语言和其它形式的非物质遗产,精神和感觉,其他内外因素。

文物古迹的完整性保护是对其价值、价值载体及其环境等体现文物古迹价值的各个要素的完整保护。文物古迹在历史演化过程中形成的包括各个时代特征、具有价值的物质遗存都应得到尊重。

1.4现代材料的使用应可逆、隐蔽的原则

为了保护更多有价值的构件,允许科学的使用现代材料。但使用时应遵循在重要部位使用后应是可逆的,或使用后不影响今后的保养维修。同时现代材料的使用应做到隐蔽,不破坏、不影响文物建筑的外观。

2项目概况

乐从陈氏大宗祠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乐从镇沙滘村,始建于清代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宗祠建筑座南向北,广三路,中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占地面积约9600平方米,是广东省内保存最好的祠堂之一,现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陈氏大宗祠形制规整,等级较高,装饰精美,壁画、木雕、砖雕、石雕、灰塑等装饰无一不精,堪称岭南文化建筑的明珠与典范。为保护好陈氏大宗祠这一珍贵历史文化遗产,当地政府与村民共同出资对其进行全面修缮,针对乐从陈氏大宗祠保存情况,该次修缮工程内容包括:基础加固、屋面揭瓦重铺、木构件检修更换、木作防虫防腐及油漆,墙体纠偏修复、地面重铺、门窗修复、砖雕、灰塑、石雕等装饰构件修复。工程总投资约3000多万元,工程项目启动于2008年,分为三期进行,2015 年 8 月,陈氏大宗祠修缮工程最终通过了广东省文物局专家组验收。2017年,乐从陈氏大宗祠修缮工程荣获第三届全国优秀文物维修工程奖。

3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要点

3.1施工前的准备

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中,施工前应根据项目设计图纸及相关清单对修缮建筑进行实地勘察,熟悉修缮项目的内容,工程范围,工艺要求,当遇到设计文件不清晰或与现场实际不同的情况,需及时在图纸会审上逐一提出并解决。

了解当地的水文气候资料,合理编制、安排好不同季节的施工任务,同气象部门建立联系网络,根据气象情况随时调整施工计划。组织各职能人员和操作专业队,针对施工图的要求,学习有关施工规范,质量验收标准、新材料新工艺等技术准备工作,并做好设计图纸图和各分项工程书面技术交底,向有关操作人员进行交底。

施工现场方面,搭设好施工围挡,预设好施工场地、通道,文物修缮工程二次搬运措施较多,而且大部分分无法用大型机械来进行操作,需科学规划布置场地。同时,根据设计方案提前对施工材料做好准备,特别是木材,新进场的木材不能马上用于修缮施工中,要等木材的含水率达到设计标准值才能进行加工制作。

3.2施工组织管理

文物古建筑修缮项目的施工管理组织结构以项目经理为首,项目经理对项目的负总责因此,项目经理就是古建筑修缮工程施工管理系统的决策层。项目经理下设

个主要的管理部门, 各自主要负责项目的生产、经济、安全和技术顾问工作。生产部主要由技术负责人负责;经济部主要由造价工程师负责;安全部主要由安全工程师负责;技术顾问工作则由文物专家顾问来执行。技术负责人、造价工程师、安全工程师和专家顾问团共同组成了古建筑修缮工程施工管理系统的管理层,主要负责把项目经理制定的目标贯彻到各个职能部门的工作中去。最后,由施工员、预算员和安全员等专业技术人员和班组组成执行层,主要工作是在执行决策层的领导和管理层的协调下,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完成各项工程目标

3.3项目进度管理

本次乐从陈氏大宗祠修缮工程项目规模较大,修复项目内容较多,总共分成三期进行,时间跨度达七年之长,这对于施工企业来说是一个挑战。因此工程项目的进度对企业资源投入的影响是非常大,采取合适的措施和方法,合理控制和协调工程进度是施工企业降低成本,减少损耗的有效办法。在施工准备阶段,要根据设计文件和现场文物保存状况编制合理可行的施工进度计划,提前预判好工程材料用料,用以指导现场项目部,在各个阶段合理利用人力物力,以最佳投入满足修缮要求,若施工进度安排过快则会产生赶工费导致施工费用的递增而进度计划拖延会增加项目部的管理费用同样导致施工费用的增加,因此必须在施工前组织包括技术质量、施工工艺等相关人员共同研究。施工中也根据工程实际动态调整进度计划,因为文物工程的特殊性,时常会出现因某个部位新发现产生的设计变更而导致工期延长,这时候要合理调配人力资源,把损耗降到最低。

3.4项目关键技术处理

项目关键技术处理对工程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以本次工程为例,关键修复技术主要有基础注浆加固和墙体纠偏修复,这两项修复技术直接关系到文物建筑的结构安全。因此我们在实施之前专门对这两项修复技术编制了专项施工方案,经监理单位和设计单位同意后实施。为确保修复工作的顺利进行及修复效果,施工单位进行了多次试验及数据复测,以及做好保护措施。如基础加固前通过人工开挖的方式查明文物建筑的基础材质、形式、埋深,在注浆实施点邻近区域进行试验桩,根据试验桩的加固结果进行验算,用以调整注浆间距、深度、压力和注浆材料的相关配比,注浆施工严格按照设计要求以及现场试验桩结论进行实施,注浆完成后,随机开挖三处与试验桩进行对比检查,保证加固效果。而对墙体扶正纠偏前,倾斜的墙体需进行吊线测量,复核倾斜数值,搭设相关扶正纠偏钢管架系统,在纠偏系统周边设置好相关监测仪器对纠偏过程进行监测,严格按照专项施工方案实施,纠编过程宜慢不宜快,当墙体倾斜数值纠偏至设计限定值时,再进行灌浆修复加固,加固完成后重新加在上部荷载,拆除扶正纠偏系统,所有工序完成后持续需观察墙体数值3~5年,确保纠偏修复效果。

3.5项目动态管理

文物建筑修缮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其工程量清单和设计图纸并不能完全准确反映出文物建筑项目实际施工所产生的工程量。随着文物修缮施工中对建筑不断显露出原真遗存和历史痕迹,设计方案图纸也需跟着新发现进行动态调整,作为施工单位,我们要做好充分的预判和准备,根据变更的设计方案图纸进行施工措施和工艺做法的调整,以满足修缮设计要求。

4文物建筑修缮工程施工管理的建议

4.1加强传统材料的储备与采购

建设工程质量与工程材料好坏有着重要关系,其中文物古建筑修缮工程涉及的材料主要有:灰、砖、瓦、木、石,根据文物建筑修缮原则这些材料均需采用原材质,而在当今社会上是很难在短时间内找齐这些数十年,甚至数百年前的材料,当无法找到原材质的时候,才能使用相近材质代替。所以,一个成熟有经验的文物修缮施工企业是需要有自己建材储备仓库,平时有针对性回收、回购古建传统材料,以应对工程项目需求。另一方面,建材市场上已出现专门提供旧材料的供应商,通常他们在城市更新改造中拆迁旧建筑来收购、倒卖材料,这些材料的质量参差不齐,在采购过程中需注意甄别,保证工程材料的质量。

4.2保证施工全过程中的资料收集

文物修缮工程相比于现代建设工程存有较多不可预见性因素,隐蔽节点多,在前期文物保护工程勘察设计阶段很难做到准确无误,通常要在施工阶段揭露后,才能判断其修复方案的合理性,然而过程是不可逆转的,因此施工前,要做好影像、文字等资料记录,有条件的可采用三维扫描技术,将文物建筑的现状情况精确的记录下来,为后续修复工作做好充分准备。施工过程中,将每一道工序、每一处节点都进行详细记录,当遇到设计变更时,需如实记录变更的位置、原因及相关工程量,这些资料除了作为施工日志、竣工结算资料外,同时为累积施工经验着重要意义。

修复施工完成后,同样要进行影像、资料整理手机汇总,不同于施工中的影像记录,施工后的照片记录尽量与施工前照片的角度位置尽量一致,这样能凸显修缮完成效果。

4.3加强文物建筑构件的保护措施

文物建筑构件经历了数百年风雨侵蚀,已有不同程度的残损,若在维修施工中不加以保护,很容易造成文物建筑构件二次损坏情况,造成文物构件损坏的风险因素有很多,如工人误操作,施工震动,自然环境影响等。常见的文物构件保护措施有;壁画的采用无色塑料薄膜覆盖,防止施工中的粉尘、雨水污染,若壁画出现空鼓剥落情况需先进行注胶粘结稳固,再用保护材料覆盖。木雕石雕采用软性材料进行包裹,再用硬木板进行封装,防止施工中的碰撞损坏。门窗构件宜原位保护,原位保护应按照方便维修、保护有效、经济节约的原则,要做好防雨、防晒、防撞、防划伤等工作。

5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文化发展和人们综合素质的提高,社会对文物建筑保护的关注也逐步提升,国家也制定了多项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制度,完善各项技术标准,规范了行业发展。作为文物修缮施工单位管理人员,在坚守文物修缮相关原则的同时,要不断创新探索,提升施工管理水平,确保文物修缮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佛山市文物管理委员会 . 佛山文物(上)[M].1992.

[2]张钧 . 研究古建筑修缮的原则与施工管理问题 [J]. 绿色环保建材,2019(9):158,160.

[3]黄文铮,郑力鹏 . 文物古建筑地基加固工程实例 [J]. 价值工程 ,2011(20):72-73.

[4]顾凯学 . 古建筑修缮工程施工管理模式探索——以上海缀华堂项目为例 [J].居舍 2021(08)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