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教育现状及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9
/ 2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及对策

苏良秀

钦州市钦南区久隆镇石安小学,广西钦州535017

摘要:小学教育是中学教育、大学教育等高层次教育的基础,是学生建立学习意识、培养学习思维的关键阶段,农村小学教育目前发展情况较为缓慢,许多教育师资、设备问题仍需进一步解决,否则很难实现教育新课标的进一步广泛化实施,提升我国的基础教育水平。本文就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提出一些意见和看法。

关键词:农村教育;小学教育;教育对策

农村小学的教育现状存在多种多样的问题,最常见的就是经费不足、农村老龄化加重引起的生源逐渐流失、家长对于学生教学的配合程度低、教育资金投入少等问题。我国的农业人口基数大,每年到学校建设资金不能得到保障,或者是学校没有计划性地将有限的资金进行充分的利用,教学设备的价格高、学生的教育花销较大,学生的教育条件没有得到令人满意的改善。由此导致的教师流动量大、无法稳定的留在教学岗位上,使得教学质量无法得到保证。因此,注重成绩、注重教育的家长会更多的选择去大城市发展,这些问题值得每一位农村教育管理者去思考并且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农村小学教育现状分析

针对农村小学教育问题,不能单纯的思考提升教学质量,按照新课程标准推进课堂。因为这些新的教学目标无法建立在没有解决教育基础问题的课堂当中,这使得许多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无法得到实施,使得农村教师也有很大的挫败感。面对这些问题,农村小学的领导者应深入分析,将问题进行整理和总结,理清思路、逐个击破,避免这些教学问题进一步发展下去,影响农村小学的教学改革进程,进一步的流失生源。

小学教育的教学目标教育对象是小龄的学生,是学生进行基础教育、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打好学习基础的学习阶段,做好小学教育就是为广大农村学生提升教育水平、扩大就业方向提升学生素养的关键一步,每一个农村小学教育的研究者、执行者都要进行深入的思考,力求最高效率的改善我国农村小学存在的教育问题。

为了解决农村小学教学质量难以提升,师资力量难以得到稳定持续性发展的情况,政府及教育财政部门应采取必要的措施,针对农村小学教育发展现状,有针对性的保障农村小学生接受知识的质量。为了应对农村小学教师年龄大、支教志愿者教学经验不足以及老师要分散一部分精力付诸管理学生的日常生活方面,农村小学可以将一部分课程以线上教学的形式进行,这样可以节约一部分教师的教学精力,另一方面可以保障学生上课接受知识的质量。另一方面,教师要加强校本课程的研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利用外来支援的教师力量,加快研发适合当地农村小学的校本课程,使小学生可以更加了解自己家乡的地理优势、人文环境。通过合理的规划课程设置和调配资金的方式,保障农村小学教育水平能够实现逐年增长,让每一年的教育资金投入家长都能看得见,并且使学生学习能力有所提升。用这种方法可以适当的降低农村生源的流失率,每年都能使课堂的体验感得到学生的认可,让家长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更高的满意程度。

二、提升教学材料的利用率

其实每一种教学工具都有它的用途,农村教师应更加合理的计划各个教学工具的使用频率,以此合理地计划购买各个教学用具,使这些教学用具可以得到充分地利用。在购买前教师可以选择部分学生进行试用,根据课堂效果判断教学用具的使用必要性,避免资金的浪费。对于多媒体课堂的设置数量要根据农村小学的年级分布情况、学生人数来安排和购买,使得每一台多媒体设备都能得到充分的利用,避免资源的浪费,这样就可以将有限的资金进行最大化的利用[1]

三、师资力量的高效分配

面对农村小学师资力量薄弱、教师教学任务重等多种不利于提升农村小学教学质量的各个因素,农村小学的管理者应成为充分重视并且珍惜政府及各个社会力量对农村小学的大力扶持。将资深教师、年轻教师以及志愿者支教力量进行有效的分配。对于生活方面需要额外帮助的同学,学校应尽量减少教师对其的精力投入,保证负责教学的教师能够有足够的时间,合理安排教学计划以及及时完成教研任务。农村小学可以适当的聘请生活老师和心理疏导教师,有针对性地对需要帮助的学生进行生活方面的扶持。在帮助学生疏导心理、照顾生活起居等方面提供一定的帮助,让生活方面有较大困难的同学能够保持充足的学习精力。减少生活压力以及心理不良因素影响农村学生的学习效果,让农村的小学生能够以更加轻松快乐的心态来面对日常学业。

四、严格把关农村小学教师教学质量

农村小学与城市学校之间的差距主要存在于师资力量、教学环境以及家庭的重视以及配合程度,这些因素互相影响、互相制约,共同决定了农村小学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了保证有学习需要的这部分学生能够有效利用课堂时间,提升教师的备课能力和教学质量是最关键的因素。在解决了学生生活、心理问题以及教学设备等影响因素之后,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是小学农村教学领导者应该重点关注的问题。提升教学质量问题具体的实施方向可以从设立教研小组、布置教研任务、提升教研成果等几个方面来着手提升教师的工作质量。农村小学领导者应充分吸纳同水平的农村小学的成功教学案例,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并且融合城市教学成功的因素,进行综合性的考量。为教师营造一个规范化的教研环境,为具有能力的教师提供一定的发展空间,以便于能够保证有经验的教师能够可持续性的发展和教学。小学教学负责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立每个学期或者每一个学年的教研任务,将教研过程和教研结果进行有效的宣传、开发和应用,以此来扩大农村小学被大众认可的程度,形成教学、教研、招生以及固定师资力量等多方面的良性循环,有效提升农村小学的整体教学质量

[2]

结束语:

做好小学教育就是为提升农村区域经济生产的发展做出贡献,对农村小学现在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了解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要想解决问题找准目标和实施步骤非常关键,让农村小学生能够在小学阶段学习必备的知识基础知识是学生日后提升学习能力工作能力为社会做贡献的基础,每一个农村小学都要针对自身的办学特点教学条件结合自身学校情况对问题进行有效的分析和解决,有计划的一步一步提升我国农村小学教学水平,努力改善农村居民综合素质,转变学生家长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观念。

参考文献:

[1]陈淑珍,章水平.浅谈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现状及对策[J].家长,2020(29):170-171.

[2]宋红.农村小学教育现状及对策[J].甘肃教育,2019(2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