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高中学生抑郁症形成原因及应对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8
/ 2

刍议高中学生抑郁症形成原因及应对策略

邹福英

贵州省铜仁市民族中学

摘要高中生的抑郁自残自杀情况时有耳闻,因而造成的家庭矛盾也不时见诸报端,对学校和班级管理工作提出巨大考验。本文介绍了因受到学习困难而发生抑郁的高中学生的现状,班主任应帮助学生战胜学习障碍,培养学生树立自信心;构建融洽家校关系;使学生认识自身和环境的联系,懂得换位思考。

关键词高中;抑郁症;教学方式

引言:抑郁目前已经成为了全球第四大病症,在学生中也产生了大量拥有抑郁症性格的人群,具体表现为妄自菲薄、没有信心、个体综合评价低下,但是高中生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认识自我、发展自我,提高了自我意识;因此教师要培养他们对失败的容忍度,以及将失败转化为动力的决心和勇气,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正确应对社会竞争,化压力为动力。

一、学生抑郁的主要因素

抑郁的引起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指人格、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原因。生活环境比较狭窄,学习压力过大。而很多独身在学生家庭的学生由于从小的活动范围相对狭小,且大部分时候都只有大人陪伴,所以一直处在成年人的关怀下,学生会产生比较依赖性和特立独行的性格。到了高中的这种小群体环境中,一部分学生会产生孤独与无力感;而且由于家教过严,自我意识也较低,家长们强烈支配,使学生越来越缺乏自我。

在学生的品行、学习、生存技巧等方面,父母、学校、老师有时甚至是学生个人,都常常会制定不现实性的目标,当不可以顺利实现的时候,在学校中就会产生了很高的挫折感,从而形成了沮丧、消沉、抑郁、痛苦等紧张的心理状况和情绪反应。突如其来的环境变化带来了巨大的心理不适。家庭成员去世、父母离异、脱离熟悉环境等突发事件,都很有可能给心灵尚不健全的学生的心灵带来很大刺激。而如果在此时没人帮学生舒解情绪的话,学生也就很容易产生情感障碍。

二、高中政治教学中实施情感教学的策略

1.创设情境,诱发学生情感

拥有严重抑郁性格的学生,常常会心情低沉、愁眉苦脸、唉声叹息自卑心理等,学生们常常对所有感兴趣的社会活动都丢失了兴趣爱好,而且感情很冷淡,不喜欢和别人相处,总是埋怨自己平庸、没有价值、焦虑,或觉得对不起他人,并且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突然减退。

所以,在教育教学过程的进行中需要一定的教育情景,如何创造恰当的教育情景就能决定一教学的结果。所以,在班主任在教授政治课时,要创造合适的教育场景,调动学生的情绪,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鼓励学生自发地进入教育场景。例如,有很多方法可以在政治课的教科书中创建场景,带有政治案例的场景、带有插图的场景、带有课外活动的场景等。

2.优化教学设计,确立情感目标

具有抑郁性格的学生通常情绪较为敏感,且经常伴有人际交往障碍。因此,给学生们营造一种融洽的生活学习气氛,也变得十分必要;要求学生不要盲目和别人比较,正确看待同学之间的差距,积极参与集体活动,通过参与集体活动来解放自身情绪,以及参加运动,阅读更多积极、轻松、幽默的电影和书籍,以缓解压力力量,多与人交流,及时放下不良情绪。

情感教育任务要求老师利用课堂设计,引导学生的心灵情感形成意识形态、心理情感的转变。政治老师要完善课堂设计,明确心理情感任务,制定情感目标时应根据学习者的状况确定,大致分为二个层面:首先确定情感的发展阶段,大致分为感受、反应、认识三种阶段。然后确定政治课情感目标的具体内容,即道德感、审美观、理智性、学术感、人生价值感。

3.寓教于乐,激发学生情感

抑郁症患者的基本性格问题是自卑。所谓自卑情结,是指那种深深扎根于个人潜意识中,并经常被人意识到的过低的自我评估标准,它使当事人忽略了自身的潜力,消蚀自身的意志力,或者冷淡了自身的情感,从而妨碍对自身的认知,使自己的心智机能全面萎缩甚至下降。自卑与抑郁的相互影响互为因果。所以,老师们应该重视并运用引导、赞扬等方法,提高小学生的信心,并有助于中小学生更准确的认知自己,重新确定自己,树立对学习生活的信心。

政治课教师单纯的讲课方式是枯燥无味的,很容易使小学生反感;因此政治教育必须要寓学于乐,充分发挥情感教学的功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兴趣,引领学生乐学,寓教于文方式也有许多,如老师心态随和,话语幽默。在政治课等教学活动中,老师随和的心态、幽默的话语,会影响学生,从而起到了亲其师而信其道的效应;同时老师也要用真挚的情意感化学生,和谐师生关系,用公正的心态面对每一位孩子,用宽容的气度面对个别突出的学生,以此减少了学生的恐慌心态,并充分调动了学生听课的兴趣。

结语:

现代社会的生活与就业压力愈来愈大,竞争愈演愈烈,他们将来面对的是更加恶劣的环境。如果在中学阶段,能注重培育学生健康阳光的心理,将给学生的终身带来正面的作用;重视和支持拥有抑郁性格的学生,是当前需要引起教育者注意的一个大课题。

参考文献:

[1]刘勤.刍议高中学生抑郁症形成原因及应对策略[J].好家长,2019(16):74.

[2]李凌峰,张志成.高中生抑郁症患病情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19):6-7,15.

[3]王凌.中学生抑郁症成因与心理干预辅导策略探讨[J].心理医生,2017,23(21):355-356.

[4]何晓玲.浅析农村普通高中学生抑郁的心理干预策略[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1(16):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