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态河道治理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28
/ 3

关于生态河道治理措施

李旭辉

正安县水资源服务中心   

要:由于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人们生活质量逐步提升,这必然会对人类生存环境提出更严格地要求。对此生态发展逐渐变成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其中河道治理也属于生态发展的一个重大项目,其属于环境领域的一个重点工程。在本文的研究中,笔者首先探讨了生态河道治理的概念,然后探讨生态河道治理的必然性及需要遵循的原则与策略,由此能够为实现河道治理的可持续发展、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等发挥积极作用。

关键词:生态河道;治理措施;可持续发展

引言:由于时代的持续发展,国家经济实现飞跃提升,人类生活质量也得到明显改善,这让愈来愈多的人对生活环境的关注度不断提升。由于河道治理与人们的生活环境息息相关,对此在河道治理期间,必须要综合性地分析河道环境对人们日常生活等带来的影响,并进一步实施生态河道建设。

一、生态河道治理的概念及意义

(一)概念

从概念上来看,生态河道治理是指:在加强河道领域管理与控制期间,防洪、排涝、引水等一些基础功能在得到保障之后,利用人工建设等方法,逐步重塑与创建一个相对健康、完整、稳定的河道水生态系统,由此能够为实现生态河道治理等发挥积极作用。

(二)意义

根据党的十八大内容来看,其中明确指出:社会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是现阶段国家发展的五个重要发展格局。随着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则需要逐步实施生态河道治理,并加强相关工程的全面建设与拓展。一方面,生态河道建设与治理能够折射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本需求,在此期间,必须要遵循以人为本原则,确保人与生态环境的协同发展,由此能够最大化地彰显出生态河道治理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由此能够尽可能地避免投资的盲目性与随意性,逐步提升投资的回报率与收益率。另一方面,尽管生态河道治理是现代社会的一项重要的“民心工程”,但是一定要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切记不可一蹴而就,并且还需要尽可能地保护当地环境,假若过于看重建设速度,却忽略了治理质量,不注重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需求,从而会暴露出一些隐患或问题,从而出现得不偿失等情况[1]

二、生态河道治理期间存在的问题

(一)河道水污染问题严峻

现今在河道治理期间,河道水污染是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探究其原因,则是由于在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城镇化的发展步伐不断加大,让城市不断向周边扩展,一些区域和水源地的距离愈来愈小,必然会对河道带来一些影响。尤其是随着工业技术的持续发展,一些工程将大量的废液等丢弃到河道中,从而出现河道水资源污染问题。因为河道自净功能非常差,则会导致水质量的持续下滑,假若没有第一时间引起重视及解决,则会带来严重的恶果[2]

(二)河道淤积问题愈发严重

因为人为因素、自然因素等影响,导致水土流失问题频发,引起下游河床淤积。考虑到河道护岸结构相对单一,其一般是渠道化设计,与生态河道治理的基本原则不吻合。再加上河网水面面积持续缩减,因为修路、建房等因素的存在,个别地区的河网被随意占用,并且一些工业垃圾、居民生活垃圾等随意丢弃在河道周围,或者甚至一些小支流等慢慢地转移至河道中,更有甚者一些建筑物在河道周围施工修建,这必然会引起河网容量缩减,河道愈发狭窄,从而出现水面面积缩减等一系列问题,这必然会对河道功能的正常发挥带来一定的限制与阻扰[3]

三、生态河道治理需要遵循的原则

若要确保河道生态治理工程的有效推进,重塑河道的生态系统,必须要遵循以下原则:①综合性原则。因为河道的基本功能包括:防洪、防水等,需要在此基础上实施生态防护,由此能够达到保护水源等目的。②协调性原则。当实施生态修复的过程中,必须要积极关注河道和周围环境的内在关系,确保两者的和谐统一。③满足自然发展需求等原则。具体来说,则是需要通过自然修复、人工修复等手段,对其进行治理与建设。④经济性原则。也就是说,需要站在经济发展层面,确保生态河道治理期间的成本尽可能地降低,由此能够达到经济化治理等目的。

四、关于生态河道治理策略的概述

由于国家经济持续地发展,愈来愈多的人注重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等需求。对此在河道建设与治理方面,也逐渐改变了传统、单一地强调防洪、防旱等建设目的,则希望能够营造一个和谐地自然生态环境,为彰显出区域丰富的地域文化带来积极作用。特别是在党的十八大之后,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一个战略目标,所以在进行规划建设期间,必须要尊重大自然,将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与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等全面融合,由此能够确保河道治理能够朝着自然、和谐地方向转变,最大化地改善人与水、水与自然、人与自然的内在关系,接下来我们通过六个方面对其应用策略展开探讨。

(一)重塑河道的生态功能

首先,需要对河岸植被进行修正与恢复。于河道的干流、支流、明渠等位置中,需要尽量地在河岸栽种植物,对于植物的选择来说,需要能够遵循重塑与巩固河岸带生态系统为切入点,以适宜栽种的、能够实现多元互补的植被为主,确保河岸带植被能够达到缓冲目的,最大化地彰显出其护坡功能;并且,也需要尽可能地增强河岸带生物的多样性。

其次,对河道形态实施重塑。一般来说,在修复河道形态的过程,必须要修建接近自然的流路,同时还需要设置不同的流速带,促使其水体流动呈现出多元化等特点。对于具体的操作方法来说,包括河流浅滩修复与河流深塘修复,其目的是能够顺利地形成水的絮流。并且,河道形态重塑能够尽快地实现生物的多样性[4]。③对河床断面等实施修复。一般需要对水泥、混凝土硬化河床等实施改建,利用这次操作,能够让河床重新重塑成多孔质化,为确保水生生物更好地修养提供一个适应的生存环境。并且,在加强河道护岸改建的过程中,则需要以创建生态河堤为切入点,对覆盖、侵占河道的情况进行遏制与纠正,并且还需要对河道护坡、护岸结构等实施改建,由此能够打造一个生态化护岸。如果设计的是混凝土护岸,那么其不足比较明显,即:僵硬、单一、沉闷,需要对其改正,一般是通过草皮或者其它地衣植被进行覆盖,使其变成柔性护坡。不一样的河流、河道等,需要结合实际问题进行针对性分析。部分河段的河床上之前铺设着一些硬质材料,可以考虑将其拆掉,确保河床能够恢复到自然的泥沙状态中。部分河段河岸一般属于复式断面,一般需要铺设草皮、爬藤类植被等,其目的是能够创建一个综合性、立体性的河道绿化带。

(二)增强河道设计的多样性

对于河道设计而言,必须要通过不同层面进行考虑与规划,一般而言,需要因地制宜地进行调整,运用多元化地设计模式进行考虑,从而彰显出河道规划与设计的集成功能。对于河道内部结构的规划来说,一般选择的是纵断面、横断面等,纵断面规划的切入点是创建河道婉约性,并创设一个浅滩-深潭沟道。在治理生态河道期间,增强河道的蜿蜒性的目的是能够大大提高栖息地的规模与质量,确保河道的稳健。并且,还需要进一步降低项目的造价,确保其 成本得到有效控制。修建浅滩-深潭沟道的过程中,一般是通过模仿大自然界中的河流纵断面结构进行规划的。其表现是:深潭与浅滩能够互相融合,这一结构设计能够形成急流、缓流等多元化的水流环境,确保生物群落的多元化形成,所以对于这一类沟道设计来说,则属于生态河道治理的一个核心内容。河道横断面建设必须要综合分析生态、地貌等方面的问题,加强河岸边坡、堤线距水面距离等规划。另外,对于护岸设计而言,也必须要结合河流个人特征,按照实际生态变化进行综合分析,其根本目的是为了确保河流生物的有效生存,构建一个良好地繁衍环境。例如:可以考虑修建一个适合蛙类生存的两栖块体护岸等。现今,一般是通过石笼网生态护岸进行修建,这是最流行的一个处理方法。石笼网生态护岸一般又称作为柔性护岸、自嵌式植生挡土墙护岸等。,其功能比较丰富且强调,一般能够发挥防洪、景观、自净等作用,在修建自然型河流方面,也能够彰显出积极作用。

(三)加强河道岸坡防护与管理

对于河道治理而言,岸坡防护是一个重点内容。其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体现出生态护坡原则。护坡最初的形态与植被覆盖一般是需要满足生态护坡等要求,确保能够尽量地维持原貌,或者尽可能地局部改动。在进行岸坡防护的过程中,一般是需要尽可能地少用浆砌石或者混凝土等进行修建。石材护岸尽管成本少,石材抗冲击、抗冲刷等性能强,具有结石耐磨等优势,但是则并非属于必要的设计模式,选择哪一类护坡必须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设计。并且,对于石材护坡、抛石护坡等,一般应该考虑选择天然石材,常见的包括:流石、鹅卵石等。如果是石材粗糙的表层,一般能够出现微生物附着,在石材之间的缝隙中,也能够为河道中的生物栖息提供空间[5]。另外,也可以考虑选择木材护坡,其常见的类型一般包括:木桩栅栏护坡、树根捆扎护坡、活性木格框护坡等。另外,也包括一种功能特色、存在无法取代性质的植物护坡等,其常见的包括:草皮护坡、水生植护坡等。

(四)绿化河道,重塑河面环境

增强河道绿化建设的规划观念,其目的是不但能够美化环境、吸尘、净化空气,而且还能够保护周围环境,确保周围生态均衡等。在确定植草与树种等过程中,需要尽量地遵循科学、适宜、结构合理等原则,对于植物的类型来说,需要确保其根系与坡面土壤能够实现完美融合,有利于优化土壤结构,避免水土流失,最佳的植物是能够大大提高土体的粘粘度,确保其强度大大提升,由此能够增强土体结构的稳健性,确保其整体结构更加牢固。在绿化河道的过程中,该工程需要考虑的因素是非常复杂的,必须要在设计与实践过程中给予高度重视。若要确保这一项目能够顺利施工建设,并且还需要能够最大化地增强其预期效果,对于一些职能单位来说,必须要提高具体的投入成本,保障施工建设方案能够积极落实,由此能够保障河道绿化能够通过最理想的植草、树种等进行覆盖。一般而言,在选择新型种植物种与工艺的时候,必须要结合一些特殊案例进行针对性优化,在获得显著成效的基础上进行大面积推广。

(五)加强科学、合理地规划与建设

结合目前我国河道治理期间暴露出的问题,则需要加强河道规范化治理,同时还需要积极实施水环境保护。在整个规划期间,必须要与城镇建设等全面融合,以便于在实际规划期间,对传统观念中的单一防洪建设模式实施调整与改进,至始至终地能够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原则,力争能够创建一个高起点、生态化、安全性、资源型的环境,确保能够创建一个畅通且自然的水系河网,方可修建一个积极、有利的城市水环境,尽可能地增强河道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等。

(六)注重长期地维护与保养

若要整治水环境、增强河流水质等,必须要创建一套长效、完善地应对策略,按照制度建设来增强治理成效。关于河道边坡治理而言,其通常被认定是河道整治的一个关键构成元素,一般也需要体现出常态化特征。关于河道生态治理的长效化管理而言,需要融入水环境实施一体化治理,并且还需要确保综合管理,方可实现长效治理等目的。现今,关于生态河道的治理与建设来说,已经变成水务部门必须要高度重视的一项工作,若要最大化地创建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优美水环境,对于业务人员来说,必须要积极创建一个最佳的建设方案。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的持续发展,创建生态河道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工程项目,它具有系统性、复杂性、繁琐性等特点,而且在施工建设期间,必须要对其全面规划与深入论证,逐步增强目标的科学筛选,同时还需要增强施工建设期间的规范性、实效性、有序性等,针对重要细节必须要协调处理整体与局部的内在关系,而且还需要兼顾景观与实用,同时也需要确保安全,在尽可能地缩减成本的基础上实现功能最大化,由此才能够创建一个具有防洪、防崩、亲水、景观、休闲等功能的综合水利项目,力争保障建设效益地最大化。另外,在具体施工期间,必须要注重植被的重塑与维护、优化河道绿色环境、增强河道水质管理等。由于这一项工程属于一个利国利民的民心项目,必须要具备长远眼光,方可保障生态河道治理地长效推进,由此能够创建一个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共生环境。

参考文献

[1]杨小欢. 农村河道整治及生态治理解决措施[J]. 装备维修技术, 2021(10):1.

[2]郑挺. 城市河道生态环境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区域治理, 2021(22):2.

[3]李艳坤, 夏新波. 城市规划工作中的河道水环境生态综合治理措施[J]. 智能城市, 2021, 7(16):2.

[4]杨静. 基于水生态的辽阳市太子河河流生态治理措施研究[J]. 地下水, 2020, 4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