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自然教育导师等级划分与评定研究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9
/ 5

四川自然教育导师等级划分与评定研究初探

陶 ,骥

四川省林业和草原调查规划院,四川 成都 610061

摘要:通过梳理国内外自然教育发展和自然教育导师分级评定工作现状,分析其面临的现实困境,针对自然教育导师等级划分、评定方式展开研究,对自然教育地方标准的制定、行业发展做出了展望。

关键词:自然教育;自然教育导师;等级划分与评定

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Grading and Evaluation of Natural Education Tutors in Sichuan

Tao Ji

Abstract: Analyz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natural education and the grading and evaluation of natural education tutors in domestic and overseas. At the same time analyzed the dilemmas that it`s facing,In allusion to the grading and assessment modalities of natural education tutors,this paper put forward suggestions for the formulation of local standards and development of natural education.

Key words: Natural education; Natural education tutors; Grading and Evaluation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进阶式跨越,亲近自然、融入自然成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倡导回归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自然教育”进入了人们的生活。自然教育,是以森林、草原和湿地等自然资源及自然环境为主要依托,以启发性教育、沉浸式体验和参与性学习等方式,让参与者通过“五感”认知自然和环境,培育和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1]。自2010年以来,我国先后出台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全国三亿青少年进森林研学教育活动方案》、《关于推进全民自然教育发展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将自然教育提高到“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抓手”、“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的高度[2]。2014年全国自然教育网络筹办;2019年依托中国林学会成立了自然教育委员会(自然教育总校)[3];各类自然保护地利用其独特资源积极开展自然教育工作,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积累了经验[4]。我国自然教育迅速发展,对自然教育人才、场地和设施、课程体系构建和实施提出了更高要求[5]。自然教育导师、自然教育基地及设施、自然教育课程与活动,是开展自然教育的三大要素。目前无论国际还是国内都没有专门针对自然教育导师分级与评定的研究成果。四川率先开展相关研究,希望能够结束“自然教育导师”职业从业标准和评价无据可依的状态,进而建立地方标准,为促进自然教育良性发展打下基础。

1国外研究背景

18世纪中期,法国思想家卢梭在其著作《爱弥儿》中提出教育的“自然法”,主张教育应回归自然,顺应儿童天性,倡导教育脱离社会文化的桎梏,使人的天性得到自然而然发展的学习方法,教育培养自然人。在其后的发展中,西方逐渐形成了自然教育是面向全体地、以青少年为重点的、旨在让人们更好地认识自然,理解自然,并自发地为保护自然而全力以赴的教育的当代自然教育理念。

1.1欧美国家和地区自然教育发展情况

以美国、法国、澳大利亚等为代表的欧美国家,在自然教育实践中,逐渐形成以学校为主体,以儿童和青少年为中心,家庭、社会和学校共同开展系统性、体验式的自然教育发展模式。他们普遍以丰富的实践活动为载体,向青少年儿童传递相关知识和理念,鼓励其在自然中自主的学习和探索自然,感悟自然魅力。此外,欧美国家各类社会组织,如SPARK(Shore People Advancing Readiness For Knowledge)均大量参与自然教育,以探索自然为目的,开展针对各年龄阶段民众的郊游、远足、野营等体验项目和课程。自然教育与环境教育的区别是教育场所不同[6],自然教育是环境教育的一部分, 是环境教育更深层次、更细致化的教育方式,更加注重人的培养[7]。1970年美国颁布了《环境教育法》,这是首次政府以立法形式推动自然教育;其他各国政府也出台各种奖励制度,鼓励家庭亲子自然教育活动,极大的促进了欧美国家自然教育的发展。

1.2亚洲国家自然教育发展情况

自上世纪末发展至今,日本、韩国的自然教育发展势头良好。日本利用NPO及各种社会组织推动自然教育发展,拥有露营、童子军活动、营队活动、修学旅行、各类公园、农牧场自然活动等多种形式,其中以自然体验为主的“修学旅行”活动最受欢迎。韩国则倡导“森林体验式”自然教育模式,注重依靠森林资源,大力建设自然公园、自然博物馆等自然教育基地及设施,搭配专业的森林疗养师、林道体验师、自然解说员等岗位,全面系统地开展自然教育活动。同时大力推行青少年森林教育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立法工作,使得本国自然教育走上系统全面、稳定、快速的发展道路。

2国内发展态势

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省就依托自然公园、郊野公园等开展自然教育活动,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管理运营体系[8]。2010年以来,我国自然教育以丰富的森林、草原、湿地、荒漠等自然资源为依托,广泛开展自然教育活动,正逐渐形成敬畏自然、顺应自然、尊重和保护自然的社会风尚。2016年后,北京、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四川的自然教育迅速发展。北京市出台了《北京森林体验与自然教育发展规划(2018-2030年)》、《森林文化基地建设导则》等文件,截止2020年,拥有自然教育户外场地约750家,并仍在逐年新增。福建省提出2025年建成自然教育基地(学校)100处以上,培育自然教育特色品牌15个以上,实现1000万青少年走进森林目标,自然教育公众参与度达50%以上,培养一批自然教育骨干人才队伍。广东省2020年发布的《广东省林业局关于推进自然教育规范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十四五”期间全省建立100个省级自然教育基地,培育一批自然教育服务机构、导师、课程、线路和产品,推出一批国际国内一流的自然教育品牌。2020年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发布的《关于推进全民自然教育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到2025年,全省自然教育公众参与水平显著提升,幼儿园、中小学自然教育参与度达90%,自然教育市民认知度达到80%,以基地为主体的各类自然教育场域达到500处、各类自然教育主体500家,培育认证一批自然教育服务机构、自然教育导师、自然教育课程和优质品牌,将四川建成全国自然教育示范省和国际知名自然教育目的地。

目前全国的自然教育机构按运营类型也可大致分为一下八类:以自然教育作为核心发展目标的自然学校(自然中心)类;以自然教育作为重要项目的生态保育类;以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为资源依托的自然保护地类;以观鸟协会、植物观察协会等民间团体协会组织的自然观察类;在户外活动或旅行方案中融合自然教育内容的户外旅行机构类;融合自然教育内容在教育课程中的教育培训类;还有农牧场类、博物场馆类。距近三年的行业调查报告,上述各类机构所面临的主要困境与挑战中,排名第一的是人才,占比33%,远远高于经费18%和市场17%[9]

由上可见,全国的自然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各有特色,广大民众积极参与、氛围渐浓,运营机构纷纷入场、扩展迅速,但自然教育人才培养是所有地区、各类机构面临的共同难题。

3四川发展概述

3.1四川自然教育行业发展总体情况

四川率先于2016年大力推进森林自然教育工作,随后四川自然教育行业蓬勃发展并呈现如下特点:一是场地有保障。四川依托得天独厚的森林、草原、湿地等自然资源,先后建立了一大批自然教育基地。据统计,2018年~2021年,经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评定并授牌的省级自然教育基地达130个,加上有自然教育功能或课程的自然学校(自然中心)、自然保护地、农牧场、博物场馆等自然教育场地约370个,截止2021年12月,四川省自然教育场地(含省级自然教育基地)多达500处,为开展自然教育活动提供了场地保障。

表1  2017-2021年四川省自然教育场地(基地)数量统计表

年度

自然教育场地

省级自然教育基地

小计(含上年度)

增长情况

2017

32

0

32个

——

2018

88

38

158个

393.75%

2019

62

33

253个

60.13%

2020

88

25

366个

44.66%

2021

100

34

500个

36.61%

合计

370个

130个

500个

——

二是自然教育活动形式多样,参与受众广泛。四川省的自然教育活动形式有各类公益活动、自然体验、亲子、农耕体验、自然游学、生态研学、户外艺术教育、户外体验等,覆盖了科学教育、博物教育、自然保护教育、行为习惯教育。参与对象既有中小学生、青少年,也有成年人和亲子家庭。随着自然教育的推广和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自然教育的对象也从儿童、青少年扩大到了全体公民[10],受众愈加广泛。

三是自然教育导师人才紧缺。各自然教育机构都面临自然教育导师人才困境,主要表现在自然教育导师数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数量缺口十分巨大;现有自然教育导师中,具备自然教育课程设计、活动组织、筹备执行等高素质人才较少,水平参差不齐;同时,自然教育导师行业缺乏清晰、具有可操作性的评定体系,自然教育导师职业晋升通道不畅。

3.2四川自然教育导师发展情况

在四川省《自然教育基地建设》地方标准中,对自然教育导师进行了定义,认为自然教育导师除了需要完备的知识体系和实践经验,具有课程开发和教学能力,更要有培训相关从业者的能力,并明确“自然教育导师每年至少组织1次自然教育或自然体验于培训活动”[1]。可见自然教育导师是专业性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相结合的、高素质综合性人才。与之不匹配的是,自然教育导师的培养和供给严重不足,针对自然教育导师等级划分与评定的研究近乎空白。

近三年来,四川省推出“最受欢迎自然教育导师”评选,扩大了自然教育及导师的知名度,但自然教育导师的评定与等级划分仍缺乏基础研究,尚未形成体系架构,从而带来从业人员素质及课程体系质量参差不齐等现实问题。四川省开展自然教育导师等级划分与评定研究,相关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定性、定量的标准去推动自然教育人才管理,从而带动行业健康发展;自然教育机构可利用循序渐进的自然教育导师培养体系做好人才储备,进一步增加课程内涵、提高服务质量及管理能力;个人从业者拥有职业资格和等级证书,是其求职、上岗、晋级、升职的敲门砖和重要依据。

4四川自然教育导师等级划分与评定工作现实困境

自然教育作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必须对自然教育行业人员从业标准开展顶层设计,出台推动自然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标准化发展规划及相应的考核办法等[11],其中更为急切的是对自然教育导师行为进行规范,开展导师的分级和认定量化考核,这是保障整个行业规范、有序发展的重要基础,其面临的主要现实困境如下:

4.1人才机制缺失

相关调查显示,四川省从事自然教育相关工作的人员中,有92.3%的学历在本科及以上,其中虽有34.6%的人员职务是自然教育导师,但有约80%的未经过系统认证或评定。从业者中,高级管理人员与业务骨干占了42.3%,但大部分从业者无相关职称、专业领域分散约50%的人员工作年限不足3年[9]。不难看出,目前四川自然教育从业者虽然普遍具有较高学历和较强综合素质,但约五分之四的从业者未经过系统性的自然教育专业培训或等级评定。自然教育导师在资格、知识、技能条件方面,既无科学系统的评定选拔标准,也无合理的晋升通道。自然教育行业人才选拔机制与培养机制缺失。

4.2政策法规缺失

从德、英、美、日等国家出台专门的环境教育法律法规后其自然教育的发展态势来看,法律法规对行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我国在2019年1月由全国自然教育网络发布了《自然教育自律公约》,对自然教育行业从业群体和从业活动提出规范性呼吁和要求,是国内对自然教育行业规范的首次重要探索。2019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印发《关于充分发挥各类保护地社会功能大力开展自然教育工作的通知》,这是第一个国家政府机构部署全国自然教育的文件[8]。但此后,国内再无针对自然教育导师或自然教育行业从业者相关规范性条约、制度,更无出台法律法规方面的探索。自然教育作为环境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环境教育立法有利于我国自然环境保护、扩大公众认知度、增强公众环境保护意识,也是促进自然教育行业发展的重要推手。健全、统一、量化的自然教育导师的分级与评定标准,由颁布法律法规或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政策规范来推行与监管,有利于保障整个自然教育产业的人才培养。

4.3社会认可度较低

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令城市居民普遍缺少亲近自然的机会,整个社会的自然教育发展均不充分、不平衡,自然科学、生态伦理等方面知识还是相对欠缺,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已经意识到,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进行自然教育,更有利于孩子形成稳定的亲近自然、热爱自然、感悟自然的生命观念和价值观念。但自然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健全的人格,这一目的很难进行精准的量化考核,家庭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加之上述两点困境长期存在,导致公众对自然教育及自然教育导师的分级与评定认可度较低。

5自然教育导师等级划分与评定

5.1划分目的意义

四川致力于自然教育导师等级划分与评定的先行试点,对自然教育导师的从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进行研究,旨在解决目前自然教育导师行业普遍存在的从业能力评定和职业导向不清晰,任职资格、专业知识、技能水平认定标准不统一的问题。有利于自然教育导师能力培养和职业晋升,有利于自然教育机构做好人才储备和课程规划,有利于管理部门人才考核和规范管理,有利于从业者职业发展,有利于自然教育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5.2技术路线

学习与借鉴德国、日本和英国等自然教育成熟的国家在自然教育理念、技术、模式与经验,在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学会(协会)及各类公益组织间在自然教育学术理论研究、自然教育技术和课程研发与成果的基础上,根据四川自然教育现状,运用文献资料法(文献分析法、文献比较法、文献计量法)、实地调查法、问卷调查法、专家研讨法、统计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分析自然教育导师应具备的基本条件、资格要求、知识要求、技能要求,建立等级划分体系、制定等级评定方法。

5.3指标研究

结合自然教育导师自身特点,提出了自然教育导师应当满足思想素质、职业道德、公益服务能力等基本条件;符合学历、工作经验等资格要求;拥有自然教育专业关联知识、教育教学知识、通识性知识;具备课程研发、活动组织、科学解说、应急处理、培训咨询等技能,并将上述四个维度的各项指标进行了等级划分。

5.4等级划分体系

用维度和指标对自然教育导师进行三个等级的划分。提出4个一级维度、13个二级维度和30个评价指标对应自然教育导师、中级自然教育导师、高级自然教育导师三个级别的自然教育导师等级划分评价指标体系。从基本条件、资格要求、知识要求、技能要求四个方面明确了自然教育导师的划分条件,详见表2:

表2 自然教育导师评价体系表

一级维度

二级维度

评价指标

基本条件

思想素质

1.爱党爱国  2.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3.遵守社会公序良俗

职业道德

4.遵守职业道德和行业规范  5.爱岗敬业,尽责守信

公益服务

6.具有奉献精神  7.热心自然教育事业  8.积极参加并提供优质服务

资格要求

学历要求

9.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或同等学历)

10.具有环境教育、自然教育等相关领域的资格证书、结业证书、培训证书

工作经验

11.从事自然教育相关领域的时间

12.参与自然教育相关实践、服务的次数

知识要求

专业关联知识

13.自然科学类相关专业知识  14.人文社会科学类知识

教育教学知识

15.教育学、心理学等基本理论知识

16.教学方法知识  17.课程编制知识

通识性知识

18. 生态系统、生命系统知识  19.自然教育相关法律法规知识

20. 现代信息技术知识

21.安全管理防护知识  22.灾害应急等知识

技能要求

课程研发能力

23.课程设计能力  24.教学实施能力  25.计划管理能力 

26.课程开发能力  27. 教学评价能力

活动组织能力

28.活动策划能力  29.市场行为分析能力  30.沟通协调能力

31.组织执行能力  32.临场应变能力

科学解说能力

33.准确把握解说的核心及特点能力  34.解说的科普性、专业

35.解说的引导性、吸引力  36.多种解说方式能力

应急处理能力

37.安全事故预防能力  38.安全风险管理能力

39.安全防护救护能力  40.灾害应急处理能力

培训咨询能力

41.为自然体验师、自然解说员及相关技能需求的从业者提供咨询指导和技能培训的能力

42.积极参加专业培训,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5.5评定方式

四川自然教育导师等级划分与评定工作由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牵头,组建全省自然教育导师评定委员会,开展审核、培训、考试、评定、证书颁发、继续教育、复核等系列工作。评定对象为自然学校(自然中心)类、生态保育类、自然保护地类、自然观察类、户外旅行机构类、教育培训类、农牧场类、博物场馆类自然教育机构从业者或相关领域工作的自然解说员、讲解员、引导员、体验师和老师等。采取本人自愿申请、资格审核、培训与考试相结合的方法,通过网络投票、专家评定、现场课程等方式开展综合评定。综合评定结果可作为从业人员业务考核、职业发展、能力提升等方面的依据;同时完善了自然教育导师退出机制,不同等级自然教育导师评定结果的有效期为2年,并依据自然教育导师职业发展情况,结合有效期内不少于规定学时的继续教育情况进行重新评定,予以复核。

6结论与建议

6.1结论

本文通过对比国内外及四川省自然教育发展现状,探索自然教育导师分级与评定工作背景、发展趋势、必要性及面临困境,提出四川省率先开展自然教育导师等级划分与评定研究,并出台《四川自然教育导师等级划分与评定》地方标准的设想。明确了该研究是在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首次系统全面的构建与提出自然教育导师的评价指标体系及评定方式,在为全国自然教育导师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推动建立健全自然教育导师的分级评定体系,进一步夯实行业人才基础,助力四川省自然教育的健康、稳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四川自然教育导师等级划分与评定研究有利于提升自然教育行业整体服务水平和规范化管理水平,为自然教育导师专业化、职业化发展奠定基础,也有望为全国的自然教育导师分级评定工作提供参考。为四川省《四川自然教育导师等级划分与评定》地方标准的编制提供了理论依据,应用前景广泛。

6.2建议

1、解决人才储备困境

建议行业主管部门先行开展顶层设计,进一步优化自然教育全民发展计划。多方合作共同探索适宜的自然教育实践与参与模式,加快培养专业人才[12]。在自然教育基地评定中,将基地拥有的自然教育导师等级、数量纳入考核评定硬性指标。教育部门积极推动学校开设自然教育课程,规范课程内容,形成学科体系,开展自然教育理论研究,夯实专业人才基础。在各自然教育基地打造自然教育导师实训基地,为自然教育导师课程实践提供场地和参与人员支持。完善奖励、激励、补助政策,吸引社会优秀人才加入自然教育行业,激励优秀的从业人员参照自然教育导师等级划分与评定体系的四个维度,进行理论研究和创新实践,从而提升自然教育导师整体水平,推动分级、评定工作的深入发展。

2、建立持续改进机制

四川省的自然教育资源具有分布广、数量多、多样性、差异化等特点,自然教育导师的分级与评定工作在实际操作中应考虑上述特点,根据各地资源多样性和文化特殊性,在确定分级评定标准总体框架的同时,加入差异性考核评定指标,建立评定体系持续改进的科学机制,客观、全面地反映全省自然教育导师专业素养、综合素质、学术造诣、科研创新能力及个人品质,真正选拔出适应自然教育行业发展、符合各自然教育基地和机构现实需求的优秀人才,保障整个自然教育行业的科学、有序、健康发展。

3、增强关注度,提高认可度

目前,我国的自然教育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要深入推进自然教育导师分级与评定工作,应结合我国的国情,提倡形成以政府为引导,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渗透的自然教育实践模式。建立自然教育全民参与体系,使公众既作为自然教育的受众主体,又能成为自然教育的传播者与志愿者[12]。建议政府机关及事业单位应积极开展自然教育正面宣传工作,借助传统媒体及新媒体加大自然教育宣传力度,广泛发动企业、NGO、社区组织,推动自然教育工作,履行社会责任和义务,保障公众环境利益与自然教育权利,引导社会公众聚焦自然教育行业,关注自然教育从业者素质,充分尊重自然教育从业者,吸引更多专业人才投身行业发展;通过多种形式的自然教育机构、学校、家庭、各类自然保护地联动,形成全社会参与、关注自然教育事业,多方位、全方面普及自然教育工作意义,提升自然教育导师社会地位,为等级划分、评定工作营造社会关注氛围。

作者简介:陶骥(1982-),男,学位:农学硕士,职称: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研究方向:林业调查规划、自然教育、自然保护地相关规划设计,11134665@qq.com

参考文献

[1]四川省地方标准《自然教育基地建设》(DB51/T2739-2020).

[2]李鑫,虞依娜.国内外自然教育实践研究[J].林业经济,2017,39(11):12~18,23.

[3]果叮咚,尹萍,王俪玢.中国林学会联手300家机构共筑自然教育实践平台[J].中国绿色时报,2019.

[4]《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充分发挥各类自然保护地社会功能大力开展自然教育工作的通知》(林科发(2019)34号).

[5]赵迎春,刘萍,王如平,等.关于自然教育若干问题的对策研究[J].绿色科技,2019.24:109.

[6]陈南,吴婉滢,汤红梅.中国自然教育发展历程之追索[J].环境教育,2018(5):72~73.

[7]徐艳芳,孙琪,刘丽媛,.自然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进展[J].安徽林业科技,2020,46(6):3740.

[8]赵兴凯.我国自然教育发展现状分析与发展建议[J].绿色科技,2021,9:208~210.

[9]《2018自然教育行业调查报告-自然教育机构和从业者焦点》.调研小组成员:封积文,肖湘,周瑾,邬小红,4.1:17.

[10]张亚琼,黄燕,曹盼,等.中国自然教育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林业调查规划2021,46(4):158162.

[11]汪欣,黄诗琳,胡葳,等.我国自然教育行业发展现状及标准化需求分析[J].质量探索,2020,03:18~21.

[12]王紫晔,石玲.关于国内自然教育研究述评——基于Bibexcel计量软件的统计分析[J].林业经济,2020,12:8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