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文艺晚会电视导播与切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28
/ 2

 解读文艺晚会电视导播与切换

王阿奇

吉林广播电视台 吉林长春  130033

摘要:互联网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文艺晚会电视导播与切换工作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信息时代的到来,对电视节目的丰富化有着很大促进作用,文艺晚会导播从业人员应充分认识到,文艺晚会导播工作中艺术创作的因素,在工作实践中结合晚会主题与拍摄场地特点,强化镜头语言的表达,不断提升电视导播与切换工作水平。

关键词:文艺晚会;电视导播;镜头切换

引言

全媒体时代下的电视行业竞争愈发激烈,对电视导播从业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数字化的崭新时代语境下,电视导播从业人员需不断强化自身专业能力,秉持严谨的工作态度,力争为观众提供完美的视觉体验。本文对文艺晚会电视导播与切换相关策略进行了解读,以期为当前文艺晚会电视导播工作提供参考。

一、结合拍摄场地特点进行导播镜头设计

大型文艺晚会往往在不同的场地和空间举行,在导播镜头设计需要重点关注这种空间的艺术。文艺晚会举办的场地决定着可使用的摄像器材、拍摄手段所形成的镜头语言和画面影像风格,也决定着主观镜语与客观镜语的角度。例如,在在开放式的场馆和露天广场的舞台举行文艺晚会时,除了设置常规垂直于舞台中线的号略俯主机位,还会再另行设置一个与舞台中心线一致的广角低机位,并设置摄像摇臂机位,进而在增加舞台表演内容的升降仰俯的表现力的同时将表演区与观众区的画面内容有机地结合为一个整体,有时候根据场地的需要甚至会在观众后左侧设置另一台长摇臂,与台口右侧的近台短摇臂对角形成互补的运动拍摄轨迹。因此,导播人员应充分结合拍摄场地特点与晚会主题选择合适的镜头切换顺序,并根据晚会舞美的不同,实现舞美景片与机位的有机互动。一般节目的拍摄中,基础的机位分工都差不多,镜头设计时导播需要听取相关机位摄像老师的建议再最终确定分镜头。如果舞台两侧及台口有很美观的前景景片,或者舞台前沿上方有吊装的景片甚至于观众席中设置的景片,在充分利用灯光美化的前提下,此类舞美往往可以作为运动镜头的起幅画面,带给观众更大的动感和视觉表现力[1]

二、根据表演形式的不同,采用相适应的导播与镜头切换方法

(一)歌曲演唱节目的镜头切换方式

导播在文艺晚会转播过程中需要预判观众的期待,把观众想要看到的内容尽力展示出来。此外,导播还应提前对流程、节目充分了解,设计出优秀的镜头组合以充分表现节目的情感。在歌曲演唱节目中,不同主题风格的歌曲导播应设计不同的镜头呈现方式。抒情类节目以慢节奏为主,注重对写意部分的渲染。通过对特殊角度的把握、舞美道具的利用、景深的控制、镜头运动的设计等表现节目氛围。针对单人演唱的抒情类节目,以李荣浩的《耳朵》为例,导播需有效理解歌曲主题,可以在开头部分使用黑白色调,通过光影变换、虚实交替以及大特写镜头有效渲染歌曲意境并通过节奏较缓的大全景与近景镜头的组接切换铺垫情绪,并在歌曲间奏部分穿插乐手镜头来丰富画面内容。此外,镜头使用也可大胆化,善于捕捉细节,如歌手唱歌时打拍子或拿麦克风的手的特写镜头。叠化等切换方式也可根据歌曲整体情绪适当使用。针对单人演唱的快节奏歌曲,镜头景别不应过于单一,导播应根据根据表演者的动作、配合背景音乐强拍,适当给出"暴击"镜头(快速推拉移动的镜头),使整体画面更富有节奏感,从而达到更好的动感效果。

(二)舞蹈表演节目的镜头切换方式

舞蹈类节目的镜头呈现过程中,导播首先应注重突出表演的主体,与此同时也要注意处理好舞蹈队形变换镜头呈现;其次在对节奏性强的舞蹈表演进行拍摄的过程中,导播可以通过对"呼吸感"镜头(横八字的镜头运动),"暴击"式镜头的使用,使画面更具动感。例如,BTS在《M!Countdown》上《Fire》的舞台转播中,适当的"暴击"镜头配合音乐的节奏更清楚直观地突出了主体,在一定程度上给了观众视觉上的冲击。一些摇臂的轨迹以观众作为前景进行运动,既体现了表演者和观众的空间位置关系,又表现出了现场的热烈气氛。此外,导播还可以通过特写镜头去表现舞蹈表演的重点,一些Z轴上的镜头运动以及特写镜头的呈现不但可以凸显出舞蹈动作的重点,也可以增添镜头的趣味性。再例如,在第十五届"风采之星"首都高校才艺选拔大赛的节目《Mirror》中,通过半倍率镜头表现出两名舞者动作的镜面关系,增添了神秘诡异的氛围[2]

(三)时装表演和杂技魔术等节目的镜头切换方式

在大型电视综艺演出中,有一类节目有个共同特点:必须通过细节的展示突出表演的目的。比如时装表演、杂技和魔术表演,观众对细节的观赏兴趣要求我们在拍摄和镜头语言中,充分多角度调动机位采用摇镜头和拉镜头展示细部。时装表演的镜语必须尽量通过正面地由下摇上或者由上摇下的连贯镜头展示服装的局部细节与整体创意的有机连贯性,对于服装的一些配饰和道具,要从近景拉开,以传达设计者的服装理念。在T台的两侧如果能设置低机位拍摄,能充分展示服装背部细节与造型。大型杂技的队列化表演可参照舞蹈拍摄的镜头语言,必须用摇镜头充分交代杂技表演者与表演道具之间的关系,突出表演者的行动目的。杂技演员的准备动作对观众来说非常具有悬念,最好能近景拉开准备时的表情。全景展示杂技的每一个特技动作造型时,一定要从细部特写拉开,以放大特技的精彩与难度。魔术表演涉及很多机关,所以才激起观众的强烈兴趣。因此,表演者与道具的关系以及道具的细部必须充分地通过镜头拉开展示,但是魔术表演者的很多门子从侧面拍摄容易穿帮,表演者往往不希望流动机位在侧面出现,在进行镜头切换时导播人员需着重关注

[3]

(四)乐器演奏节目的镜头切换方式

乐器演奏的镜语分类包括单独乐器的近景演奏、演奏者的表情、演奏技巧的局部特写、乐器组的队列透视感、从俯机位捕捉的不同演奏区齐奏,隐藏在最后一排乐手正中的流动机位捕捉指挥的表情与动作,在空间允许的条件下设置摇臂拍摄全体演奏的全景镜头。大型音乐会演奏员人数最多,演奏分区复杂而细致,镜头调度频繁,需要设置较多的摄像机机位对位分工拍摄不同的演奏区,尤其是舞台两侧及后区的流动机位。音乐演奏会的最高镜语要求就是根据总谱提示,提前捕捉、视听一致、画面准确。在进行镜头切换时,导播人员可以分乐句拍摄录制,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根据演奏员排列的阵形选择完美透视角度的画面,使电视机前的观众看到每一个完整的乐句,是视觉和听觉协调合拍相辅相成。

结语

文艺晚会是观众比较喜欢的节目类型,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过程中,人们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层面的需求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为满足观众对于文艺晚会类节目的观赏期待,导播相关工作者应与时俱进不断提升专业能力,在实践中结合拍摄场地特点进行导播镜头设计,并根据节目表演形式的不同,采用相适应的导播与镜头切换方法,促进文艺晚会导播与切换工作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李欣.大型电视文艺晚会导播效果提升策略研究[J].电视技术,2022(03):94-96.

[2]李晓莉.电视综艺晚会的导播技术思考分析[J].中国传媒科技,2022(01):109-111.

[3]付少权.浅谈电视综艺晚会中镜头切换的重要性[J].活力,2015(20):88.

作者简介:王阿奇(1988.1.17)男,民族:汉,学历:大学本科,研究方向:广播电视、电视节目创作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