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安全事故致因因素及煤矿安全管理探思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9
/ 2

煤矿安全事故致因因素及煤矿安全管理探思

翟丙楠

南平宝煤业有限公司救护队   河南 许昌  461714

摘要:煤矿安全事故是指生产过程中,对人身和财产造成伤害,或在劳动保护措施不完善的情况下发生伤亡事件。本文主要研究了煤矿安全事故致因因素及煤矿安全管理,通过分析导致我国煤炭开采存在问题原因以及提出解决方法来减少矿难事故发生率并提高矿工队伍整体素质水平,同时也为企业安全管理提供重要参考依据,使其更加科学合理化和人性化发展以保障员工生命健康安全与矿区经济稳定发展。

关键词:煤矿安全;安全管理;事故致因;

一、引言

煤矿安全事故致因因素是指,在矿井生产过程中,由于管理不善而造成的重大伤亡及经济损失。从我国煤炭开采制度和技术方法出发进行研究讨论并分析了影响煤矿企业安全问题产生原因以及导致这些事件发生所涉及到的各种要素;最后提出相关建议措施来应对各类风险,降低损失程度,提高生产效率。本文介绍了煤矿安全事故致因因素及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研究现状,并对我国以及国外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借鉴他们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和总结出来一些方法。同时结合中国煤炭行业发展形势与实际情况提出相应对策。

二、煤矿安全事故致因分类

(一)自然原因

如自然条件控制不当造成的灾害:例如地震、泥石流等导致地面塌陷形成地质灾害或水土流失而诱发的各种自然灾害,比如在暴雨或者暴雪天气下引发地表滑动,从而破坏岩石结构,引发矿井水灾。在我国的煤矿中,由于地质条件复杂,并且有很多地下作业、采矿区以及矿难易发生等特殊情况。因此导致了大量煤层受到水灾和瓦斯爆炸事故所造成的人员伤亡与经济损失是非常严重且危险巨大而又难以弥补。这种直接影响就是生产过程中出现安全问题或者是管理不善所带来重大伤亡损失;另外因为自然原因引起人员中毒事件也会给职工生命及财产方面带来不可挽回甚至无法恢复的损害。

(二)人为原因

一是包括煤矿工人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不高,对煤矿生产中可能出现的危险源不能准确预判,导致发生事故。二是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不遵守相关规定、违章作业或操作规程而引发重大伤亡事件。三是缺乏应急处理机制以及对员工进行培训教育不到位等原因都会造成严重后果并带来次生灾害。

三、煤矿安全事故致因理论基础

(一)煤矿安全事故致因产生根源及特征

1、因素主要是指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致因就是事故发生与个人、环境以及组织等多方面原因,导致煤矿生产中或系统出现故障,或者是因为管理不当造成煤矿井下人员及设备损失严重而形成灾害性事件。而事故又往往与煤矿生产管理有关。因此,本文从产生安全问题的根源出发分析了引起矿井系统不正常作业因素、操作不当和技术差等几个方面。

2、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具有突发性、偶然性和不稳定性。煤矿开采过程中,一旦出现重大伤亡事故,往往会造成严重后果甚至直接死亡。因此本文从生产管理上出发讨论了引发矿井灾害的原因及导致因素等,从技术上来分析引起矿井瓦斯气体泄露而带来各种危害以及对工作人员产生影响,是从人为角度来研究煤矿安全事件发生后所形成的一系列问题和解决措施。

四、煤矿安全事故致因措施

(一) 煤矿安全事故预防与防范

在我国,煤矿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有很多,本文主要从预防和防范两方面着手。在新形势下首先是加强煤矿企业员思想教育工作、提高全体人员素质、提高矿工文化水平。其次要完善煤矿企业管理制度并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等对策来解决当前面临的一些难题,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奖惩机制以及加大监管力度等措施方法。最后结合实际情况总结出了相应防控措施制定科学合理的组织机构来进行有效地生产活动以及监督检查,来防范与控制矿井中可能存在或已经出现得各种风险因素给我们带来了严重后果,从而保证安全生产顺利进行下去,实现“以人为本”为核心理念。

(二)煤矿安全事故致因应急管理

煤矿事故发生后,应立即采取应急救援措施,由专业人员对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和治理。根据不同的危险源类型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并制定相应有效地应对方案,建立健全矿井瓦斯监测系统及综合预防体系、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等是保证煤矿生产过程中所要做保障工作顺利实施必不可少且不可或缺之一。

本文对国内外关于煤矿安全生产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整理。从人、物、机方面剖析了矿井工人工作环境差弱原因并提出了解决措施;结合实际建立一套完善且科学有效地预防与控制体系来保证员工人身财产不受侵犯;以人为本着力点,加强职工教育培训提高全员素质为重点内容,全面落实“三纵”制度。

五、煤矿安全事故致因模拟

模型是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由美国科学家提出的。该模型以事故致因理论为基础,将人、物和环境等因素作为基本变量进行研究。仿真技术是模拟采矿事故致因因素的一种安全管理方法。是安全管理的一种新手段,通过复杂的多因素综合评价技术,其主要目的在于揭示系统中存在或可能出现的危险、危害事故发生和发展趋势。它在预防事故发生、减少和消除生产损失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煤矿井下作业人员进行详细分析并结合国内外相关理论知识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然后从人、机以及环境三个角度出发讨论三矿工作中存在不安全因素及风险控制方法;接着以“四阶段”模型为基础,建立五矿区主要危险源辨识与危险性综合评价体系,采用专家评分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值,根据评价结果确定各层的危险等级,并提出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最后,在矿井安全事故致因分析基础上进行了煤矿煤矿生产过程中常见风险和影响因素识别。

六、总结: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煤矿安全管理工作也要相应地做出调整,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合实际、符合中国煤炭企业现状和特点的管理模式。可以通过加强对员工教育程度、培训制度等方面来提高矿工素质,提高全员职业技能。同时还要不断完善公司内部奖罚机制与激励制度等措施来激发全体职工工作积极性以及自我提升意识;最后还应建立健全煤炭生产过程当中各项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从而保证煤矿井下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和改善,使之更加完善化科学合理化。

参考文献:

[1]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因素研究[J].张宏.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04)

[2]煤矿事故致因理论及其模型的建立与分析——以神华神东煤炭集团典型事故为例[J]. 李东海,赵云华.中国市场. 2013(42)

[3]煤矿安全事故分析及对策研究[J]. 刘纯珍.企业家天地.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