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9
/ 2

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探索

刘金辉

河北新乐市第一中学 河北省石家庄市   050700

摘要:我国就业问题存在着总量庞大、流动性强、结构性矛盾突出的问题,并且随着经济的发展这样的压力也将长期存在。高校毕业生属于庞大就业群体中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大学生临近毕业所面对的除了就业压力以外,还有来自学业、经济、情感以及家庭等方面的多重压力,这就导致其心理上呈现出一种较高程度的应急状态。面对诸多压力,部分高校毕业生在心理上会有焦虑、自卑、迷茫、就业伦理迷失、诚信观念淡薄、责任意识偏弱等倾向出现,若就业途中遭遇较大打击、屡试不顺,有些毕业生甚至还会出现一些极端行为,自残、厌世、自杀、甚至危害他人与社会。有人曾做过调查,近18.56%的当代大学生存在心理异常,比例相当之高,这些人被心理学家称之为“心理弱势”群体,属于社会中的新生群体,而这种“心理弱势”群体的特点在新的高校毕业生中表现尤为明显。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高等教育越来越好。学校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国家自力更生和发展综合力量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教育改革既是对现行学校教育的补充,也是教育领域的尝试。因此,改革进程中出现了一些需要及时解决的问题。在教育改革背景下,高校扩招问题越来越突出,但相应的教师和教育机构并没有提高,整体教育质量也没有显着提高。大学毕业生就业率很难提高,对一些心理不太健全的学生来说,预期就业会出现问题。

一、高校层面

高校毕业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缺失是心理危机产生的其中一个重要因素。高校毕业生核心竞争力的提高离不开高校的培养,各高校应提高自身教育水平与服务意识,多为学生开展校内外的实践活动,增强校企合作,为学生创造验证自身能力、明确职业认知、熟悉社会的机会。高校应紧贴时代节奏和社会经济发展脉搏,在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的设计上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是学习内容与市场、企业需求相匹配,降低学生的就业难度。同时,高校应加强对学生择业观的正确引导,将价值观、就业观以及心理危机教育融入到日常教育之中,并定期开展培训讲堂,培养学生的职业生涯意识,切实有效地发挥高校中就业指导中心及心理咨询中的作用;队伍的建设也不能忽视,要不断强化咨询、指导教师的专业性,内容也要与时俱进,紧贴时代发展需求,才能在毕业生的心理和情绪疏导上发挥作用,并引导其向更积极的方向发展。

二、充分利用社会支持系统,建立和维持良好的依恋关系

具有良好社会支持系统的大学生克服困难,适应良好。个人社会网络系统包括家庭、朋友、学校、社会和国家。在家庭层面,家庭成员必须积极与学生沟通,帮助毕业生分析自己的优缺点,培养正确的自尊。父母必须积极分享工作习惯或观点,鼓励他们从实际出发,作出正确的决定,及时提供精神和经济支持,减轻孩子的压力。在朋友一级,要积极与同龄朋友沟通,交流就业信息,及时了解就业形式,交流生产准备经验,为申请做好准备。在学校一级,学校必须根据其职业性质或性质提供专业咨询和职业规划,并提供有针对性的心理咨询。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学院、班主任甚至其他教师都必须向毕业生提供专业咨询或工作补助。通过小组的工作,学生们可以聚集成一个就业支持小组,他们是具有共同要求或目标的毕业生。他们有着同样的要求,这样他们就能互相理解和支持。然后,团队成员可以在集体安全的环境中减轻压力和情绪。通过共享资源和技能,团队成员可以在团队中积累各种经验,提高技能,建立自信,提高反应能力。同时,学校必须在互联网上提供开放的就业信息平台,为学生提供安全有效的就业机会。此外,经济困难、身体困难、资格不足的大学毕业生应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帮助,最好提供正确的1: 1帮助。在社会方面,国家机构和企业应积极改善就业机制,提供公平的就业平台,积极响应扩大就业范围的国家政策,消除毕业生的消极态度,为他们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在国家一级,教育部正与其他部门积极合作,最大限度地增加就业机会。

三、家庭层面

伴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大学毕业生人数增加,大学毕业生人数增加,大学毕业后就业困难。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说,进入社会场所的就业压力。你是否有工作,你有什么职业,会影响你以后的生活和态度。毕业生的心理状态离不开家庭环境的影响。父母的职业定位、社会背景以及对孩子的期望都深深的影响着每一个毕业生。在毕业初期,毕业生家家庭应与学校密切保持联系,及时掌握毕业生的心理动态,勤沟通,不干预毕业生选择,在心理与物质上为毕业生提供双重保障,用爱与包容为毕业生提供坚实的后备力量,缓解毕业生心理压力。

四、高校毕业生自身心态的调整

作为即将毕业的学生,在就业前,首先要调整心态,学会科学地解决就业问题。现实和期待之间存在差异时,可以做出相应的让步,先就业,再选择工作。同时,作为就业经验比较少的大学生,准备努力锻炼。如果找不到满意的工作,可以去基层学习锻炼,在最基本的工作中不断磨练头脑,锻炼意志,积累工作经验,提高综合能力。另外,现代大学生在面对自己的优势和劣势的同时,也要锻炼自己的自我表达和沟通能力。这样,在申请过程中就可以毫无保留地推销自己。对自己做出比较客观的评价,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并为此不断努力。

五、社会层面

各国政府应进一步完善以就业增长为导向的经济政策,以期增加就业机会总数,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注重工作方案和高等教育的变化,加强市场监管。高校改革以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为目标,使高校培养的人才适应产业需要,有效减少毕业生的供给困难和市场局限。除此之外,社会媒体应正确发挥其舆论导向作用,在严峻的就业形势背景下,营造健康有序的舆论氛围。要客观、理性、中肯的评价毕业生就业的各种现象,为毕业生提供有力信息背书和精神支撑。

六、毕业生重新定位,放宽眼界,找准发展方向

受疫情影响,全国乃至全球经济形势和就业形势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学毕业生要根据当前的新形势审视自己的优势,改变位置,重新规划职业生涯。毕业生应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各种行业和职业,特别是新兴行业的发展现状和前景,拓宽视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就业方向,不要将就业机会限制在对口行业。

七、大学生自身层面

大学生应从自身做起,全面提升个人综合素质。当下社会的经济竞争、科技竞争归根结底还是人才的竞争。全面的综合素养可以帮助高校毕业生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在校学习期间,高校生应注重“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认真学习专业课程的同时积极参与校内及社会的实践活动,提前了解社会,让学有所用的同时,培养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表达能力、创造力与团队协作能力;在就业选择过程中参考教师建议,客观地看待自己的能力、冷静分析、定位职业倾向,为自身就业找到正确的发展方向;面对挫折高校毕业应学会积极与外部对话、及时寻求专业的心理辅导,增强自身的抗压及情绪调节能力。

结束语

随着大学毕业生数量的增加,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心理不断变化,心理健康水平参差不齐。政府、学校和学生本人应重视这一问题,共同努力解决学生的就业心理健康问题,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观,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毕业后顺利就业。

参考文献

[1]黄春兰,刘毅.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危机干预策略[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8(38):62-64.

[2]王炜丽,毕磊.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科教导刊(下旬),2018(27)

[3]张怡.基于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网络化的分析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

[4]张杰.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之我见[J].电子制作,2018(11)

[5]齐基.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探析[J].黑龙江科学,2018,5(12):146.

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课题,课题名称: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课题编号:JRS-2022-1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