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背景下核酸方舱实验室的设置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8
/ 2

新冠疫情背景下核酸方舱实验室的设置分析

钟月红

成都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四川省成都市 611730

【摘要】本文主要以新冠疫情背景下核酸方舱实验室的设置为重点进行阐述,首先分析方舱实验室检测的基本模式,其次从明确核酸方舱实验室的基本组成结构、合理进行核酸方舱实验室的设备选型、规范制定核酸方舱实验室设置防护准则、科学设定应急预案几个方面深入说明并探讨新冠疫情背景下核酸方舱实验室的有效设置,旨意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关键词】新冠疫情;核酸方舱实验室;有效设置

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之后,短短数月全球范围内超过四百万人感染,国际疫情完全扩散。我国面临疫情挑战下,坚信通过科学防控能够战胜疫情,医院则在积极推进构建核酸方舱实验室,目的是提升我国核酸检测水平和效率。怎样在新冠疫情背景下有效设置核酸方舱实验室,给居民的身心成长和国家建设提供安全保障,值得相关人员重点研究。

一、方舱实验室检测的基本模式

其一,抗体检验。通过新冠病毒涉及的特异性抗体加以免疫学诊断,早期感染新冠疫情的患者体内呈现阳性,自身传染性是无法在短时间内明确的。抗体检验,主要是检验机体的抗体能力,利用胶体金法设定了15分钟的检测时间、利用磁微粒化学发光法设定了一个小时的检测时间,两种形式检测时间都是比较短的,对应的采样过程比较便捷,且临床实践比较有效【1】。检测过程因标本质量影响,可能出现检测结果不真实性问题,可通过抗体检验的形式提高检测速度和准确度。

其二,核酸检验。若机体受到疫情病毒的侵染,则会在口鼻黏膜部位潜在病毒,以获取相关部位分泌物的形式,配合荧光PCR检测方法研究是否存在病毒核酸,准确判断病毒基因组内的核壳蛋白,可明确病原体感染情况。在实际的核酸检测上,新冠肺炎诊断要以诊断阳性的结果为确诊标准。传播期间存有无症状感染的患者,在某种条件下出现传染风险,基于流行病学调查的模式关联核酸检验对无症状感染者加以充分排查。

二、新冠疫情背景下核酸方舱实验室的有效设置

(一)核酸方舱实验室的形式和基本组成结构。主流有固定和移动两种形式的核酸方舱实验室。一种是固定核酸方舱,一般选取比较隐蔽的空地,临近医院内急诊科,建设面积约为50平方米。另一种是移动核酸方舱,主要包括集装箱方舱、客改方舱和半挂车方舱,实验室有效面积相对较小约18-25平方米,具备机动灵活、部署高效的特点。核酸方舱实验室以单向通道的形式,把试剂保存和准备区域、样本制作区域和扩增区域进行一体化构建。第一个区域的设置,保存核酸检测的试剂盒、混合器及排液等工具,调节试剂盒保存的温度指数,相关试剂的配置、分装应在超净工作台内完成。第二个区域的设置,不管是出口的设定还是入口的设定,应符合单向流动,核酸检测的样本采用干热箱进行灭活处理,对应检测标本在生物安全柜的环境中操作,随后把标本放入核酸标本提取仪器内完成核酸提取;随着技术进步,目前配合专用试剂已实现原始样本直接上机,在设备上自动完成分样和核酸提取,更加安全、高效。第三个区域的设置,应满足梯度压差要求以保证生物安全,根据实验室整体检测通量规划匹配数量充足的扩增仪设备,并接入实验室管理系统,高效完成检验报告的签发和管理。医疗固体废弃物应通过实验间的传递窗进行传递,在灭菌区域经高温高压灭菌处理,污水也应经专业设备收集处理。由此核酸方舱实验室的设置,结构布局上应贯彻单向循环的思路,人员接受单向通道管理,且检测试剂与标本都要依托区域之间的传递窗进行传递,严格执行试剂保存和准备区、样车制备区和扩增区的各自管理要求。一方面符合核酸方舱实验室流程配置的需求,另一方面杜绝核酸方舱实验室出现交叉感染的情况,强调生物安全风险防范。

(二)合理进行核酸方舱实验室的关键设备选型。科学合理的进行设备选型是一个重要环节,相关人员应调研医学设备,掌握临床核酸检测需求,结合结构布局系统化展开核酸方舱实验室的设备选型方案论证。首先生物安全柜的选取,生物安全柜用于微生物操作和实验,其作用充分体现于人员、操作对象对环境的安全保护性能,安全柜开口处的负压风幕用以阻止污染气溶胶外溢,从而起到保护人员的作用。其次是核酸提取设备,优选全自动化的核酸提取设备,如在疫情发展中,部分设备在市场范围内供需紧张,可考虑半自动化提取设备的运用,缓解承载样本量不够充分的问题2;同时引入自动化的样本分杯设备可极大地降低实验员作业强度,提高效率。最后是PCR设备,根据通量需求选择高自动化、多通道荧光检测、高检测灵敏度的设备,借助功能强大的操作软件系统和多维度信息构建完整报告,这样在核酸检测中可实现结果的可靠性、真实性与高效率。

(三)规范制定核酸方舱实验室设置防护准则。在核酸方舱实验室设置上,应按实验室建筑技术标准建设,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方舱实验室则需达到生物安全防护BSL-2加强级别,应按全送全排、负压联控的思路进行新风和排风系统设置,核心工作区域室内换气次数每小时不低于12次,室内温度18~26摄氏度,相对湿度30~70%。宜配置H14高效过滤排风装置,起到生物安全隔绝的作用,并不断优化实验室的气流管理,避免出现涡流的情况或者气旋的情况,最大化过滤空气。送风口的设置,宜采用顶送底排的设计方案,在实验区域实现新风循环的基础上配置过滤器,及时对核酸方舱实验室加以抽风操作,降低核酸方舱实验室中病毒的传播和蔓延

3。此外,更衣区缓冲区的防护也应管控,降低污染区域和洁净区域的空气对流情况,适当增加工作者停留的平均时间;缓冲区借助微负压设定,避免启动舱门时向外界空气大范围弥散的问题,样本制作区设置负压,控制开启方舱的瞬间室内悬浮颗粒弥散到缓冲区的问题出现,通过满足标准要求的单向梯度压差管理有效规避核酸方舱实验室对环境带来生物污染风险。

(四)科学设定应急预案。在核酸方舱实验室的设置上,应基于常态化的思路进行应急预案设定,强调精准化防控。实验室实际运行中,第一天可调整检测核酸数量为规划检测能力的10~20%,在实验室设置和实验程序固化后,再增加每天核酸检测数量,并合理安排班次,直至达到最大检测能力。为确保核酸方舱实验室设置和检测工作高效,应在应急预案设定上做到几点。第一点是利用样本自动化分杯和提取设备降低检测工作对人力的需求量,减少核酸检测的时间4。第二点是形成常态化实验室,长期开展疫情防控工作,不断优化和提高实验室运行效率。第三点是通过省市县各级的核酸检测能力规划,建立核酸检测单位之间的高效协作机制,当出现核酸检测数量需求急剧增加超过某检测单位能力的突发状况时,能通过部署的预案调动移动核酸方舱实验室立即展开机动支援,保证及时完成核酸检测任务。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下,我国人们的生活处于新冠疫情常态防控时代,抗击疫情是一项长期工程。设置与构建核酸方舱实验室在当下和未来均发挥着重要作用,相关人员应该明确核酸方舱实验室设置的基本目标,通过有效的方法做好核酸方舱实验室的设置工作,健全核酸方舱实验室的运作体系,按照国务院联防职控机制精神全面抗击疫情,保障人们的身心安全。

【参考文献】

[1]邬巧玲,应娇茜,曹永彤,马亮,崔勇. 方舱核酸检测实验室在综合医院核酸检测中的应用[J]. 中国医学装备,2021,18(11):166-169.

[2]陈发明. 戴纳科技:实验室设计建设领先者[J]. 科学之友(上半月),2021,(06):32-33.

[3]张建成. 实装屏蔽方舱屏蔽效能测试方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21.

[4]王当瑞,徐先港,郝爽,刘京,董建锴,王春香. 武汉大花山方舱医院病床区环境改善模拟研究[J]. 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21,40(03):8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