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矿山机电设备检修问题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9
/ 2

煤矿矿山机电设备检修问题研究

张宁

国家能源集团神东煤炭开拓准备中心陕西省榆林市 719300

摘要:随着全球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发展,我国工业发展迅速,同时增大了对于煤矿资源的需求,为满足人们日常生活中对于煤炭能源的需求,煤矿企业的设备技术对于资源的开采和运输等作业有重大含义。实际上矿山作业环境相对恶劣具有较多不确定因素,因此其机电设备在运转工作中总会出现种种故障情况,以致影响正常生产工作,继而存有安全隐患问题。因此注重机电设备检修问题对解决设备故障及时有效完成生产作业尤为重要。

关键词:矿山机械;设备检修;维修保养  

煤矿资源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是人们日常生活生产的重要资源,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对于煤矿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煤矿行业也呈飞速发展之势。现如今,随着我国煤矿开采规模的越来越大以及开采程度的逐日提升,对于煤矿开采的安全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煤矿生产、开采工作来说,井下机电设备是开展工作的基础设备,因为通常情况下工作环境较为恶劣,所以发生故障的风险较大,对开采质量及效率造成严重的影响,同时影响工作的安全性,滋生诸多事故问题。所以,需要加强对井下机电设备的检修。

一、矿山机电设备的检修

一般情况下,矿山机电设备的检修工作分别有常规性检修、周期性检修、大范围检修等几种不同的检修方式,其中常规性和周期性检修都是设备的日常检修,通常是为了保证设备的正常工作,这两种检修方式的范围较小,涉及到的都是一些常规的项目,但是检修人员在进行机电设备检修的过程中,要按照相关的规定和要求,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维修工作的高效性。而大范围的检修则是设备的运行出现问题之后需要进行的检修,这种检修涉及到范围较大,几乎可以涵盖整个机电设备,因此,为了能够提升检修效率,在进行大范围检修工作之前,检修工作人员必须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检修计划,保证大范围检修工作高质量高效率地进行。

二、煤矿机电检修中的问题

1、检修信息无法及时反映。该问题的主要表现形式为:由于煤矿机电设备的设计部门、制造部门、检修部门是相互独立的,设备投入生产之后,其在运行使用中发生的一系列问题都无法在第一时间内上报,检修部门无法及时获取设备检修信息,所以造成检修时间延长,设备性能受到影响。

2、过剩检修问题。煤矿机电设备检修中常常会出现过剩检修问题,主要表现为:煤矿机电设备检修一般采取固定检修方式,这样更利于问题的发现与解决,但是,考虑到机电设备的磨损、故障与周围环境息息相关,运行中发生的异常或质量问题都处于不断变化中,如果只采用固定检修这一种方式,便很可能出现过剩检修问题,造成资金浪费。

3、事后检修不彻底。机电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相应的故障,而现有的技术不能有效提高故障的预防性,只有在出现问题之后,才能进行检修,采取维修措施,是事后检修方式,采取的措施是被动的,很难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一些煤矿企业建立起了设备监控系统,但是只关注旋转设备的监控,不能覆盖所有机电设备,这就使得管理和检修人员不能及时采取相应的策略进行检修,影响了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工作效率的提高。

4、机电设备检修和技术改造的人才缺乏。煤矿企业本来技术人员就比较少,另外加上安全环境差,工作环境比较恶劣,对技术人员失去吸引力,很多的技术人员不愿到煤矿企业工作,造成人员严重缺乏,遇到故障往往难以处理,技术改造工作也难以推进,对煤矿的生产带来不利影响。

三、煤矿机电设备检修方式

基于问题的论述,现结合煤矿生产实际,对生产过程中可采取的机电设备检修措施进行分析,详细如下:

1、机电设备检修常用方式。煤矿机电设备检修分别为预防维修、故障维修和生产维修。预防维修主要是从预防的角度出现,在设备还没有出现故障之前,为了防止设备的性能降低,减少设备出现故障的概率而采取的一种措施。预防维修的编排通常都是根据设备的实际运行情况定期来进行的,属于事前维修;故障维修指的是在故障发生时候,为了还原设备正常运行系统功能而采取的措施,属于事后维修;生产维修的出发点与预防维修和故障维修的出发点不同,主要是从企业的经济效益出发,对生产经营来说起到重要作用的设备进行抢先维修,其他设备则进行延迟维修,以此来确保企业的经济效益。

2、设备大修。为确保机电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仅仅依靠维修人员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是不够的,还需要根据单位设备的具体使用情况以及技术鉴定情况对其进行设备大修,企业应该建立健全的设备大修检验制度,必须要在相关职能部门、承修单位以及使用单位三方面进行验收合格之后,才能将设备应用到生产过程当中,并且要对其进行严格考核,防治结合,从而有效的保证设备维修的质量。

、煤矿机电设备检修策略

矿山机电设备的检修质量不仅提高了设备的使用寿命,而且有效的提升了企业经济效益。因此面对检修中存在的问题,必须从以下方面进行强化,来提高检修质量。

1、完善矿山机电设备检修制度建设。对于矿山机电设备检修要建立日常与非定期检查制度。由于生产环境的恶劣,针对正常使用中的矿山机电设备首先要开展日常检修工作。例如可以针对使用情况和生产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日常设备检修计划,每周在固定的时间对所有的设备进行日常检修工作,判断容易出现的问题并进行一定的修复来预防更多问题的出现,有效的提高设备运转的性能。而不定期检查制度,则是对所有设备进行随机的检查,特别是正常生产中经常出现问题的机电设备,更是需要进行针对性的不定期检查,及时更换易损件,保障机电设备的良好性能。

2、强化老旧设备检修力度。对已经出现老化和运行性能下降的机电设备,矿山企业可以采用增加投资的方式对这些设备进行创新和技术改造,这是进行矿山设备保养维修的前提。需要注意的是,许多企业对老旧设备改造投资意愿不强,但是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对老旧设备的更新工作,不仅不会阻碍企业正常生产业务的开展,而且有效的保障了机电设备能够安全、可靠的运行,从长远上看这有利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具体来说可以针对生产中经常出现问题的机电设备,及时更换易损件,保障机电设备的良好性能,促进企业矿山开采工作的稳步进行。

3、强化人员管理提高机电设备检修水平。对矿山机电设备管理人员素质不足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强化。首先是强化培训,来提高检修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检修水平,这就需要结合生产经验和设备使用经验。例如可以利用专业化培训以及安全工作制度学习,提高管理人员安全意识的同时,促进其在矿山机电设备检修和保养中的应用水平。其次是针对管理人员配置不足和责任意识不强的问题,可以通过提高机电保养维修人员的考核与培训力度进行。例如为了提高机电设备的保养与维修效果,可以建立管理竞争机制,促进管理人员主动的去接触和学习机电设备保养维修知识。

综上所述,做好矿山机电管理与维护工作,一定要从保障安全生产及技术创新的角度入手,结合煤矿企业的具体实际情况,通过定期的检修工作,强化井下电气设备及流动设备的管理,提高机电设备管理人员和机电操作人员的责任意识,把工作的重点放在提高设备的安全水平上,引导生产力发展,实施机电设备投入与先进技术引进相结合,落实管理与维护措施,确保机电设备的安全运行,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张峰,刘珍.浅谈煤矿中机电设备的故障分析及维修技术[J].科技资讯,2018,(13):103,106.

[2] 熊艳琴,饶小林.煤矿矿山机电设备检修问题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1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