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护理干预老年患者失眠的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29
/ 2

中医内科护理干预老年患者失眠的效果观察

王莲

武威市中医医院

摘要目的:分析中医内科护理对改善老年失眠患者睡眠质量的价值。方法:筛选2021年1月~2021年12月入院的老年失眠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经随机分组处理后对照组共计45例展开常规护理,观察组共计45例展开中医内科护理干预,对比2组睡眠质量、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睡眠质量评分值(3.01±1.51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5.56%)、睡眠时间、深度睡眠时间高于对照组,苏醒次数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失眠患者护理中展开中医内科护理干预服务可改善其睡眠质量,亦可减少苏醒次数,值得借鉴。

关键词中医内科护理干预;老年;失眠;睡眠质量;苏醒次数

失眠为多种因素作用于机体引起的睡眠障碍,以入睡困难、睡眠维持困难等为临床症状,随着病程延长可导致患者注意力、记忆力下降,继而影响其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状态[1]。老年人因身体各项器官、功能均出现退行性变化,导致其极易出现疲劳状态,加之其生活方式、生理情况发生改变,因此成为失眠的高发群体,研究证实失眠的长期存在不仅可增加身心压力、负担,同时可诱发其他系统疾病,鉴于此临床需加强干预[2]。长期应用镇静、催眠类药物为控制失眠的主要方案,但可增加不良反应同时治疗效果不理想,而中医内科护理干预通过情志、饮食、按摩等措施可提高身心舒适度,为明确其对改善失眠价值,本文遴选老年失眠患者90例(2021年1月~2021年12月)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选择的90例老年失眠患者均自2021年1月~2021年12月入院,经随机分组处理。

对照组中男/女=25/20,年龄60~78岁(均值67.25±7.34岁),病程1~4年(均值2.11±0.42年);观察组中男/女=24/21,年龄61~80岁(均值67.28±7.28岁),病程1~4年(均值2.14±0.38年),数据统计P>0.05。

纳入标准:①未出现认知、精神障碍者[3];②年龄≥60岁;③临床资料完整者;④自愿入组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⑤依从性较高者。

排除标准:①因病理、外界环境所致失眠者[4];②精神及心理疾病者;③自愿退出本次研究者;④临床资料丢失者。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告知患者改善睡眠方法,例如足浴、按摩等,必要时遵医嘱指导其口服安眠药物促进睡眠。

观察组给予中医内科护理:(1)生活指导,为患者介绍睡眠知识,并指导其在生活中进行适量的促睡眠运动,例如太极、八段锦、散步等,并叮嘱其养成按时休息的习惯。(2)情志护理,护理人员加强与患者沟通及交流,根据其实际心理、身体情况进行针对性疏导,并引导其改变对疾病的心态,从而积极面对失眠;告知患者自我调节情绪方法,例如心理暗示、注意力转移等,并叮嘱其日常生活中保持平和的心态,从而积极配合进行治疗。(3)饮食护理,胃部不适、饮食不合理等均可影响睡眠质量,因此护理人员需叮嘱患者睡前勿摄入咖啡、浓茶、刺激性饮料等,为提高睡眠质量可饮用热牛奶,在生活中减少刺激性食物的摄入量,并合理控制每餐饮食量,必要时可将酸枣仁炒熟后磨成粉末睡前服用,达到提高睡眠质量的目的。(4)针灸,选择三阴交、内关、神门穴进行针灸或进行耳穴贴压可达到静心、镇静、安神的效果,亦可调节大脑皮质兴奋性,缩短其入睡所需时间。(5)按摩,适量的按摩可有效缓解机体疲劳,在加速血液循环的同时实现阴阳平衡,若患者为肝郁化火证型可对印堂、耳廓、天庭、太阳穴进行按摩;若患者为痰热内扰证型可对中脘、足三里、合谷穴进行按摩。

1.3观察指标

(1)参考PSQI量表评价护理前后睡眠质量,得分越高睡眠质量越差。

(2)参考医院自制“满意度调查表”评价患者对本次护理服务满意度,得分越高满意度越高[5]

(3)记录两组睡眠时间、深度睡眠时间、苏醒次数。

1.4统计学

采用SPSS 23.0软件整理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或率(n,%)表示,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

  1. 结果

2.1统计两组睡眠质量

表1可见:两组护理前PSQI评分值相比无差异,护理后观察组PSQI评分值低于对照组(P<0.05)。

表1:两组睡眠质量对比(±s,分)

组别

护理前

护理后

对照组(n=45)

7.05±2.61

6.38±2.11

观察组(n=45)

7.11±2.14

3.01±1.51

t

0.119

8.713

P

0.905

0.000

2.2统计两组护理满意度

表2可见: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估值(95.56%)高于对照组(82.22%)(P<0.05)。

表2: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n(%)]

组别

非常满意

一般

不满意

护理满意度

对照组(n=45)

20

17

8

82.22%(37/45)

观察组(n=45)

23

20

2

95.56%(43/45)

--

--

--

4.050

P

--

--

--

0.044

2.3统计两组临床指标

表3可见:观察组睡眠时间、深度睡眠时间高于对照组,苏醒次数低于对照组(P<0.05)。

表3:两组临床指标对比(±s)

组别

睡眠时间(h)

深度睡眠时间(h)

苏醒次数(次)

对照组(n=45)

5.51±1.04

2.04±0.71

3.15±0.64

观察组(n=45)

7.26±1.27

3.31±0.86

1.16±0.47

t

7.152

7.639

16.812

P

0.000

0.000

0.000

3.讨论

对老年人群而言失眠多由不良情绪所致,在日常生活中该病的出现不仅可缩短其睡眠时间,亦可影响其生活质量,导致患者长期处于焦虑状态下。临床对该病多实施催眠药物进行治疗,但其获得的临床疗效有限,且长期应用药物可损害其他系统、组织,同时诱发一系列并发症,因此多在治疗同时展开护理服务[6]

中医认为失眠是肾精亏虚导致心神无法调节从而引起的不适感,此外饮食不规律、阴气虚弱等可诱发失眠,因此在失眠治疗过程中可采用中医护理干预方案,通过饮食、情志、针灸、按摩等措施缓解其失眠症状,其中情志护理可缓解其因疾病出现的负面情绪,继而提高其治疗信心;饮食护理通过指导其科学、合理饮食,减少刺激性食物对睡眠质量的影响,而针灸及按摩通过刺激相关穴位可帮助患者放松精神及心理,继而缓解其失眠症状,该措施可弥补常规护理不足之处,亦可避免大量应用助眠类药物影响其他系统功能,可见于临床有极高推广价值。

综上所述,中医内科护理干预的实施可改善老年失眠患者睡眠质量,通过延长睡眠时间,减少苏醒次数可提高患者对本次护理服务满意度,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张瑞红.五行音乐联合中医护理在失眠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22,34(05):172-174.

[2]林兆眉,蓝月英,陈映霞.中医护理干预在乳腺癌失眠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1,8(08):1357-1358.

[3]张艳梅.艾灸联合中医情志护理对失眠者睡眠质量和生命质量的影响[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1,8(08):1378-1379.

[4]杨海冰,谌小丹.中医特色护理对2型糖尿病失眠患者睡眠质量、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21,19(24):70-72.

[5]张洁华.探讨中医内科护理干预治疗老年失眠临床效果[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0,7(08):1331-1332.

[6]奚李娜.中医内科护理干预老年患者失眠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14):266-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