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推进企业群众性创新活动实践综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6
/ 2

深入推进企业群众性创新活动实践综述

杨金友

胜利石油管理局有限公司群团工作部(工会、团委),山东 东营 257000

摘要:通过构建创新激励机制,积极引导广大职工投身创新实践;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提升职工创新能力,着力打造高素质职工队伍;搭建群众性创新交流平台,构建创新成果转化体系,努力为广大职工创新创造提供良好环境等措施,深入推进企业群众性创新活动,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油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关键词:工会工作;群众性创新活动;实践

近年来,胜利油田工会认真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组织动员广大职工广泛开展群众性创新活动,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油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构建创新激励机制,积极引导广大职工投身创新实践

一是健全创新运行机制,推动群众性创新活动规范有序开展。成立群众性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创新工作办公室,统筹协调群众性创新工作的开展,建立形成了部门联合推进、分工负责实施的工作运行机制。

二是完善创新激励机制,调动全员创新积极性。建立完善了技能人才创新成果评审奖励办法、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作管理办法等多项创新奖励激励制度,出台了关于加强技能创新与成果转化工作的实施意见,突出技能创新和价值创造,探索实施了技能创新成果转化激励机制,对在科技攻关、技术革新和创新成果推广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技能人才给予重奖,进一步激发了技能人才创新创效活力。

三是建立健全技能人才管理制度,畅通技能人才成长通道,打造高技能人才队伍。进一步规范人才管理和成长机制,创新畅通了经营管理、专业技术、技能操作三支人才队伍发展通道。尤其是在技能操作人员成长通道建设方面,探索设立高技能人才岗位,出台了高技能岗位人员管理办法,对高技能岗位的设立、管理、考核、待遇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规范。高技能岗位的设立,打破了以往技能操作人员最高只能取得高级技师资格的瓶颈,使优秀人才成长有通道、发展有空间、进步有台阶,实现了由过去靠职称学历选人向竞争上岗、岗位职级管理的转变,解决了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问题,激发了技能操作人员的创新创造热情。

二、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提升职工创新能力,着力打造高素质职工队伍

一是广泛开展技能培训和技能竞赛,助推职工队伍素质提升。构建了系统完善的人才培训体系,建立各类培训基地、训练点。坚持“练兵—选拔—培训—竞赛—表彰奖励”的组织程序,广泛开展岗位练兵和技能竞赛活动,竞赛工种和参赛人数持续增加,竞赛规模和影响力持续扩大,竞赛水平和质量持续提升。职业技能竞赛已经成为高技能人才从“蓝领”变为“金领”的绿色通道。

二是扎实推进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建设管理,为高技能人才创新创效搭建平台。建设各级各类创新工作室,包括全国劳模创新工作室、省部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油田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工作室现已成为员工技能提升的“练兵场”、解决难题的“攻关站”、优秀成果的“展示台”、成果集成的“加速器”、技术交流的“大舞台”。依托工作室催生了各类技能创新成果、国家专利,为解决生产难题、创造经济效益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是以创新型班组建设为抓手,不断提升基层一线职工的创新能力。认真贯彻落实山东省总工会创新竞赛和全国能源化学地质工会班组创新创优创效活动要求,结合班站建设和工人先锋号创建,引领基层员工围绕生产难题,积极开展小发明、小创造、合理化建议等班组创新活动。“把想法变成做法、把点子变成金子”等新理念在一线生根发芽,结出累累硕果,促进了“人人能创新、个个有专利、项项见效益”。为进一步提升基层职工创新能力,解决一线生产难题,积极开展劳模工匠“进班站、传技艺、解难题”活动。分批组织劳动模范、工匠型人才和专家深入一线班站,通过创新课堂、现场答疑、成果展示及师徒结对等方式,与一线员工面对面、心贴心交流互动,传授技艺、解决生产难题。现场解决不了的问题,还专门成立攻关小组,通过回访、电话、微信等方式继续沟通联系,研究制定解决方案。此项活动,受到基层员工的普遍欢迎,取得了良好效果。

四是以创新能手培养为目标,激发职工参与创新活动的生机和活力。在加强创新班组建设的同时,积极开展创新能手培养选树工作。为了推动更多的普通职工参与到群众性创新活动中来,以分布在各单位的创新工作室作为创新人才培养基地,通过导师带徒大力开展创新能手培养活动,不断提升职工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在创新能手培养活动中,很多员工积极学习,潜心钻研,从技术创新的门外汉逐渐成长为技术创新能手。

三、搭建群众性创新交流平台,构建创新成果转化体系,努力为广大职工创新创造提供良好环境

一是打造区域创新工作联盟和胜利工匠创新实践基地。根据改革发展新的形势任务要求,积极转变观念,重新调整创新工作室建设发展思路。不再追求工作室数量的增加,而是注重工作室创新创效和技能培训质量的提升。实施“劳模工匠+集成优化创新团队”运行模式,组织开展联合攻关,改变过去劳模工匠创新人才单枪匹马搞革新的局面,形成了多工种联合作战、团队创新的新格局。依托油田职工技能训练基地,建立以推进创新成果集成优化、现场试验、转化推广、创新培训为一体的“胜利工匠创新实践基地”,引领群众性创新工作向深层推进。

二是举办职工创新成果展示交流活动和创新论坛。通过举办较大规模职工优秀创新成果展示交流活动,对优秀创新成果、优秀创新工作室和优秀工作法进行集中展示,搭建起职工技术创新交流的平台。近年来,创新举办职工优秀创新成果展示推介会暨创新论坛,改变以往成果展览的方式、手段和对象,分板块通过实物、模型、图片、视频、动画及VR、网上展厅等手段,全面展示近年来优秀创新成果,并邀请改制企业和社会企业代表参加展会。展会期间还举办了创新论坛,举办了创新成果推介发布会、转化推广合作意向洽谈签约会,向有关部门、单位、改制企业和社会企业广泛宣传推介职工的优秀创新成果,多家微信平台进行了宣传报道,在油田内外引起了较大反响。

三是建立网上职工技术创新展示交流平台。为进一步推动全员创新工作蓬勃开展,依托胜利职工E家手机APP平台,建立了网上职工技术创新展示交流平台—职工e学汇,充分发挥手机APP方便、快捷、受众广泛的优势,为广大职工提供展示、互动、交流创新工作的平台,激发广大职工参与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交流平台设有:网上展厅、大师在线、创新交流、“胜利工匠”风采展示、创新工作室动态在线、创新成果展示等板块。还经常性的组织网上知识竞赛、闯关答题等活动,调动职工参与积极性。筹建“大师号”,以油田技能大师及其创新团队成员为运维主体,及时发布新课题、新技术、新成果,同时通过多种手段,鼓励更多员工参与讨论互动。“大师号”的建立,把更多“旁观者”变为“当事人”,扩大职工e学汇受众群和关注度,促进更多职工快速提升技术素质和创新水平。

四是建立职工创新孵化器和孵化基地。为促使创新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建立“胜利创新孵化器”;依托油田职工培训中心校办工厂,建立了“技能人才创新成果孵化基地”,推进职工技术创新成果的加工制作、研发试验、改进优化、转化推广等工作。通过转化推广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助推职工创新成果快转化、快落地、快见效。

总之,通过构建创新激励机制,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搭建群众性创新交流平台,激发了企业群众性创新活动,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促进油田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崔完亮. 论群众性创新活动开展的方法与成效[J]. 时代金融(下旬),2015(11):318,324.

 [2]胡亚聪. 浅析新时代以劳动和技能竞赛为主要形式的企业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新模式[J]. 科教导刊-电子版(下旬),2020(8):285-286.

[3] 杨大友. 浅谈在企业中如何行之有效地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J]. 工会博览·理论研究,2011(7):362-363.

作者简介:杨金友(1971.10—),男,汉族,山东平原人,研究生学历,专业方向:企业工会群团工作。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