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门诊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

/ 2

优化门诊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

贾玉敏 ,冷红霞

宁夏第五人民医院石嘴山中心医院  753000

前言:目的:探讨急诊急救程序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1年5月间96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按住院单双号的原则,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进行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流程;对比抢救效果、入急诊室、分诊时间、球囊扩张时间及心脏功能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97.37%)较对照组(78.95%)高,P<0.05;住院时间、分诊时间及球囊扩张时间均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病人的心功能均较对照组好,P<0.05。结论: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急救流程进行优化,可以明显提高急救效率,提高心功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关键词: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

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它的发病速度很快,是一种临床多发性的疾病。其发病的原因是心肌冠状动脉阻塞,使心肌供氧和供血量下降,从而引起心肌梗死。因此,本医院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分组分别进行了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和常规护理,以探讨出急诊护理流程的最佳化和使用效果。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对我院2020年5月-2021年5月间96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是观察组、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48例病人,年龄为39-75岁,平均年龄(55.45±8.26)岁,其中男27例,女21例;对照组48例病人,年龄为37-75岁,平均年龄(56.45±9.31)岁,其中男28例,女20例。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病人的性别,年龄和发病类型等资料相比较显示差异无区别P>0.05,可作对比。该研究的开展是在患者及家属都知情并同意的情况下进行,并获得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病人的疾病经影像学、心电及化验结果确认,年龄在76岁以下,从发病到治疗12个小时以内,意识清醒。

排除:急性心肌梗死在院内发生,并伴有器质性病变,凝血功能不全。

1.3 方法

1.3.1对照组

病人在紧急情况下进行例行的治疗。病人入院后,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根据医生的指示进行紧急抢救,并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帮助病人做好相关的检查。

1.3.2观察组

采用最优的急救流程进行干预。建立急救效能小组,对急救过程进行分析,发现急救护理的缺陷并进行改善。(1)优化医院急诊流程。应事先备好应急器材,接诊后3分钟以内出诊,明确护士的职责,在去接诊的路上,与病人家属保持联络,了解病人的基本情况,并告知病人家属进行一些简单的紧急救人方法,对病人施救。到达现场后,立刻进行氧气吸入,对病人的病情进行了初步的评估,确定了病人的生命体征后,马上转运,并在路上向急诊室报告紧急情况。(2)将住院程序简化。开通急诊绿色通道,不需要排队,也不需要挂号,直接进急救室。(3)对病人的分类过程进行了优化。急诊收治病人后,快速的评估病人的病情,5分钟之内得出诊断结果,并做相关的检查。病人的主要负责人是以第一位接诊护士为主,如果怀疑病人是急性心肌梗死,10分钟之内必须要送到急诊科,必须保证输氧和绝对卧床,静脉通道建立后插上心电图、心电监护。(4)对介入治疗过程进行优化。诊断后,应立即进行下肢静脉通道的开通,做好手术前的准备工作,帮助病人换衣服,引导尿管,安抚病人。(5)确保手术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准确传达。指定专人负责病人资料的录入和转送。如果病人的病情已经确定,需要进行相应的治疗,同时通知其他科室,以便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相关的工作(准备、签署文件、填写重症病人的交接资料)。

1.4评价指标和评价准则

评价指标:比较两组病人的抢救效果、急诊时间、分诊时间,球囊扩张时间及心脏功能的变化。

评价标准:①显效: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化验指标均明显好转,或可回复到正常。②有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实验室指标轻微不正常。③无效:对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化验结果无明显改变。

1.5.采用 SPSS22.0 forwindows对两组数据进行了采集和修正,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行χ2和t检验, P<0.05表明两组数据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急性梗死病人的抢救效果。观察组病人的抢救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如表1所示:

1 对比两组急性梗死患者的抢救效果(n,%)

分组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n=48)

36(75.0)

11(22.92)

1(2.08)

97.92(47/48)

对照组(n=48)

25(52.08)

13(27.08)

10(20.83)

79.16(38/48)

χ2

6.1758

P

<0.05

2.2比较两组患者入急诊室时间、分诊时间、球囊扩张时间。观察组各项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病人所用的时间,如表2所示:

表 2对比两组病人的入急诊室时间、分诊时间、球囊扩张时间(±s)

分组

入急诊室时间

分诊时间

球囊扩张时间

观察组(n=48)

42.25±1.42

3.25±1.42

78.25±10.42

对照组(n=48)

55.46±2.18

5.46±2.18

124.46±22.13

t

31.2995

5.2363

11.6456

P

<0.05

<0.05

<0.05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多发的危急重症,其发展速度快,死亡率高。临床通过急救,能有效地改善缺血缺氧等症状。在发病后及时进行抢救,可以大大增加心肌再灌注的几率,改善心肌状态,预防心肌梗塞的进一步发展。而在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调查中,发现50%以上的病人在没有及时治疗的情况下就已经死亡。因此,通过对急诊抢救过程的分析,尽可能地减少院前和院外的抢救时间,是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成功率的重要措施。目前,在临床上,PCI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首选方法。不过,这种手术的时机和治疗效果是有关系的,从发病到治疗的时间越短,治疗的效果就越好,所以,通过对各种操作流程的优化,可以大大缩短诊断的时间。本文通过观察组和对照组采用不同的急诊护理流程得出结果表明:在急诊室、分诊时间、球囊扩张时间等方面,观察组均较对照组短,表明急诊护理程序的优化能缩短急诊抢救时间,有利于提高病人的康复。总之,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急救流程进行优化,可以明显提高急救效率,病人心功能的恢复,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微. 应对急性心肌梗死,如何开展急诊抢救[J]. 东方养生,2022,(05):60-61.

[2]李野,孙晓文. 优化急诊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的价值[J]. 中国医药指南,2022,20(11):147-150.

[3]谷勤芝.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需要个性化急诊护理[J]. 东方养生,2022,(04):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