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地方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5
/ 2

新时代地方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析

孔慧敏

郑州理工职业学院  河南郑州  450000

摘要:课程思政是高校培养未来工程人才的新思维和新方式。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本身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培养和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卓越传媒人才,除了要注重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外,更应注重价值观的引领和塑造。因此,对开设有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地方高校而言,立足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实际,在课程思政理念的引领下,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进行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既是提高该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现实需要,也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与思政工作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体现。

Abstract: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is a new way to train future engineering talents in universities. The major of radio and TELEVISION editing and directing itself has distinct ideological attributes. To cultivate and bring up outstanding media talents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we should not only pay attention to knowledge imparting and skill cultivation, but also pay attention to the guidance and shaping of values. Therefore, for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ith radio and TELEVISION editing and directing major, based on the reality of appli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under the guidance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philosophy, teaching reform and practical exploration of radio and television editing and directing major is not only the practical nee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alent cultivation of the major. It also embodies the spirit of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s important speeches on education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关键词:地方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课程;思政教学

引言

近年来,随着新媒体和广播电视事业的融合,中国电视媒体发展由原来的粗放型向多元化和品牌化转变,对人才需求的针对性也越来越高。地方高校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育教学必须在牢牢把握新时代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基础上,立足地方院校的实际,结合专业特色与优势,积极思考并不断探索新的育人模式,从而培养出具有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卓越传媒人才。

1当今地方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课程思政存在的主要问题

课程思政不是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额外、生硬地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更不是将专业课程上成思想政治理论课。然而,现阶段不少地方高校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师多是以“课程+思政”的方式来开展课程思政的。课程思政注重和强调的是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思政元素挖掘的深度与广度。只有将本学科和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资源和思政元素巧妙、有机地融入课程内容和教学实施的设计方案之中,才能在潜移默化之中实现课程思政的育人实效和育人功能。

2新时代地方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路径

2.1培养思政意识和育人能力,充分发挥教师课程思政建设主力军作用

教师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者、推动者,教师的思政意识和育人能力直接关乎着能否在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中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有机融合在一起。因此,要提升地方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育人实效,加快培养专业课教师的思政意识和育人能力至关重要。

2.1.1培养和提高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师的思政意识和觉悟

培养和提高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师的思政意识和觉悟,为课程思政的开展和实施奠定必要的前提和基础。思想决定意识,意识决定行动。为避免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两张皮”的问题,切实加强专业课教师的政治理论学习和师德师风建设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地方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师应自觉主动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深化对课程思政内涵与意义的认识与理解。通过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与思政工作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不断增强自身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建立起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的教育教学理念,切实肩负起立德树人的教书育人职责。与此同时,专业教师无论是在教学工作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都应时刻以新时代下的师德师风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自觉践行言传与身教相结合,为人师表,做好示范和表率,以自身渊博的专业知识、精湛的业务技术、高尚的人格魅力等潜移默化地滋养学生的德行。

2.1.2培养和提升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师的育人能力

首先,应以课程思政专题培训、课程思政研讨、示范引领为抓手,不断提升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政育人能力。地方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师不仅要积极参加学校以及教育教学机构组织的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提升专题培训,而且还应主动观看学习课程思政专题讲座,积极开展课程思政研讨,并采取线上与线上相结合的方式对课程思政示范课进行观摩、学习与思考。其次,还应注重教学与科研的有机结合。教学和科研是高校教师的两大基本任务,本就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倘若教学脱离了科研,势必是缺少观点和灵魂的教育。

2.2优化理论课程内容体系,实施因材施教,构建人才培养模式

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设置。“课程体系是教学内容和完成教学内容需要的课程组成的知识体系。”按照一专多能人才培养模式,形成理论、实践、创新三个层次和基础、研究、拓展三个模块的课程体系。依据专业发展和行业需求,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课程设置,改革课程教学体系,更新完善教学内容。把课程建设成为建设与改革方向明确,内容与培养目标契合度高,满足毕业要求,有一定高阶性、挑战性和创新性,教学手段现代化的高质量的课程,提高课程在校内外的认可度,成为学生爱学、教师乐教、手段多样、评价全面的一流课程。

2.3项目创投在课程建设中的引入和借鉴

创投,即创业投资,其内涵是突破传统产业发展藩篱,“用冒险精神和创新技能去投资科技型创业企业,并助推企业快速成长,与创业家共享新的价值创造,同时也共担风险。”1983年,鹿特丹国际电影节最早开设创投环节,从而将这一概念引入电影行业,目的是为年轻的电影导演们提供机会,为他们的电影项目找到投资。现在看来,电影项目创投主要是对一些有潜力的电影进行发掘和培育,并进行相应的融资、发行和销售等。事实证明,该机制的出现和发展,不仅能够在全世界范围内有效地提供创新性的电影项目,更能够为年轻导演们提供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是一举多得的事情。

2.4构建科学合理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课程“思政改革”教学评价机制

开放教育下的远程开放学习更加注重师生和生生交互,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机制通过教师“教”和学生“学”两个方面的反馈能够及时反映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课程思政”改革教学活动中的不足,从而激励教师不断改进完善,达到思政改革预期目标。

2.4.1要通过教师自评、学生评价等方式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进行评价。

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课程内容与思政目标是否能够实现有机融合,“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是否采用了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是否运用了先进远程教育技术等等。

2.4.2要通过专业课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及互评等方式对学生“学”的结果进行评价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生是否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否能够用正确道德观指导自己进行价值判断,是否做到“知行合一”形成了良好的道德品行等。

结语

“社会在进步,大学在发展,学科结构会不断地调整。这也是大学对于新学科的设立一直具有较强‘冲动’的动因之一。”教师队伍是基础,课程体系是支撑,教学方法是引擎,只有把这三方面有机融合,才能保证理论课程的高质量建设和发展。新文科背景下,要在尊重课程规律的基础上,不断更新观念,把理论课程的建设融入学科发展的规划中去,不仅要完成专业知识的传授,还要挖掘各门课程的德育功能。在思政理念的引领下,以学科为依托,据本学科的发展趋势积极开展相关课程的改革与建设,努力构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科学合理的理论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温恒福.新时代迫切呼唤教育创新[J].教育探索,1999(02):26-27.

[2]廖哲勋.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针建构新时代课程学理论体系[J].课程·教程·教法,2018(07):4.

[3.]王玉良.OBE教育理念驱动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学改革初探[J].戏剧之家,2018(29):184.

[4]王海燕.现代中国教育学课程体系的问题和合理化思路[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05):125-126.

[5]段葳,曹胜亮.论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21):37-40.

[6]王媛媛.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文化认同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04):8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