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抢险救援行动的组织指挥和协调作战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8
/ 2

浅议抢险救援行动的组织指挥和协调作战

芦欢琳

青海省西宁市消防救援支队

【摘要】一直以来,消防救援队伍除承担防火监督和灭火任务外,还要积极参加其他灾害事故的抢险救援工作。要随时接受各单位和人民群众的报警求助,逐渐成为处置各种灾害事故、抢险救援的一支突击队。作为准军事化管理的消防救援队伍,多年来随着社会知名度的扩大和抢险救援能力的不断提高,参与社会抢险救援行动越来越多,时代赋予的抢险救援任务越来越重,能否坚持“救人第一、科学施救”的指导思想是关键,因此要更好地发挥消防救援队伍出动迅速和人员技能、器材装备等方面的优势,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服务。如何在灾害现场迅速有效地展开自救互救,尽量减少自身和受灾群众的伤亡,是消防救援队伍迫切需要解决的新课题。

【关键词】抢险救援 组织指挥 协调作战

一、抢险救援工作的范围和特点

抢险救援工作的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参加处置各种化学危险物品泄漏事故的救援工作;在发生水灾、风灾、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时参加抗灾救灾斗争;在发生各种特大交通事故以及其他有人员遇害险的情况下参加救援和抢险;在重要市政公用设施和关键性生产设备发故障需要消防救援部门参加抢险和排除故障;当地政府和群众需要消防救援部门参加的其他社会救援工作。

其特点:一是必然性。人们生产、生活和许多社会实践活动中,发生这样或那样的自然或人为灾害是必然的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二是多样性。自然和社会的发展变化及人们的多种社会活动所引发事故是多样的,时间地点及事件的性质决定了发展变化的多样性,这种不确定的因素要求消防救援部门要有适应多种社会救援工作的多功能本领。三是艰巨性。救援任务不仅环境艰险,而且时间紧迫,责任重大,有时要付出沉重代价,没有吃苦耐劳、连续作战、英勇顽强的精神和作风难以完成任务。四是快速性。抢险救援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危,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一旦成灾,时间就是生命,必须速战速决。五是协调性。重大灾害事故的救援,需调动多方参战力量,没有统一指挥和多方的分工与配合,就会造成救灭秩序的混乱,因此既要根据救援任务明确分工,分头实施,又要把握全局,统一指挥,使各方面力量的独立作用,又利于发挥所有力量的“集合”作用以确保救援任务的顺利完成。   

通过范围及特点,我们不难看出,抢险救援行动范围之大,涵盖了火灾、爆炸、风灾、水灾、泄漏、旱灾、交通事故、工程事故及人们生活当中遇到的急难险重事件等各类需要消防救援的行为,任务艰巨,工作量大。随着经济发展各类灾害事故的增多及人们对消防工作认识的不断加深,抢险救援也越来越多,人们对消防的信赖程度也在不断加深,从形势上分析消防将是社会救援的主力军,要完成好抢险救援任务,必须提上议事日程进行研究。

抢险救援工作涉及政府机关多个部门和单位,较大的抢险救援行动是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的,因此,必须实行统一科学的组织指挥。这样才能迅速及时、有条不紊地实施抢险救援,取得抢险救援战斗的主动权。为此,笔者人为要提高此能力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二、成立专门的抢险救援指挥机构

现代社会对抢险救援行动较为关注,从国家层面官方成立的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到地方、行业部门、社会单位建立的一些专业性队伍,均担负着社会各类救援任务,如消防救援部门、公安队伍、行业救援队伍等。但在共同处置灾害事故时,不同程度存在各自为战,没有形成合力,信息沟通不畅,资源不能够共享等问题。根据多年来抢险救援的经验,在各地成立由党、政领导为总指挥,消防、公安、驻军、化工、卫生、环保、民政、运输、宣传等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和有关专家成员组成的指挥机构。定期分析研究本地区抢险救援的形势和任务,制定应急抢险救援程序,明确统一指挥要求。以政府主导成立权威高效的抢险救援组织指挥机构,形成上下统一、责权分明、操作灵活的指挥体系。既体现统一性,又保持独立性。各个组织既要按总指挥部的命令,按照职责分工,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完成既定任务,又要从抢险救援的全局出发,围绕抢救人民生命财产这个中心工作开展,主动搞好协同配合。同时,通过整合资源,突出抢险救援组织指挥的主导力量,构筑以消防救援部门为主导的社会救援体系,有利抢险救援行动的统一指挥,各个社会抢险救援机构能够得到统一、合理使用。

三、加强抢险救援行动的研究和方案的制定是提高组织指挥能力和协调作战的基础

抢险救援行动要迅速、准确,而抢险救援预案则是整个战斗的行动指南。社会抢险救援研究的方向是抢险救援的预案,它是指可能发生的目标、种类、影响范围大小,以及危害后果的预先估计,并依次制定出相应的应急措施,作为抢险救援的基本方案。要着力从组织机构及其组成、职责、权利;应急救援的各种组织及其组成、职责、任务分工、联络方式、行动要求;抢险救援的基本程序;抢险救援的各种技术装备器材和各类物质的配备要求及补充供给渠道等;与抢险救援有关的附注资料。如消防救援部门抢险救援能力和社会救援力量的分布、协调以及行动与保障,重点保障目标分布、人员密度、建筑物特点、道路通行能力;地面气象、水源情况及有关救援物资分布等等。要全面了解事故的情况,准确判定事故的性质,界定事故的严重程度;准确划定受灾区域的范围,设置警戒哨,确定隔离区,并做出明显标志;这些基础性工作做好了,做到有据可依,就会在抢险救援工作发挥作用。

四、加强消防救援部门的抢险救援行动培训及合成训练是提高抢险救援行动组织指挥和协调作战的有效途径

抢险救援行动的培训是提高作战能力的重要途径,更是组织指挥及协调作战得以顺畅实施的前提条件。消防救援部门在抢险救援工作中往往承担着抢险、灭火专业性行动,要经常开展专业性行动培训,如医疗的初级救护、交通事故、水难等各灾害模拟训练培训,设立培训中心,让每名消防员都接受训练,提高个人的战斗力。此外,要根据制定的灾害事故抢险救援预案,按设定的事故情况对参与抢险救援行动的组织和人员进行模拟实战训练。同时每年要与相关社会单位开展合成演练,通过合成训练和演练,来提高指挥员的决策能力,提高组织体系间的协调能力、相互间的快速反应能力。及时发现预案设置的薄弱环节,检验救援力量和技术力量是否适应实战需要,以此不断巩固提升。

五、指挥员的素质、能力和技术装备是影响抢险救援的组织指挥和协调作战能力的重要因素

发展消防事业,一靠人才,二靠装备。在抢险救援工作中,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抢险救援工作呼唤高素质的指挥员,这样,才能带动抢险救援整体素质的提高。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指挥员要具备科技创新精神、灭火救援基本素质,熟练使用和维护装备器材、学有所用的专业技术知识。其次是加强技术装备的建设,在发展技术装备中要结合本地区的实际,争取购适宜当地的抢险救援的技术装备,尤其是加特勤消防站的装备建设,在现有的条件下,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因地制宜挖掘现有技术装备的潜力,常态化开展装备性能测试,提高抢险救援行动的作战水平。

六、结语

抢险救援工作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和社会工程。他需要有一个健全的领导体制和有力的组织协调工作;需要有一个权威性的救援法规;需要一支高质量、高素质的消防救援力量,同时还要做好全社会的广泛宣传教育,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消防救援部门的抢险救援能力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 李道荣.抢险救援实战化训练探要[J].国防. 2014,(06):63-64

[2]重庆市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加强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 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核心能力[J].中国应急管理. 2013,(03): 2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