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背景下提升青少年科学素质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9
/ 2

“双减”政策背景下提升青少年科学素质的思考

盘健斌

广西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副队长 广西南宁530022

摘要:青少年科学素质的高低关系到国家科技创新的希望和未来。“双减”政策下,青少年科学素质有了新的发展空间。但科技教育在青少年中的发展并不平衡,科普活动吸引力不够,科学精神有待培育等问题影响着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本文建议加强青少年科技教育、大力开展各类青少年科学比赛及交流活动、有效衔接校内外科学教育资源、创建科学教育活动基地、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等,以期提高青少年科学素质。

关键词青少年科学素质行动模式;研究

青少年是科普工作的重点对象之一,青少年科学素质的高低关系到国家科技创新的未来和希望。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面对突飞猛进的科技时代,培育和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不仅是青少年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推进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国家创新能力的需要。在“双减”政策下,青少年学生参与科技活动的时间更加宽裕,条件也更加充分,为开展青少年科普活动提供了更多空间,提升青少年科学素质也被给予厚望。本文在分析青少年科学素质行动的遇到的困境和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提升青少年科学素质的对策。

一、青少年科学素质行动困境分析

(一)青少年科普活动开展受到限制

青少年科普活动需要科普机构、学校、专兼职科普人员、学生等多方面的共同参与。各级科协组织、科技馆、科普大篷车、科普活动中心等,作为科普的主力军,在科普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受疫情防控影响,线下大规模组织开展科普活动受到多方面制约而难以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甚至以线上为主的科普工作方式逐渐成为很多地方科普工作的常态化模式。科普活动是一项集观看、动手、探索、思考等为一体的活动,线下科普活动的互动性、实践性较强,青少年学生可以近距离直接参与科普活动,甚至亲自操作一些科学实验,科普的效果通常较为明显。而线上科普活动缺乏现场的参与度,是难以实现这样的效果的。此外,一些学校特别是边远地区的学校,由于缺乏科学老师的指导、对科普工作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以及缺乏科普器材和经费支持等因素,极少开展校园科普活动,学生难以享受高质量的科普服务。

(二)青少年科普活动吸引力不强

在“双减”政策的推动下,学校科普活动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但总体看,一些学校开展科普活动亮点乏陈,吸引力不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科普活动的吸引力是青少年参与科普活动的现实动力。一些学校由于缺乏有力的经费支持和足够的科技老师,导致学校在科普活动方面心有余而力不足;加之学校的工作任务很多,学校科普活动存在应付了事的现象,一些科普活动形式过于单一、内容较为单调,主要集中在讲座视频或板报展示方面,在生动性与互动性上显得创新力度不足,缺乏互动性与趣味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青少年参与科普活动的积极性[1]

(三)青少年科普活动手段不够丰富多样

学校科学教师在开展科普教育活动时,往往集中在宣讲科普读物、课外读物和报刊等方面,很少鼓励青少年参加科技馆和其他场所开展的科普活动。一些学校也开展了诸如校园文化、科技活动周、科技竞赛等活动,但活动的内容不够丰富,学生参与度不够广泛,也没有开展多样化的科普活动,这对培养青少年的科学兴趣和科学精神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对于部分青少年来讲,对讲座、视频等科普活动并不新鲜,他们并不感兴趣,所以难以培养青少年的科普活动兴趣[2]

(四)青少年科普阵地建设滞后。

科普阵地是开展科普活动的有力支撑和重要的基础条件。经过“十三五”的发展,我国科普设施有了极大的改善。但区域不平衡现象依然突出,一些地方科普设施总体水平仍然难以满足公众特别是青少年科普需求。以广西为例,广西有省级科技馆——广西科技馆,还有南宁、柳州、防城港等设区市建成了科技馆,但科技馆在14个地级市中的覆盖面还不到一半,总体而言,广西科普场馆建设还相对滞后,难以满足高质量科普活动的需要。在学校方面,很少有学校建有校园科技场馆,科普展具、器材、场地等稀缺仍然是普遍现象。在社会层面,有的企业、科研院所设立了科普场馆,但很少对学生开放。在“双减”政策下,一些校外培训机构也积极参与校园科普活动,包括在课后服务时间开设专业课程,或者在校外开设兴趣班,但这些机构大多属于盈利性质的商业化企业,如何进校园开展活动,以及如何收费、场地安排等诸多问题,需要多方面协同解决。受限制于科普场馆及科普阵地的不足,科普活动偏少,难以满足学生对科普活动需求,科普阵地建设亟待予以重视,并采取有力措施予以解决。

二、提升青少年科学素质行动模式的创新思考

    以科学素质的提升为主要目标,通过创新科技教育机制,为青少年群体提供更高水平、更加高效的科普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积极参与各种类型的科普活动,培养更多创新后备人才。

(一)全面推进青少年科技教育。

各级各部门要提高对科普工作的重视度,正确认识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对青少年成长成才、对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作用,为青少年打造一个良好的科学素质提升环境,加强协同合作,积极争取各方力量对青少年科普工作的大力支持。要为学校投入更多的经费和师资力量,构建不同渠道的投入机制,保障科普活动在青少年群体中的顺利实施。鼓励学生参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以此来加强他们的探究能力。在课程设置上,将科技课程标准引入学校,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并提升他们的学业质量。此外,探索加强英才计划在中学生中的实施力度,保证中学教育可以良好衔接大学教育,加强各地对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积极性,全面发挥科普基地建设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3]

(二)构建多位一体的科普联动协同机制。

近年来,科普活动进校园、科普大篷车、流动科技馆等科普形式,所携带的科普展具以及科普活动内容,往往互动性、趣味性较强,成为校园科普活动的有力补充,甚至是“科普大餐”。因此,要加强馆校、校企等多方合作,加强科技场馆、博物馆、高校实验室、科研院所、优秀企业等优质科学教育资源的开发开放,构建多部门联动、多方面参与的青少年科普工作格局。一方面,鼓励中小学在组织学生到科技馆等相关场所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另一方面,鼓励科技场馆等科普资源丰富的单位,到中小学开展各类科普活动,提升校园科普活动质量。同时,探索学校与校外科技培训机构合作,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在合理收费范围内引进培训机构的课程、师资、科普活动等,丰富校园科普活动的内容。此外,要打造专业的科技教育研究团队和师资队伍,培养影响力较强的学科带头人。创建专门负责策划科普活动的团队;保证科普知识和科普活动数据在青少年群体中的有效共享,并为科技教育活动打造一支高水平的专家队伍。全面加强各类科学教育活动的力度,例如科技节和科技小论文等。为家长提供科学教育指导,引导家长正确认识科学教育。建立学校、社会、家庭一体化的育人模式[4]

(三)开展多样化的青少年科普活动

一要大力弘扬科学精神。青少年处于人格养成阶段,除了培养科学兴趣、激发创新热情之外,弘扬科学精神也是科普活动重要的内容,更是提升青少年科学素质的应有之义。要通过开展科学家事迹展、科学家精神进校园等多种方式,大力弘扬伟大的“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探月精神等,学习老一辈科学家爱国情怀、责任担当,弘扬求真务实、勇攀高峰、创新进取、合作共赢、追求卓越的新时代科学精神,让科学精神代代相传。二要搭建青少年科普活动及比赛平台。通过开展各类青少年科普活动、比赛、竞赛等,提高青少年参与科普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行之有效的科普方式。以广西为例,近年来广西设置了广西青少年科技创新自治区主席奖(含提名奖)、广西青少年竞赛暨东盟国家青少年机器人邀请赛、广西青少年科学节、广西“快乐科普校园行”等系列奖项、活动,有力地促进了青少年科普教育活动的蓬勃开展,受到了广大青少年的欢迎和学校的充分肯定。三要创新学校科技教育方式。完善高中、中小学的科学、物理、信息技术等学科的考核评价制度和考核方式,全面改革优化物理、化学、通用技术、生物等课程,加快科学基础课在高校中的建设进度。加强建设与科学素质相关的视频公开课。深化创新创业教育在各大高校的改革力度,转变大学生的就业观,开展具有吸引力创新实验和创业培训等科普活动[5]

(四)强化青少年科普阵地建设

科普阵地是开展青少年科普活动基础性依托。加强科普设施和科普阵地建设,是提高青少年科学素质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一方面,要加大科普设施建设财政投入,同时探索市场化的运行机制,建立政府引导、多渠道投入的机制,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和服务均衡化、广覆盖,特别要加强对中西部地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的扶持力度。二要加快建设现代科技馆体系,加强对实体科技场馆的建设力度,对现有科普展品进行改造升级,加强新科普产品的研发,同时加强对数字科技场馆的建设。三要推进科普基地的建设。深化校园科普场地建设,鼓励和支持企业、科院院所创办科普基地并对青少年学生开放。四要加强科普传播能力建设。根据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和知识需求,充分利用微博、微信、小红书、哔哩哔哩等社交工具和短视频平台,有针对性地研发集趣味性、知识性、权威性的科普产品,打造线上科普阵地,丰富科普资源供给。同时,加强与社区、公园、自然保护区等方面的沟通联系,为青少年建立专业的科学教育基地,组织他们参加与科学课程联系密切的社区科学活动[6]

参考文献:

[1]  徐淑琴. 深耕科普沃土 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全方位科普宣传工作巡顾[J]. 广东科技, 2022, 31(4):2.

[2] 林红. 博物馆实践活动对提升青少年科学素质的作用探究——以民航博物馆为例[J]. 科技风, 2021(17):3.

[3] 猫哥. 让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第五届重庆市青少年科学素养大赛获奖作品选登[J]. 课堂内外:科学Fans, 2021(10):46-47.

[4] 王治坤. 聚焦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关键问题 推动青少年体育研究科学化[J]. 新智慧, 2021(26):3.

[5] 欧珊. 青少年高校科学营特色活动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分营:云端打卡南航 筑牢爱国底色 放飞三航梦想[J]. 中国科技教育, 2021(8):2.

[6]何晖. 深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助力创新驱动发展桂林市积极推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纪实[J]. 广西经济, 2018(4):2.

 作者简介:盘健斌,男,广西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副队长,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