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新形势下基层种子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8
/ 2

如何做好新形势下基层种子管理

姓名:吐尔逊·肉孜

单位:阿克苏地区拜城县大桥乡人民政府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 邮    编:842305

摘要:本文通过对农村基层种子经营现状的分析,探讨了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种子;管理体系;监管

随着粮食生产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新形势下,粮食安全管理工作的目标也越来越清晰,对有关种苗的主管部门要依法进行管理,确保社会的正常运转。在新的形势下,种子经营管理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时机。所以,如何在新的环境下,切实提高种子管理水平,是当前从事种子管理的有关部门所面对的一个新课题。文章着重从规范、健全相关条款和严格种子监管等几个方面入手,加强对种子的监管和保护,以保证种子管理更加安全和有序,以推动农业的健康发展。

新形势下,根据相关意见指出,种子经营工作的目标是:有关部门不仅要依法行政,还要承担起维护社会稳定的职责。在新的环境下,种子的经营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当前,粮食生产经营管理体制亟待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对粮食生产的有效性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是当前农业生产经营工作的重点。为此,必须完善有关的法律法规,加强种子管理体系的建设,通过对种子品种严格的监督和检查,确保了种子的品质,保证了种子市场的正常运行,保证了种子的安全,有效地改善了种子的管理体系。

1 健全相关法律条款

1.1 管理体系进行改革

种子管理方面的法律条款制定已经有十多年了,在这段时间里,对种苗的管理制度进行了持续的改革和推进,并全面实行了政治和企业的分离,从而强化了市场的监管力度,同时也提高了种子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使农耕人员的经济效益得到显著的提升。2015年11月4号,修改后的农业生产规模比以前大了很多,仅有5个主要作物,其他的都是非主要农作物,并且颁布了《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办法》。

1.2 人员编制进行完善

在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后,随着种子管理部门和种子公司的逐步区分,相关管理人员的问题逐步解决,种子经营的体制也基本成型。但种子管理的资金并未列入经费预算之中。此外,多数管理部门的员工数量偏少,质量参差不齐,难以胜任种子管理工作[1]。为此,必须加大对种苗的管理预算的投资和种苗队伍的建设,提高种子相关管理人员的司法意识,这样,才能全面提高种子管理者的专业素质。

2 加强种子市场监督管理体制

2.1 对销售进行专项检查

在种子销售高峰期,有关的种子管理部门要对市场上出售的种子进行专门的检查。主要检查的对象有种子交易市场和经销商,主要检查的内容是:种子的质量、种子是否贴有标签、是否进行了品种的审查、种子是否得到了相关部门的正式授权,以及经营者是否进行了备案、是否有售卖种子的资质、品种的真实性可安全性是否得到了保障等等。检查的结果要及时地在报纸、网上等相关的媒体上张贴。2016年在网上搭建了种子经营一体化服务平台,提升了种苗管理工作的效率,降低了企业在经济投入上的压力

2.2 定期检查生产经营

种子管理机构必须定期对本地区的种植和经营的作物进行抽样检查,重点检查的对象为在该地区从事农业生产和经营活动的作物种子,主要有:销售种子的公司、市场,售卖种子的农户等等。抽查的三个指标是种子的杂种率、发芽率和含水率。另外,种子的品质也要在包装上标明,如果有什么问题,就必须将检查的结果通知给公司和经销商,并对外发布[2]

2.3 健全上访机制

将有关的投诉邮箱和举报电话通知社会公众,并认真地调查并记录在案。一旦收到群众来信,有关种子执法人员必须立即展开调查,严肃处理,并且向有关部门报告[3]

3 严格把关种子进入市场

3.1 对相关企业严格把关

对进入市场的种子要进行严格的检查,剔除不合格的品种。种子经营单位应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对有资质的种子经营单位进行严格审核,对发现的问题立即进行整改,整改不到位的,将被吊销生产许可证。通过严格的种子生产单位的管理,保证了种子的产量和产量的大小。

3.2 严格管理种子经销户

对种子的销售者进行严格的管理和训练,制订了种子售卖者的培训方案,及时地对经销商进行培训。同时,要严格落实种子质量证书的发放条件,加强对售卖者的经营管理,防止种子超范围销售[4]

4健全种子管理体系

4.1 共享种子信息

对相关管理部门关于种子审批信息进行及时的交流和分享,避免出现一个品种有多个名字的情况。同时,对已经不适宜生产的品种,要加大退出的力度,对具有较高生产风险的,要主动淘汰。

4.2 有关部门进行种子审批

在所管辖的地区内,种子经营单位经营的种子必须经有关部门批准,未经批准的种子一般不能用于生产和销售[5]

4.3 完善管理体系

要加强种子质量监督和管理,必须不断地改进和健全种子质量管理制度,这在加强种子质量管理方面十分重要。同时,必须健全与种子品质有关的检验制度,完善种子品质监测系统。

结束语

随着科技的发展,种子的管理必须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要不断的完善相关的法律和法规,加强对种子的监督,这样才能保证种子的质量和安全。不断完善种子经营相关的法律法规,对种子市场的监督机制也在持续加强,确保种子安全,促进农业健康快速发展,提高农民经济收益。

参考文献:

[1] 赵佳佳. 新中国成立以来种子事业的发展历程与经验启示[J]. 当代中国史研究,2021,28(06):47-65+158.

[2] 盛焕银,徐艳. 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后如何加强种子管理[J]. 中国种业,2022(02):39-42.

[3] 李浩,李先玉,苏茹茹,贺辉. 关于基层种子管理工作的若干思考[J]. 农业科技通讯,2022(02):59-61.

[4] 刘宏珺,王宪芳,张学艳,黄玮. 水稻种子管理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J].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2021,33(01):63-65.

[5] 严寒. 浅析我国种子管理体系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J]. 农业开发与装备,2021(10):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