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文化自觉意识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8
/ 2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文化自觉意识的培养

徐微

珠海容闳学校容闳书院 519000

摘要: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在浩如烟海的世界文明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然而一个民族的特色需要由传统文化加以凸显,语文是我国传统教育的基础学科之一,当之无愧的就担起此大任。在初中语文教学阶段,在文本教学的基础之上融入对学生文化自觉意识的培养,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我国的历史,培养他们的民族精神和责任感。本文从培养学生文化自觉意识的重要意义入手,进一步探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化自觉意识的具体有效策略,力求增强学生思维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文化创新意识,从多维度实现语文教学目标。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化自觉;文化认同感

引言: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华传统文化,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促使语文教育有序推进。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由其独特的文化加以体现,这就要求教师要加强对学生文本学习和领悟能力的训练,以此引发学生在浩瀚优秀传统文化海洋中对“根”的追溯与继承、对“是非曲直”的认识与发展、对历史悠久文化的发展规律的认知以及对时代重任的担当意识等文化自觉具体内涵的思考,这对学生今后乃至一生的发展都有利无害。除此之外,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巧妙融入对学生文化自觉意识的元素,既可以促进文化的传播,还能培养学生对本民族的热爱情谊。

一、培养初中学生文化自觉意识的重要意义

文化自觉意识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要结合教学中的具体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提高学生对文化的感知和理解能力,善于引发学生对文本的共鸣,在体验文章深层含义中产生丰富的阅读体验感,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意识。

“文化自觉”作为独特的内在精神力量之一,这并不是某一个独立文化群体的责任,是人们对文明进步美好的憧憬和不懈的追求,是推动本民族文化繁荣发展的基础。一旦人们文化自觉意识浅薄,将会引发诸多社会不良现象,这也就显示出培养文化自觉意识、提升人们的文化素质的迫切性。初中生是新时代的重要代表之一,要唤醒其语文的文化自觉性,需要教育工作者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其心灵加以滋养,以此在具体实践中引发其对文化内涵的深刻体悟。

二、在初中语文学科中培养学生文化自觉意识的有效措施

(一)以文本教学为依托激发学生的文化自觉意识

以阅读训练来强化学生的文化自觉意识无疑是语文教学一个不错的选择。首先,课本中的文章类型多样,内容涵盖面广泛,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教育范本,更是提升学生语文自觉意识的主要依托;其次,学生接触更丰富的文学作品,文本语言能力得到训练的同时,还可以掌握更为多样的题材,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学生的阅读视野得以更加开阔、思维更为发散,这将在极大程度上促进初中学生文化自觉意识的形成。学生在知识得到丰富的同时,文化自觉意识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强化提升。

例如,在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中《背影》一文时,这篇文章以浓厚的感情基调和情谊展开叙述,一字一句直击在人的心灵共鸣点上。教师可以根据文中的“四次背影”中“望父买橘”这一片段为线索,为学生播放相关视频,提醒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留心观察、联想,围绕以下要点展开思考:①父亲穿着与“我”之间的对比;②父亲在过铁道和爬月台时动作的细节描写;③父亲买橘与惨淡家境的对比。以此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以期学生在学习这篇表达人伦至爱的名篇过程中,在平铺直叙的述说中体会到中国式父母至亲间的终极关怀,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传统深厚血脉亲情底蕴中父子间的温暖情愫。

(二)以写作训练为桥梁提升学生的文化自觉意识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一定的共鸣,初中语文教师需要深入思考高效的写作教学策略,在落实阅读教学这一教学要求的同时,还应让学生在此过程中实现更为丰富的语言知识积累。在写作训练的过程中,教师除了向学生讲授写作要点、引经据典等内容,还可以训练提升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改善学生语言积累有限、缺乏相应文化自觉意识等不足的问题。在写作教学过程中还应注重对学生的鼓励,要善于在学生作文中寻找闪光点,并以此为学生树立信心,让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应用能力得到强化的同时,还要让学生体验到写作训练的趣味性。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了,其语文自觉意识也将随之浮现于头脑之中。

(三)以拓展延伸为媒介丰富学生的文化自觉意识

想要在语文课程的基础上丰富学生的文化自觉意识,如果只是停留于课堂教学是远不能及得,还需进一步实施灵活、有效的教学延伸。学校和教师要主动创建更为广泛的课外阅读与延伸学习活动,并动员学生积极参与,以解决课本内教学内容相对有限的弊端。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蕴含文化价值的学习素材,提醒学生在课余时进行阅读,这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学底蕴,还可以让学生感受文学多样性的同时让眼界更加开阔,除此之外,学生自身的阅读素养和阅读感受力也得到相应提升,对今后的语文学习也大有裨益。

例如,教师在教学《谈创造性思维》这篇课文时,可以在课堂导入环节引用诗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启示学生们得出:如果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那么所产生的效果也将大相径庭。围绕本篇文章的核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时的惯性不落俗套的思维能力,让学生认识到事物的正确答案往往不止一个,因此只有不安于现状、不止步于前、不放弃探寻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进步与创新。这也是实现语文自觉意识中训练学生思维流畅性、灵活性以及独创性的关键所在。

结束语:

总而言之,融入我国传统文化意识于初中语文课堂之中,为学生传授传统文化知识中的内涵,帮助学生发自内心、由内而外的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并将这其中的奥妙精髓融会贯通于自身并不断开拓创新,主动将其运用到日常学习和生活之中,这将为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自觉意识带来夯实根基的作用。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进一步担起大任,加强对学生主动学习的引导,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同时激发其创新意识,让学生在养成文化自觉意识的同时习得“终身学习”素养。

参考文献:

[1]黄瑶.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文化自觉意识的培养[J]. 求知导刊, 2021(46):3.

[2]吴篮鹏. 初中阶段语文写作教学中学生语言意识培养研究[D].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3]于璐.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研究[J].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