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6
/ 2

城市规划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

刘红敏

(湖南涟源市文化执法大队   湖南涟源  417100 )

摘 要: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城市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显得日益突出和重要。在城市建设中,做好城市规划以及突出现代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分析了如何把城市规划中的城市发展进行调控,使规划更加符合实际和科学合理;并提出必须要有一个科学的理念作指导,探索了实现城市规划科学化的思路和可持续发展要求。 

关键词: 城市规划; 规划设计; 可持续发展; 规划调控

1.  发挥城市规划的控制导向作用, 实现城市聚居环境质量的可持续发展

1.1 合理确定城市发展规模。

通过客观分析和预测未来城市化水平的基础上,合理确定城市人口规模和城市用地规模,并坚持依托旧区、紧凑发展和分期建设、留有余地的原则,在规划实施时,应保证总体布局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留有一定的弹性和长远发展的余地,考虑根据实际需要局部调整用地的可能性。同时,重点安排好近期建设和发展用地,力求集中紧凑、经济合理,适当控制城市近郊区开发建设,为城市的发展预留一定的发展空间。 

1.2 合理布局城市居住用地。

城市布局与其周围地区有密切联系,应作为一个整体,坚持功能协调、结构清晰、统筹安排,强调城市居住用地组织和布局与周围地区的土地利用、生态环境的协调相融,避免居住与工业混杂,影响居住的环境质量。工业布局应集中布局,按照“相当集中、形成规模、体现特色”的要求,进一步整合各类园区,引导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向园区集中,提高园区的投资密度和产业水平,同时对仍在居住用地内的工业企业要进行规划控制和引导,逐步对外搬迁,进一步提高城市的居住环境质量。 

1.3 突出居住环境的重要性。

在规划过程中要注重对城市整体大的空间布局环境和小的居民住区环境的把握,努力使人在城市不同空间流动过程中都能产生和谐、宜人和生态的心理感受,真正使人与环境能相互融合、自然景观与人造景观的协调融合。 

2. 充分发挥城市规划前综合统筹作用,实现城市空间布周结构的可持续发展

2.1 体现在城市用地布局的艺术方面,突出城市整体骨架。

    城市用地规划布局要充分考虑城市空间组织艺术要求,通过用地布局上的艺术构思及其在空间上的展现,把山川河湖、名胜古迹、园林绿地、有保留价值的建筑等通过道路、水系的沟通有机组合起来,形成城市景观的整体骨架。在确定城市整体骨架的基础上,合理安排各类用地和限定各用地的建设容量,形成城市的肌肤,从而塑造城市骨肉丰润和谐的城市形象。 

2.2 体现在城市审美要求方面,突出城市尺度协调。

城市之美是城市环境中自然美与人工美的综合,一定程度上反映在城市的功能与形式的统一、城市尺度的均衡。主要是要求建筑、道路、桥梁等韵规划布置能很好地与山势、水面、 林木相结合,以获得相得益彰的效果,不同规模的城市要有适当的比例尺度,广场的大小,干道的宽窄,水系的贯穿,建筑的体量、高度、造型、色彩的选择及其与广场、干道的比例关系等均应协调,形成适宜的视觉感受,符合大众的审美观念。 

2.3 体现在城市轴线艺术方面, 突出城市特色空间。

    城市轴线是组织城市空间的重要手段。通过轴线,可以把城市空间组成一个有秩序、有韵律的整体。城市轴线又是城市建筑艺术的集中体现,在城市轴线上往往集中了城市中主要的建筑群和公共空间,因而也最能反映出城市的性质和特色。为此,在规划过程中,应注重城市景观轴线的通畅,展示城市良好的视觉效果和山水自然景观。 

3. 发挥城市规划的资源调配作用,实现城市生态景观特色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的生态景观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绿化美、空气净,还要考虑城市的空间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完善、环境整洁优美、生活安全舒适,物质、能量、信息的高效利用和资源环境永续利用等因素,使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保护三者保持高度协调。

人与自然互惠共存的最适宜创业发展和生活居住的理想环境:城市的生态环境系统不是一个封闭系统,它是涉及城市自然生态系统城市人工环境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的复合系统。 

3.1结合自身特点,确定规划的目的性。

城市生态景观规划应将城市放到更大区域范围的大环境中进行综合考虑, 以区域生态系统协调发展为指导思想,根据区域内的自然地理情况,进行综合规划布局,使区域内的绿化形成系统、连成一体,共同构筑区域景观生态系统。在规划中,应以研究城市公共绿地、 防护绿地、居住绿地、生产绿地和风景林地,制定城市中各类绿地指标,确定城市绿地的布局,尤其在公共绿地规划中,城市绿化规划建设则要根据本市气候、环境等因素,从便于生长养护出发,优选植被和树种,规划设计中要引入艺术硬念,精心构思、合理布置,点、线、 面结合,平面有形有序、竖向高低错落、色彩搭配有致。综合性大型公园应少而精,面积小、贴近居民生活的小游园、街头绿地应均匀布局,增加公共绿地的可达性。在道路绿化规划中,要以建设生态型绿地为目标,不必过于追求常绿树种,以减少维护成本。在居住区绿化规划中,应体现生态和景观,以居民的生活习性为依据,创造一个为不同层次、不同年龄结构的居民服务休闲场所,着重体现以人为本的规划指导思想 。 

3.2 优化绿化树种,形成植物的多样性。

应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认真研究植被区的植物资源和自然地理要素,从而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树种规划打下基础,根据本地的气候、土质等因素,充分、科学、合理地利用植物资源.因地制宜多品种、多层次、多形式并通过点线面有机结合,坚持就地植绿、沿路造绿、见缝插绿、拆违透绿,做到一园一色、一户一貌、一路一景,同时遵循“生态”特征,充分考虑物种的生态特性,合理配置植物种类,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种群稳定的复层绿化结构,创造出丰富多样的生态绿化景观。 

3.3  延续历史文脉,突出绿化的特色性。

城市生态绿地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城市绿地从产生那一天起,就和人类文化密不可分,近现代著名的园林绿地,无不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随着人类精神生活的进一步丰富,文化积累的进一步增加,特别是城市的产生,使人们不满是于受地域的限制而生活在一种自然环境之中,希望在城市之中也能体验到大自然的山山水水。因此,可以说城市的生态绿化是人类渴望自然环境、亲和自然生物属性的文化体现,这种文化是围绕自然环境来展开的。在城市生态规划建设中,要把这一内容加以发挥深化,形成不同于其它城市的文化底蕴, 从而体现自己的特色。 

3.4  增加城市精品,创造景观的丰富性。

城市精品体现在静态的建筑、广场等城市节点的形式和风格、色彩等方面,及动态的运动景观状态。为此在城订了规划过程中,需强调城市在静态和动态方面增加城市精品的规划布局,一方面应在建筑单体及建筑群体的规划设计上,突出与城市整体风貌、特色形象及周边环境的协调和融合,既有自身特色,又能融合在城市中,形成视觉亮点;另一方面在动态的沿街流动景观上应考虑整体的规划控制和布局,突出沿街界面和天际轮廓线的起伏感、层次感和序列感。通过城市精品的规划塑造来激活人们对城市形成积极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同,以自身独特的景观在人的记忆中留下深刻影响。 

4.  结束语

可持续发展问题不仅仅是生态平衡、 环境保护及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问题。同样,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也不仅如此。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空间、用地与环境结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聚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文化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意识环境及可持续发展的制度环境等五个方面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问题。这些内容正是规划对于城市及区域的主要 目标和职责所在,为此,要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充分发挥城市规划的引导和调控作用,着重在城市空间布局、聚居环境质量、城市经济建设和以城市人文历史延续、生态环境建设为重点的社会环境等方面进行科学前瞻和宏观调控。

参考文献

[1]向守乾[1],彭延生[1],陶小兰[1].城市特色塑造与规划控制引导——以珠海市情侣北路(南段)规划实践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08(S1):171-174.

[2]王晖[1],张丹[2],孙晓茹[3].谈建设城市特色性夜景观照明——以青岛市莱阳路夜景观改造为例[J].资源与人居环境,2009(4):66-68.

[3]何力[1],毛蒋兴[1],沈越[1].重塑凭祥城市风貌特色[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9,0(2):206-207.

[4]韩林飞[1],黄斯聪[1].我国中小城镇特色建设问题分析和思考[J].规划师,2013(S2):230-235.

[5]陈戈[1],张肖珊[1].岭南特色城市设计的研究与解析[J].建筑学报,2013,0(S2):84-88.

[6]彭茂丰[1].城市景观建设中的城市特色研究[J].中外建筑,2004(3):108-111.

[7]沈益人.对城市意象五元素的思考[J].上海城市规划,2004(4):8-10

作者简介:刘红敏,女,1973年6月出生,现在涟源市文化执法大队工作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