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活动中提升幼儿经验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9
/ 2

种植活动中提升幼儿经验

张玲玲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梅堰幼儿园  江苏吴江 215225

内容摘要:本文主要围绕孩子感兴趣的土豆,利用种植地,从观察土豆、种植土豆、测量土豆、拯救土豆等一系列活动,展开观察和指导,追随孩子、支持孩子的活动,让孩子获得一些经验上地提升。

关键词:兴趣 观察 探索

《班本化课程》一书中提到“着眼幼儿,架构课程,课程的目标源于对幼儿兴趣、需求、经验、情感、行为动作等的观察、理解、发现和支持。”在一次观察和讨论中,我发现孩子们对土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孩子们对生活中平时吃的薯条、薯片,谈论起来都滔滔不绝,抓住孩子这个兴趣点,我抛出橄榄枝:“那土豆是哪里来的呢?”结合种植地地开展,和孩子们商量后,决定动手种一种土豆。

一、认识土豆,提升幼儿观察经验

利用家长资源,我们一起收集土豆,带孩子们一起观察土豆。通过观察,孩子们认识到土豆的形状、颜色以及大小。观察过程中,徐雨欣一边观察一边说:“我这个土豆太小了吧。”旁边的周梓睿说道:“我觉得我这个更小一点。”徐雨欣说:“我们比一比。”说完两个人把土豆靠拢,通过比较,徐雨欣的土豆更小一些。这时,杨果果突然兴奋地叫了起来:“呀!我的土豆宝宝长角啦!”突然有一个声音反驳道:“这不是角,我奶奶说这是芽,是土豆发芽了!”原来是有着丰富生活经验的郭梓萱。“那它为什么会发芽呢?”“它是怎么发芽的呢?”孩子们一连串的问题把郭梓萱给难住了,她尴尬的挠了挠头,然后向我投来了求助的目光。

教师分析:孩子在认识土豆过程中,通过仔细地观察、和同伴进行比较,发现土豆的大小,土豆的形状和颜色,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积累了不同程度的观察经验。

并且还提出了很多疑问,产生后浓厚的探索兴趣,针对孩子提出的问题,我们一起进行了讨论,带着疑问请教了园内种植方面比较有经验的阿姨,阿姨告诉孩子们,这个是土豆发芽了,土豆发芽就可以开始种土豆了。接下来,孩子们整理已经发芽的土豆,并且利用家长资源,网络资源一起了解种植土豆的方法。

二、播种土豆,提升孩子生活实践经验

在种植土豆前,我们进行了讨论,朱瑾恒说:“要先挖一个洞,然后把土豆放进去,然后在把土盖在上面。”杨果果:“要给土豆浇水。”阿姨说:“有些土豆比较的大,上面而且发了有很多的芽,可以把它们切开来种植。”在了解如何种植土豆后,孩子们就开始种植了,不一会儿朱瑾恒就说:“我的土豆已经种好了。”只见吕逸涵用手抓了2把泥土盖在土豆上,顾子承直接把土豆放在上面,然后抓泥土盖在上面,一旁的王嘉怡拿着水壶不动,周雯萱催促道:“你快给土豆浇水呀。”于是两个人一起给土豆浇水,好一幅忙忙碌碌的景象。

教师分析:从忙碌的景象看来,孩子们对种植土豆是非常感兴趣的,而且在讨论中,基本掌握了土豆的种植方法,然后通过亲身实践,更加熟悉土豆的种植方法。在种植的过程中,孩子们不仅体验到自己种植的乐趣,也感受到农民伯伯的艰辛。

通过种植土豆,让孩子的生活经验有所提升。

三、测量土豆,提升孩子探索经验

  随着土豆发芽,慢慢长高,孩子们又有了新的发现。

第一次测量记录:朱瑾恒:“这个土豆长得最高了。”曹乐彤和徐雨欣纷纷用小手指起来:“这个最高。”“这个也很高。”宋诗晴一边用手比划着一边说道:“有这么高。”

教师分析:土豆陆陆续续在发芽了,孩子们用小手对土豆进行了比高矮,发现有的土豆长得高,有的长得矮,那到底长高了多少呢?小班的孩子对土豆的高矮产生了兴趣,借着这个话题,我抛出问题,那我们除了用眼睛去看,还有什么办法去比较土豆的高矮?土豆比上一次长高了多少?孩子们说要量一量,杨果果说:“我妈妈会给我拿尺量身高,我们也可以量量土豆的身高。”“那我们需要准备哪些测量工具呢?”顺着孩子们的话题,我们商量出来需要一根尺去测量,最后决定用竹子去测量和记录,分组进行,由组长进行记录。并给予孩子材料上的支持:提供6个竹子,并在每个竹子上挂好组牌,让孩子们自己选择测量的对象。

次测量记录:朱瑾恒一来到种植地,就到自己组的标记这里观察,他一边用手比划一边说:“土豆又长高了好多。”他用手点着,对旁边的田子阳说:“你看,土豆长到这里了,它长的好快呀。”于是拿起勾线笔,在竹竿上做了标记。

教师分析:活动中,朱瑾恒小朋友很关注他们自己组的土豆,在观察的时候特别认真,发现土豆长高了不少,还重新做了记号。对于小班孩子来说,测量具体数值是比较困难的,从孩子用手比划到和自己比身高到用竹子记录土豆的生长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通过观察、比较等多种方式进行探索,积累了很多的经验。

四、拯救土豆,提高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一次发现土豆摔倒:陈祤涵是草莓组的,他来到自己的土豆那里,发现土豆有点倒下了,就用手去扶,可是土豆再次倒下了。徐雨欣也跑了过来,看到后说:“会不会被别的小朋友踩歪了”,“可能雨太大,被打倒了。”陈祤涵一边说道一边又再次尝试扶土豆苗,但还是失败了。徐雨欣向老师求助到:“老师,这个土豆摔倒了,这里有好多土豆都倒下来了。”

教师分析:针对本次活动中,孩子们发现的问题,我们进行讨论,并讨论解决方法,然后老师带领孩子们在园内一起寻找收集树枝,给孩子提供绳子、剪刀等材料,给孩子材料上和技术上的支持。

第二次用材料尝试扶起土豆:杨果果把树枝用力插入泥土里,宋诗晴拿着绳子,杨果果说:“你等一下,等我插好。”并说道:“我来扶着,你来打结。”宋诗晴拿着绳子绕过树枝和土豆苗,发现太远了,绳子不够。杨果果拔掉树枝,又往旁边插了一点,然后他两只手拿住树枝和土豆苗,宋诗晴用绳子绕住树枝和土豆苗,然后打了一个结。摔倒的土豆苗被一棵棵扶起来了。杨果果看到自己的成果后,开心地喊道:“土豆都被我们救活啦。”

教师分析:教师给孩子提供材料和经验,孩子们对拯救土豆苗十分的积极,两个孩子一组,用搜寻到的材料,成功地把土豆苗扶起来了,在活动中,也是遇到了一些困难,比如:树枝插的太远了,孩子们能及时发现,能自己解决,非常的让我意外。然后打结的时候,也互相合作完成,整个活动中,孩子动手动脑,大大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于幼儿的兴趣及经验,土豆也是孩子们比较熟悉的一种食物,我们秉承着游戏化、生活化、经验化的课程理念,围绕着“种植土豆”开展了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从发现问题到主动尝试解决问题,我们看到的是孩子们身处活动时的热情和蕴藏着的教育价值。在实施的过程中,老师们不断捕捉幼儿的兴趣,根据幼儿已有的经验进行调整,及时给予孩子材料上、经验上的支持,让幼儿亲身体验、直接感知、实际操作,深入探究,使之更好地融入到生活中去,在生活中教育,在生活中体现课程价值。通过种植土豆的整个过程,不仅仅帮助幼儿了解土豆的生长过程,感受植物生长的神奇与秘密,更是通过一次次的活动,提升孩子的各方面经验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