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与传统建筑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9
/ 2

装配式建筑与传统建筑

史延广

身份证号:371525199305253317  聊城市  252000

摘要: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好,建筑行业也得到很大的提升,装配式建筑是一种新型的建筑方式,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提高施工质量,加快施工进度,有效控制施工成本,也是新时期建筑业的重要发展趋势。但装配式建筑在施工管理过程中仍存在诸多不足,影响工程的正常施工。对此,需要深入挖掘这些影响因素,采取切实措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提高项目管理质量,促进装配式建筑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传统建筑

引言

随着人口对建筑需求量增大、劳动力资源紧缺以及对环保要求的提高,以往传统劳动力密集型、生产技术水平低和环境污染的建筑工程已满足不了目前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建筑工业化是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建筑工业化发展的核心部分是装配式建筑,装配式建筑是通过预制厂生产预制构件,然后运送到施工现场进行装配,具有节约能源、高效、保护环境等优点[1]。国内外装配式建筑发展了数十年,在装配式节点连接部位可靠性、装配式建筑的技术管理、经济和效益分析、潜在的风险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的研究,极大地推动了装配式建筑的发展。

1装配式建筑概述

有别于传统现场浇筑的建筑方式,装配式建筑是将预制化构件运输到建筑施工现场,由施工单位进行现场装配式安装的一类建筑。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涵盖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以及现场装配等各个业务领域的相互配合,因此装配式建筑是一种能够实现建筑节能、环保、全周期价值最大化的前沿建筑生产方式,也是实现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技术手段。与传统建筑模式相比,装配式建筑具有以下优势。第一,装配式建筑因为其自身的建筑特点,使得装配式建筑可以对建筑物形状、颜色以及功能等进行灵活优化和创新。第二,装配式建筑实现了部分构件的工业化生产,不受施工工序的影响,大大节约了现场施工时间,也缩短了整个施工周期。第三,装配式建筑的整个施工过程可以分为构件预制、主体建造以及装配建造,这些都是通过工厂的数控机械装置加工而成,结构和尺寸以及梁、板预拱度控制精确,装配式建筑的质量主要是由楼板结构和施工过程决定,在施工质量方面更具保障。第四,装配式建筑从构件预制到构建的装配,整个过程都是高度机械化的,从而大大降低了整个施工过程中的工作强度。

2中国传统建筑元素简介

中国传统建筑构件除了将斜置长木视为昂、将弓形端木视为拱、将方形木块视为斗的斗拱之外,还包含彩画、台基、开间、屋顶、藻井、梁柱、瓦当等。从使用功能来看,斗拱作为核心承重结构,它在梁和柱当中。首先,基于上层架构和层面之间的载荷是借助斗拱转移到柱子上,由柱子把载荷传递到地面之上。其次,基于构架接节点的斗拱属于非刚性连接,均衡分布的斗拱载荷拥有很好的抗震能力。斗拱也可以被当成装饰材料,一直以来都有斗拱外挑、“榫卯穿插,层层出挑”的说法。桁檩作为整个建筑物最外层的部分,会随着外部延伸,这让建造物的外部造型更雄伟。通常情况下,建造物的造型越高贵,其斗拱就越复杂,所以斗拱也具有等级象征的作用。柱子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核心构件,通过垂直主结构可以撑起上部载荷,如承载屋顶与屋檐的重量。在中国传统建筑中,也有一些柱子并不在地基上,而是在梁架上,支撑上方载荷,借助梁架把载荷转移到主柱上。这里的柱子有很多划分标准,如柱子粗细和截面积等。瓦当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核心元素之一,它有防腐蚀、防蛀虫和排水等多项功能,并且瓦当的图案相当精美,有着丰富的寓意与良好的装饰效果。秦汉瓦当艺术较为繁荣,西汉拥有精美的瓦当图案,并且造型流畅。在文化含义方面,瓦当有更加宽泛的意义。藻井作为中国传统屋顶结构的设计内容,它在屋内的最上方,大部分是向上隆起,形状以多边形、方形和圆形为主。在藻井设计中,莲作为最常见的装饰图案之一,有“出淤泥而不染”的意义,同时也有通过藻类植物抑制火魔的寓意。

3提升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的对策

3.1确保预制构配件的质量

首先,在预制件生产过程中,施工方要严格审核预制件生产厂家的资质,对构配件的原材料进行检验,确保原材料可以达到使用要求。对于已经生产出来的构配件,除了要严格检测构配件的强度、尺寸以及外观,还可以聘请专门的检测机构进行抽检,禁止使用存在问题的构配件。对于存在问题的构配件,应在返工合格后再运输到施工现场,达到从生产源头上控制预制构配件生产质量的目的。其次,在运输构配件的过程中,要严格依照构配件的运输要求进行运输,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避免出现磕碰等问题。最后,当构配件到达施工现场后,施工方要做好入场检测,如果发现构配件的质量不合格或者出现损坏,则要及时将构配件退给生产厂家,避免因为构配件的质量问题影响施工质量。另外,在构配件运输到施工现场后,如果构配件没有立即使用,则需要将其进行合理的存放并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保证在使用之前不会出现质量问题。

3.2制订科学的管理制度

完善的管理制度对于项目的施工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施工单位必须根据项目实际情况,科学制订管理制度,确保各阶段的顺利实施,明确各岗位人员的职责,全面落实规章制度,确保管理制度科学完善。在装配式建筑建设过程中,施工单位还必须高度重视技术标准,建立科学的建筑设计、生产构件和安装体系,确保相关工序的系统性和一体化,确保施工和设计的有效管理,进一步发展装配式结构.

3.3预埋件及配套设施安装

在装配式建筑整个设计及施工环节,需要根据设计方案,在各个环节做好管线的安装施工。首先,在构件预制环节,需要按照设计图纸预留好管线及相关设施的安装孔洞、空间,核准尺寸,确保无误。在实际安装施工的墙板混凝土结构振捣环节,做好接线盒、管线安装的空间清理,在按照规范的方式安装好接线盒、管线,确保其位置准确性,避免存在大量较差、错位的情况。在管线安装完毕之后,先由相关技术人员进行检查,确保其质量达标之后,再进行相配套构件及设施的安装。如果在安装施工及检查过程中发现存在预埋钢筋错位的情况,应及时由专业人员进行现场分析,再打孔展开测量放样作业,明确预埋钢筋的具体位置,进行校正处理。然后,按照锚固长度进行混凝土关灌注,以确保钢筋预埋施工质量达到要求。

3.4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应用到建筑行业中,BIM技术就是一种典型的信息化技术,可以对装配式建筑的施工质量进行全过程控制。一方面,在施工前可以利用BIM技术搭建3D信息化模型,根据3D建模进行碰撞分析,对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预测;另一方面,借助BIM技术收集施工现场的数据,进而模拟出实时的现场施工作业情况,掌握整个施工过程的进度,实现对施工质量的动态化控制。

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建筑工程中,各种创新的设计理念和施工技术日益普及,其中最常用的施工形式之一就是装配式结构。现阶段,我国建筑业也在对装配式建筑的影响因素和控制方法进行不断的研究。通过做好对装配式建筑的全过程管理工作,能够更好的提升装配式建筑的施工质量,促进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金福.装配式建筑工程钢结构施工技术及管理措施[J].写真地理,2020(1):81.

[2]余朝浪.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装饰装修天地,2020(22):226.

[3]许晓良.装配式建筑工程钢结构施工技术及管理方法[J].中国房地产业,2020(28):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