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高中舞蹈教学中舞蹈艺术表现力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8
/ 2

初探高中舞蹈教学中舞蹈艺术表现力的培养

喻娜

四川省简阳中学   641400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教育,同时也开始重视对舞蹈、音乐等艺术课程的教学。学跳舞,可以改善人的性格、气质、修养,还能够增强身体素质。这对于学生来说,特别是即将面临高考的高中生来说,是非常关键的。因此在实际的高中舞蹈教学中,怎么样去培养学生们的舞蹈艺术表现力也就成为大家关注的话题。接下来,笔者就如何提升学生的舞蹈艺术表现力进行讨论,希望可以对从事高中教学的教育人员产生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高中;舞蹈教学;艺术表现力

前言:舞蹈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舞蹈的本质在于突出舞蹈的主题,丰富内容,展现人物的内心情感。如果表演者只呈现人物的动作,忽略了人物的感情,那么这样的表演是失败的,观看者无法从表演中感受到情感共鸣。所以,艺术表现力的培养在舞蹈教学中异常重要。表演者在进行舞蹈创作和表演过程中,会将自己带入故事的情景当中,进而产生诠释舞蹈艺术的行为,这就是舞蹈艺术表现力。在舞蹈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舞蹈表演意识,引导学生们突出表演的主题,展现人物的情感,致力于提升他们的舞蹈艺术表现力。

一、高中舞蹈教学现状

舞蹈表现力的培养与训练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涉及面广,复杂难懂,这是一个长久学习的过程。舞蹈教学不同于普通教学,舞蹈教学比较特殊的是不仅受教师和学生的影响,还受舞蹈艺术表现力影响,所以舞蹈艺术表现力的培养非常重要。舞蹈是一种行为艺术,而艺术是由情感和美感结合起来的,只有当表演者有好的艺术表现力时,才能正确表达舞蹈的主题和人物的内心情感。在实际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只注重舞蹈技术和技巧的教授,缺少对学生舞蹈表现力的培养。要想学生真正掌握舞蹈这门艺术,这种教育方式是不正确的,只有注重学生舞蹈艺术表现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过程才会更加顺畅,才能真正地掌握舞蹈这门艺术。

二、高中舞蹈教学中舞蹈艺术表现力的培养策略

(一)正确理解舞蹈作品内涵

每个舞蹈都是以一种思想、一种情感的形式存在,有着各自的创作目的,会有一个反映具体情绪和事件的时代痕迹。在舞蹈课上,教师不仅要对学生的动作进行指导,还要从创作的时代、背景、文化和民族情怀等方面进行深入的讲解,让学生们了解作品的真正内涵。这样,学生们在进行表演的时候,就会更加的完美,也会更加的生动。就拿《春江花月夜》来说,这是一部很有代表性的舞曲,它的名字是从唐代张若虚的一首著名的诗词中取出来的,在意境上,是一种“天空一片澄澈,一轮明月当空”纯美情境。在介绍这一段舞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形式,演示出一位出色的舞者在表演中的动作,然后用慢动作回放,让观众看到他们的眼神、表情和动作的协调。另外,这首诗的含义教师也要给学生讲解,让学生一字一句地感悟张若虚的词句中的意境和情操,感受着这首诗的精妙之处。对于舞蹈作品的内涵,教师一定要指导学生多揣摩,多思考,拓宽他们的文化知识,培养正确的思考方法,在碰到不同的舞蹈时,才能把握其诠释的本质,从而提升艺术表现力。

(二)培养舞蹈动作与对应情感

为了使学生的形体更加自然和优美,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们将自身的舞蹈动作对应其匹配的情感。首先,对于舞蹈的初学者,身体往往缺少力量,动作也不够柔和灵活,表演比较僵硬、不协调,也就是基本功不扎实。所以,教师一定要加强学生的基础训练,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形态和力量。在打好基础之后,教师要让学生们选择合理的剧目。在剧目表演时,引导学生们对剧目进行二次创作,如果只是照搬剧目,对其进行表演,这样只会让观看者觉得索然无味。但是如果根据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对剧目进行二次创作,通过舞蹈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这样不仅可以激发观众的观看兴趣,还可以让观众随着表演者所表达的情感而牵动,产生情感共鸣。所以在舞蹈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发现学生对作品的创作,并给予鼓励和表扬,激发学生对作品进行二次创作的兴趣,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表现能力。

(三)注重对舞蹈音乐的把握

音乐舞蹈不分家,有舞蹈的地方就少不了音乐。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也应该注重学生们对音乐的把握程序。课堂上除了理论知识的传授,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在做地面运动,通过与地面的接触、摩擦,来感受身体与外界的链接,并体验自身的节律和变化。同时,在教学前的热身或课后,也可以让学员在地面上自由地躺下,通过有节拍的音乐引导学生随着音乐的变化收缩伸展,体会到呼吸和身体的舒缓。主动地引导学生在比较自由的状态下根据自己的经验加自主、灵活的变化身体姿态,让学员感受到自由张扬的气息和氛围。此外,教师也可以将世界各地一些有特色、有风格的音乐引入到课堂上,让学生们在音乐鉴赏的过程中提升去舞蹈音乐的感悟程度。

(四)加强学生的身体心理训练

良好的心理状态对舞蹈艺术表现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加强学生们的心理训练,以保障学生进行舞蹈艺术表现的时候不怯场,发挥出正常的水平。比如,在完成了某一舞蹈作品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先互相评,然后再整理,最后教师根据大家的意义进行评价总结,直到最终完成教学。我们知道,教学过程并不是说只是教师教的过程,而是教、评价、反思的过程。只有进行良好的评价,才算将教学过程走了一遍。其次,教师也需要关注心理学的知识。有一些比较内向的学生,他们往往不敢或者是不擅长表达和展示自己。针对这一类的学生,教师一定要及时给予他们鼓励和肯定。在语言和行为上,都应该时刻给予积极的正面的回应。实践证明,在这样的氛围下,学生们也更愿意表达自己了。长久下去,会发现很多学生都重拾了对舞蹈艺术表现的信心。

结语:

在传统的理解下,舞蹈不像语文数学英语那么受关注。舞蹈教学之路固然也是比较难走的,但是对于舞蹈教师而言,只要有收获,只有能够逐步去提升教学方式,就能接收到一定的成果。因此,为了学生们的发展,笔者相信舞蹈教师们都会竭尽所能,不断向前,努力地为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刘文涵. 高中舞蹈教学中舞蹈艺术表现力的培养[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14(33):159-160.

[2]靖淑君. 高中生舞蹈艺术表现力的培养研究[J]. 中国民族博览,2022(4):78-80. DOI:10.3969/j.issn.1007-4198.2022.04.021.

[3]翟丽梅. 高中舞蹈教学中提升学生表现力探析[J]. 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8):565.

[4]肖贾. 探讨高中舞蹈教学如何提升学生的表现力[J]. 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5):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