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服装质量安全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8
/ 2

儿童服装质量安全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张华丽

要:分析了国外市场纺织产品的召回案例:我国儿童纺织产品依然存在绳带、小部件、燃烧性能等安全问题。结合我国纺织产品标准发展及现状,分析了儿童纺织产品存在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已执行标准强制力度不够,二是近几年发布的新标准及新增考核项目,短时间内还未引起相关企业广泛重视。建议相关部门加强对儿童纺织产品的监管力度,提高新标准的宣传力度,并引导企业使用新标准。

关键词:儿童纺织产品;安全问题

引言

我国长期以来一直是主要的纺织品出口大国。 但近年来,我国出口的纺织产品在国外市场上每年都有许多被召回的案例。众多学者也对我国纺织品召回的这一现象做了大量研究,发现出现产品召回的这一现象与我国纺织品标准的发展比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晚有密切的关系。在大多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我国纺织品出口主要受到技术贸易壁垒的影响,尤其在生态纺织品技术要求方面。为解决上述问题,我国随后也开始重视纺织产品生态技术标准的研究和制定工作。

1.我国纺织产品标准及其发展

1.1 主要纺织产品标准制定与内容变更

自 2000 年,随着纺织品的不断创新和外部环境的变化,我国纺织产品标准及内容有了较大的变更。

1.2主要纺织产品标准的发展

为了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减少纺织品在制造和消费过程中甲醛、重金属、有毒染料及挥发性物质的释放对环境和消费者健康的危害,国家环保总局 2000 年 10 月发布了 HJBZ 30—2000《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 生态纺织品》。这是我国制定的第一个与国际接轨的生态纺织产品标准。2002 年 11 月,我国又发布了 GB/T 18885—2002《生态纺织品技术要求》,该标准是参照国际标准Oeko-Tex Standard 100《生态纺织品 通用及特殊技术条件》制定的,其技术要求除了与 2002 版的Standard 100 基本保持一致外,还增加了对婴幼儿纺织产品耐唾液色牢度的考核要求。随后的一年,也就是 2003 年 11 月,我国第一部纺织品强制性标准GB 18401—2003《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发布。上述这些标准的制定和发布充分说明我国自 2000年就开始重视生态纺织产品的发展及其产品的质量安全,且在随后的几年就根据产品和市场的需求对以上标准进行了修订更新,不但考核项目增加,而且技术指标要求也在提高。这也从侧面反映:随着我国经济和纺织产品出口贸易的发展,对纺织产品的质量安全要求也越来越高。从近几年的召回案例也可以看出,国际市场对有害化学物质及婴幼儿服装质量安全有较高的要求,所以我国纺织品标准也在不断的更新和修订,并对技术要求进行改进,使得国内生态纺织品技术指标可以逐渐满足国际性的要求。GB 31701—2015《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安全技术规范》是我国继 GB 18401—2010《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之后的第 2部纺织品强制性标准,也是第一部针对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的国家强制性标准。与欧盟童装安全规范 EN 14682相 比,虽然 EN 14682 对于儿童服装不同类型的绳带要求规定非常详尽,划分细致,但GB 31701—2015《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安全技术规范》在很多技术要求方面的严苛程度却高于EN 14682—2014,这就说明我国儿童纺织产品标准在技术要求方面已经与国际接轨。

2.影响儿童纺织品质量安全的因素

综合上述我国纺织产品相关标准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自 2000年,我国逐渐制定和颁布的纺织产品相关标准在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上大多数都参照了国际标准,考核项目不够全面,技术指标也比较宽松。但 2010 年后,国内对纺织产品的要求逐渐严苛,制定的标准和相应指标要求也不断完善,在旧版标准的基础上不但增加了国际上要求较多的项目(如可萃取重金属、儿童服装绳带及附件要求、燃烧性能等),还增加了一些新的标准,特别是在婴幼儿及儿童服装方面,制定了国家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这些对标准和指标要求的改进更是说明国家对纺织产品的质量安全越来越重视。然而,从近年来出口产品召回案例来看,目前儿童纺织品的质量及安全还没有达到相关标准的要求,常见问题集中表现在违反国外法规中燃烧性能、有害化学物质残留、儿童服装拉绳及小部件不合规等质量安全问题。结合我国纺织产品标准发展情况,实际上这些质量安全问题已可在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中找到对应的管控依据,这说明我国纺织产品标准已经与国际接轨,只是具体实施过程中,纺织产品的生产制造企业和销售商却还未引起足够重视,其原因可概况为两个方面:一是我国纺织产品标准虽然制定了较多,但大多数为推荐性标准,没有强制性要求,导致实际监管过程中执行力度不够;二是重金属等有害化学物质和儿童绳带及附件要求虽在国家强制性标准 GB 31701—2015《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安全技术规范》中已有明确要求,但该标准于 2016年 6月 1日才开始正式实施。同时,为保证市场的平稳过渡,标准还设置了两年的过渡期,即自 2018 年 6 月 1 日起,市场上所有相关产品才必须执行本标准要求。因此,在2018年6月1日之前其相关技术要求并没有引起企业的足够重视和广泛应用。

3.质量安全策略

2.1 内外观质量要求

一般情况下,标准会将服装产品的质量要求分为内在质量和外观质量两个方面。其中,针织婴幼儿及儿童服装的内在质量包括纤维含量、甲醛含量、pH 值、异味、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顶破强力、起球、水洗尺寸变化率、干洗尺寸变化率、水洗后扭曲率、耐唾液色牢度、耐水色牢度、耐汗渍色牢度、耐皂洗色牢度、耐摩擦色牢度、耐干洗色牢度、耐光色牢度、耐光汗复合色牢度、拼接互染色牢度、透湿率、衣带抗拉强力、可萃取重金属含量、重金属含量、邻苯二甲酸酯含量、燃烧性能、附件、填充物、水洗(干洗)后外观质量、残留金属针、羽绒防钻绒性等30个指标,而外观质量则包括表面疵点、规格尺寸偏差、对称部位尺寸差异、缝制规定、原材料等5个指标。

在对上述指标进行考核时,需要关注以下所提及的内容:不考核镂空(网纱、网眼等)、抽条、烂花类产品以及蕾丝面料和弹力织物的顶破强力;起球只考核服装正面,不考核正面磨毛、起绒、植绒类面料以及蕾丝面料;不考核弹力织物的横向以及褶皱产品的褶皱方面的水洗尺寸变化率,也不考核内裤内产品的水洗尺寸变化率;仅考核儿童外穿类服装的耐光色牢度;仅考核直接与皮肤接触的儿童单层外穿内服装的耐光汗复合色牢度;仅考核深色和浅色拼接服装的拼接互染色牢度;本色及漂白织物仅考核耐唾液、拼接互染、耐光和耐光汗复合色牢度;透湿率仅考核针织婴幼儿及儿童服装中使用覆膜的织物;仅考核针织婴幼儿服装上的纺织材料的可萃取重金属含量;干洗尺寸变化率、耐干洗色牢度、干洗后外观质量仅考核使用说明中标注可干洗的服装;不考核紧口类产品、非直摆上衣、非直摆裙子、内裤类产品及特殊款式设计的产品的水洗后扭曲率;针织婴幼儿服装不适宜进行阻燃整理与抗菌整理,如若进行,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的要求。

2.2 标准之间的差异

2.2.1 内在质量

FZ/T 73045 与 GB/T 39508 均对儿童服装产品的内在质量提出了要求,表1中列出了两个标准对产品内在质量要求存在差异的指标。

2.2.2 外观质量

FZ/T 73045与GB/T 39508在外观质量方面,对缝制规定和原材料的要求存在差异。两个标准对缝制的规定存在差异,而对原材料的要求方面,除了部分条款的描述上稍有差异,其余基本上一致。

引言

基于上述分析的原因,针对我国儿童纺织产品的质量安全(燃烧性能、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绳带等)问题,建议相关部门加强儿童纺织产品的监管力度,借助多个信息平台大力宣传新标准,引导企业积极依据新标准进行纺织产品的品质控制。

参考文献

 [1] 李德军,孙瑞富,惠永杰. 我国纺织品和服装出口障碍中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分析[J]. 质量与标准化,2007(1):10-13.

[2] 陈平. 纺织品出口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及对策[J]. 四川丝绸,2006(4):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