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工程变更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9
/ 2

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工程变更管理

徐文俊,徐建烨

浙江江南工程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310063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518000

摘要:随着近年来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导致建筑企业的数量有所增加,建筑供给严重饱和,建筑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在建筑物建设期间常常会受到一些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更,导致项目投入成本加大,因此有必要加强工程变更管理。鉴于此,本文首先阐述了建筑施工过程中工程变更的影响,其次提出了建筑工程管理中工程变更管理的可行路径,仅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建筑施工;工程变更;管理

引言工程变更可能发生在建筑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容易引发项目损失与施工纠纷,因此必须要落实重点性管控。实践中,需要在展开工程变更的全过程管理的基础上,积极更新管控工作展开策略,纳入更新的管理方式,以此实现建筑工程管理中工程变更管理工作的质量提升。

1建筑施工过程中工程变更的影响

1.1工程变更对施工进度产生的影响

施工项目施工过程中,如果经常发生工程变更,会干扰承包商的施工计划,影响整个施工活动的计划,同时影响施工项目施工单位施工人员的物料规划、设备和施工人员的安排,会干扰施工现场,影响正常施工进度,甚至使整个项目的进度失控。

1.2工程变更对施工成本产生的影响

施工项目施工阶段发生工程变更时,首先,拆除已完成的施工项目,进口设备也可以归还,承包商将停止施工等待材料,对已拆除项目进行重建;其次,如果施工进度因工程变更而延误,为了有效弥补损失的施工时间,施工企业将采取一种造成巨大赶工成本和施工总成本增加的追赶工战略,同时很容易与其他相关方发生经济纠纷,增加施工阶段的投资,使成本无法控制。

1.3工程变更对施工质量产生的影响

建筑项目的反复变更往往导致工程结构的拆除和建立,对建筑结构构成隐患,甚至影响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耐久性。此外,许多工程变更也影响到后续的正常建设,导致建设项目质量大幅度下降,破坏了建设项目的功能和美观,从而影响了建设项目的使用安全。

2建筑工程管理中工程变更管理工作的展开策略探究

2.1建筑工程设计阶段的工程变更管理

设计变更可能发生在建筑工程的各个阶段,需要在综合考量使用功能、工期、成本造价等内容的条件下实施设计变更,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切实结合建设单位、勘察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之间的沟通交流与分析,完成对是否实施设计变更的审批与确定。为实现对设计变更影响性的最大程度降低,在展开建筑工程设计变更管理工作时,需要着重把握以下几方面内容:

第一,严格管理设计输入。针对设计输入列出明确的需求清单,并安排专职人员负责管理;搭建并使用设计输入系统框架,在建筑工程所需文件内容中纳入所有的设计输入内容;针对所有设计输入,要求建筑工程管理人员提前完成审核工作,并主动与需求方展开内容核对;针对不合理、不正确的设计输入,必须要第一时间明确定位,并形成优化方案,或是落实对需求的纠正处理;在规定时间范围内,主动与设计单位展开设计输入的交流与说明,完成对设计目标与建筑工程建设意图的明确性、及时性交代。

第二,重点落实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勘察。提前进入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落实现场勘察工作,并将施工现场条件在建筑工程设计方案中体现,由此降低设计变更的发生概率,保证设计方案内容与建筑施工现场条件之间具有较好的匹配度。

第三,组织交叉专业的图纸会审。包括强弱电、结构、暖通空调系统、压力管道、工艺管道等专业项目实施施工图纸的会审,并针对预埋构件、公共区、设备区的建筑与结构图纸等出现的问题进行交叉审查,最大程度降低设计方案中出现“错”、“漏”、“缺”、“碰”等问题的发生概率,挖掘潜藏问题并及时提出针对性处理方案,避免额外的工程变更。

2.2建筑工程招标阶段的工程变更管理

针对招标文件以及合同模板实施更具专业性的评估与审查,积极邀请专业人员或是第三方机构审核招标文件以及合同模板,并在审核通过后发标;结合其他建筑工程的经验教训,完成更为合理的合同条款编制,针对合同变更范围的地点位置、专业施工、工期等方面实施全面化设定;在合同中,对基于政府行政管控的工程变更、项目停工的索赔方式实施明确设定;对合同签订双方在工程变更索赔方面的管理制度进行提前定义。

2.3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工程变更管理

在建筑工程施工阶段,需要持续加大对工程变更索赔的管理力度,实践中,要求着重把握以下工作要点:

第一,严格组织图纸会审与设计交底。依托图纸会审与设计交底,可以及时、全面暴露图纸缺陷,并确保施工单位明确建筑工程设计意图,防止在后续建筑工程的施工阶段产生不必要成本消耗。在此过程中,施工单位应当尽可能多的在图纸会审与设计交底期间深挖问题,并及时完成问题有效处理,降低工程变更问题的发生概率,避免对建筑工程施工产生更为严重的负面影响。

第二,优化处理替代方案。在工程变更中,施工单位所提出的替代方案更多以施工便捷程度为切入点完成设计,而这并不意味着相应替代方案质量普遍维持在较低水平,但是相应方案也具备一定的优化空间。实践中,应当围绕价值工程对替代方案落实深入性分析,联合建设单位、勘察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等建筑工程参建方,共同完成替代方案的内容优化调整,并结合在合同中设定的方法、比例达到价值共享的效果。

第三,核对定制类材料取消型工程量。针对建筑工程施工阶段取消施工项目,需要及时利用书面形式告知向相应工程量,并由施工单位做出实际工作状态反馈。在此过程中,若是相应工程项目已经展开安装施工,则需要第一时间进入施工现场展开校验,并由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提供处理方法。如果相应施工或是材料无法找到证据,那么要求对逾期补增证据进行拒绝。

第四,管控现场签证。在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出示的书面变更资料的支持下完成合同以外的工程变更施工;依托合同范围完成对工程量的核对,规范工程签证签署操作,防止出现工程量的重复性计算;针对隐蔽工程,需在隐蔽前展开书面确认;及时核对工程变更与工程签证,避免发生重复。

2.4建筑工程验收阶段的工程变更管理

要求针对所有施工项目实施调试与验收处理,结合设计方案与合同要求确定验收是否通过,并尽量降低由主管原因导致的变更问题;针对基于非施工范围的变更问题,要求走变更流程,争取关联者的同意,并对项目状态报告实施更新处理;编制建筑工程项目结算报告,全面移交工程项目,包括建筑物、机电设备系统、保养维护手册、竣工资料、竣工图等等。随后,要求对内部项目关闭报告实施签署处理,总结建筑工程项目中施工管理、变更管理等各项工作的经验教训总结,完成项目绩效评价,并对管理系统内保存的文件信息实施更新处理,为后续其他建筑工程变更管理工作的优化展开提供更为丰富的信息参考与支持。

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建设项目规模的不断扩大、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建设内容的日益复杂、建材设备价格的快速上涨以及建设时间的逐渐延长,导致实际建设期间存在着诸多不确定性,明显加大了工程管理的难度,导致工程变更现象愈加频繁。故而,为了降低项目成本,实现效益最大化,必须做好工程变更管理,从建筑工程设计阶段、招标阶段、施工阶段、验收阶段入手,实现对建筑工程变更的全过程管理,进而全面提升工程变更管理工作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童靖茹.基于目标成本理论的建筑工程建设成本管理研究[J].福建建材,2021(12):107-108+111.

[2]杜满堂.对工程设计变更和工程签证管理的分析思路构架实践[J].建材与装饰,2020(20):103-104.

[3]何庆辉.建设工程变更对造价管理的影响及管控对策探究[J].建材与装饰,2020(20):138-139.

[4]赵丽霞.基于工程变更的建筑合同管理影响因素及优化措施探究[J].建筑技术开发,2020,47(01):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