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城市公共停车场建设的若干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9
/ 2

关于城市公共停车场建设的若干思考

林士磊

杭州市城乡建设管理服务中心  浙江 杭州 310000

摘要:各大城市不断增加的机动车数量,导致停车难问题普遍存在,严重影响着城市公共环境和交通条件。本文主要分析了公共停车场的设计原理、现状和优化建议,以作借鉴。

关键词:城市;公共停车场;建设

    传统停车场设计存在的不规范性,是目前停车难问题出现的直接因素,停车场价值很难发挥出来。解决停车问题,是城市交通条件改善的紧迫任务,致力于全面提升公共停车场的设计安全性和设施人性化,以更好地提高交通效率,加强城市文明建设。

1公共停车场设计原理

1.1安全性

    公共停车场是很多车辆频繁往来之处,更加强调安全性,优化停车场设计。一是坚持以不妨碍交通为前提,合理布局植物景观,确保车辆顺利进出。一般情况下,公共停车场路口位于市区街道时,高大树木不适宜种植,避免影响到驾驶者的视野。二是所用地面材料要以污染小、吸热吸水性优为标准,选择透水砖、小碎石、皮草等材料,便于冬季地面积水渗透,避免发生车辆打滑现象,提高了车辆行驶过程的安全性。三是停车场内的坡道转弯设计重在简洁,尽可能地减少转弯次数,在通视距离一定的条件下,保障公共停车场的空间宽敞、阻挡物明显减少。

1.2以人为本

    公共停车场优先采用环形流线设计,以便于驾驶员能够快速找到停车位。人们下车后减少步行距离,需要停车场内合理设置步行路线,将其中一条直接连接出口人行道。小品设计可以起到活跃停车空间气氛的良好效果,必须在有限的停车场环境下,合理选择座椅、雕塑、指示牌等各类小品。室外停车场是在阳光之下,考虑地面升温引起车内温度上升、造成使用者不适情况,更加注重树木种植的合理性,尽可能地遮挡太阳光线的照射,减弱车内温度上升幅度。双排背对车位的尾距间隔,需要利用乔木的树冠大、枝叶茂,起到良好的防晒作用;坚持以停车性质,对树干分支点合理设置高度,小汽车停放处,设计分支点为2.5m以上;坚持以满足绿化功能、交通条件为前提,凸显空间布局美观性,确保与停车场相关的道路、景观协调统一。室内公共停车场设计,要求入口、标志、车位车身、地面标线、行人路线、周围环境必须满足照明条件,确保驾驶员顺利找到泊车位置;通风和排水系统必须设计合理,确保室内停车场运行安全、稳定。

1.3可持续发展性

    驾驶员能够分别顺利进出停车场区域,必须做好边界设计。公共停车场并不独立于城市发展之外,可以利用咖啡屋、快餐店、工艺品店等特色小商铺,植物景观和生态材料等生态设计,使城市经济发展符合社会大众提倡的生态环保理念,落实生态要求。

2城市公共停车场的现状

2.1停车设施严重不足

    建筑物配建了很少的停车设施,同时增大了公共停车设施的压力。国内城市发展不能正确认识到解决停车问题的重要性,停车建设采用落后技术,甚至存在未配建停车设施、停车泊位严重不足的情况。停车场建设用地需要投入很高的经济成本,尤其是城市中心区常发生挪用配建停车场问题。城市停车难问题,与严重缺少配建停车设施直接相关,在建筑物的停车需求与公共停车设施供应不符时,直接导致公共停车设施建设的压力增大,使公共停车设施出现较为严重的供需矛盾。

2.2停车泊位总量不足

    近年来,停车设施供给数量明显增加,但是相较于停车需求增长幅度,仍然表现出明显的滞后性,使停车泊位数量少、供求矛盾突出成为各个城市的普遍问题。停车泊位供给在不能满足停车需求时,占道停车、违章停车更加容易发生,成为堵塞城市交通的直接原因。

2.3管理手段落后

    地面停车场、地下停车场,仍然是国内停车场的主要形式,立体机械式停车楼的使用量仍然很少。目前,停车信息系统、自动收费系统、咪表技术已经逐渐应用于城市停车场,但是相应的管理工作仍然以人工管理模式为主,停车信息和停车诱导信息两项系统并未建立起来。较为混乱的路内停车状况、管理机构不具权威性、停车法规体系不完善、停车场建设优惠政策缺失,都是现阶段城市公共停车场必须面对的问题。

2.4设施建设型式单一

    分析停车场建造型式,是停车规划的必要准备工作,重点强调空间利用的创造性,节约土地资源的使用。路内停车、地面停车、地下停车库,仍然在城市公共停车设施中占到很大比重,较少出现机械停车库、立体停车楼几种型式,导致地面停车场土地价值的利用率很小,使很多单位缺乏停车设施建设动力,甚至挪用现有停车设施。城市中心区的建筑物数量多、土地资源紧缺、平面停车场很难满足较高的停车需求,更加需要注重立体停车库的合理使用,增大有限土地资源内的停车容量,为提高用地效率和城市环境美化奠定基础。

3城市公共停车场建设优化建议

3.1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政府是停车场建设的投资者、建设者和经营者,直接影响到投资成本下的运营效率,不利于停车产业发展和城市化建设的推进。这就需要政府积极转变职能,在PPP模式导向下,实行项目全生命周期考核方式,以全面提升项目质量为前提,合理制定服务质量标准,为停车场运行提供法规依据。二是在定期评估机制的作用下,顺利完成定期评估项目的技术、管理、财务等工作,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发挥督促作用,具有更高的公共服务效率。三是更为注重公众参与监督机制的应用,在广泛宣传、教育下,帮助公众树立起良好的参与意识,使公众监管项目运行状况;而信息平台的构建,便于评估结果对外公布,使公众的咨询、投诉、反馈流程更为完善,为全社会共同监督机制的形成提供必要条件。

3.2投资主体多元化

    财政投融资、企业自行出资、市场化运作,是现阶段采用的主要投资形式。各大城市先后出台了《机动车停放收费管理暂行办法》,但是优惠政策并不完善,不能吸引更多的单位、个人广泛参与进来。所以,合理设置土地出让条件、适度增大商业面积,都是必要的改善方法。政府要适度减免土地费、拆迁费、税费,使项目投资成本有所降低,为社会资本的广泛投资提供有利条件。财政投融资建设项目,是由市政部门、辖区政府负责完成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组织实施工作;企业自行出资建设,是项目建设由企业负责;市场化运作项目,是所在区政府在“谁投资,谁受益”原则指导下,负责具体操作,由投资方按比例拥有车库产权,合理转让车位产权。

3.3积极引进高科技

国内城市采用的停车设施结构仍然以“粗放型”为主,自走式停车占据很大比重,很少使用机械式停车方式。所以,机械式、立体式车库,成为优化公共停车场规划的重要选择。机械式立体停车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几倍、几十倍高于地面、地下、占路几种停车方式的占地面积,实现了多种停车方式的综合运用,优势明显。一是在必要空间之外,空间浪费量少,提高了空间利用率,明显改善了城市内部土地资源有限的不利条件。二是电脑控制和操作盘显示库内存车量、位置、时间的管理方式,使车辆出入库更为便捷。三是设备安全可靠。四是单独、并排相结合,或附设于建筑物内的设置方式,使停车场型式可灵活选择地下、地上、半地下,具有更强的适应性。五是绿色节能特点鲜明。库内停车行程短、废气排放量少,可以适当减少通风设施和照明面积,直接降低了相应的耗电量。六是车主快速调车、停车,可节省时间。机械停车库可以将零星地块、老建筑区作为设计对象,已经成为单位机关、商业区、宾馆等地的重要选择。

结束语

    城市的快节奏发展,使停车问题受到热点关注。为了更好地协调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和日常交通需求,公共停车场设计必要更为完善、合理,从细节上顺应现阶段的人性化、安全性发展目标,满足城市发展的客观需求。

参考文献:

[1]刘远海. PPP模式在城市公共停车场建设中的应用[J].中国房地产业,2020(31):231.

[2]亓荣杰,潘福全,王健,等.城市公共停车场建设政策分析与展望[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7,40(9):198-199.

[3]莫伟丽,金建锋.城市高架桥下公共停车场建设与管理探讨[J].山西建筑,2017,43(36):25-26.

[4]邓中美.城市公共停车场的建设模式探讨——以厦门市为例[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9):100-102.

[5]孙晓波.做好顶层设计统筹协调城市公共停车场建设[J].城乡建设,2017(1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