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检验结果异常,是否与药物干扰相关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5
/ 1

临床检验结果异常,是否与药物干扰相关

樊星

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四川 成都 610000

临床检验技术高速发展,检验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在各类因素影响下,检验结果容易产生误差,导致检验结果不准确,对临床治疗疾病产生影响。部分患者在检验前口服药物,也会对检验结果产生影响,甚至发生误诊,对患者疾病治疗产生重大影响。药物对检验结果产生影响较为常见,用药后的检验结果往往不能作为最终确诊。

一、不同类型药物的影响

①抗菌类药物:此类药物作为抵抗细菌的药物,药物类型众多,包括青霉素、碘胺类药物等,口服抗菌类药物会导致尿液中的尿酸量增高。服用碘胺类药物检测尿液,尿液较为浑浊,其中具有药物的残余成分,导致检查结果异常。服用退热类药物,血液中的白细胞数量缩减,检查尿液时,使用磺胺类及头孢类药物,尿液中存在药物成分,表现为蛋白量不真实,出现假阳性。②消炎类药物:此类药物功能在于消除炎症,以免炎症加重对病情产生影响,常见消炎药物是消炎痛及阿莫西林,患者用药后尿液中酶含量较高,患者在服药后,3-4h药效无法挥发,对尿液检测结果等产生影响。③激素类药物:此类药物主要是调节人体激素平衡,保持稳定的水平。激素类药物会导致人体血液成分发生变化,导致血脂及血糖代谢异常,血液中的血小板及血钙等含量降低,血糖水平增高,此类症状与糖尿病前期症状具有相似性,容易导致检查结果发生误诊,从而诊断为糖尿病。④抗癌药物:此类药物主要是抑制癌细胞数量,影响人体造血功能,在检查过程中血液中的血小板及红细胞等含量降低,人体肝功能随之受到影响,导致血液中血脂异常。治疗癌症药物以控制病灶为主,药物效果较强,药物化学成分复杂,患者在服药后通过饮水及排尿等方式将药物排出体外。

二、临床医学检验应当注意的问题

在采集样本前,及时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严格遵循规范展开相关的操作,控制采集时间及采集数量,掌握采集位置及方式。及时将采集样本送检,以免医学检验结果异常。检验样本前对患者病情进行分析,记录患者信息,询问患者在发病阶段的使用哪些药物,从而更加全面及科学的检验,以免发生误诊及漏诊等问题。临床疾病检验过程中,医师及检验人员均应当掌握药物理论知识,以免检验结果受到药物因素影响,加强病理及药理知识学习,有利于提升病理检验准确性。

三、临床检验,避免检验结果受到影响的方法

在实际检验工作中,医务人员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分析药物对临床检验产生的消极影响,做好患者检验前的调查工作,记录患者使用的药物类型及药物使用时间、用量,对患者情况综合分析后,开展临床检验工作,根据检验结果进行分析,达到消除影响因素的目标。在检验前询问患者及家属的情况,根据患者个人情况展开检验,有利于提升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医院适当扩大投入成本,根据不同药物的临床检验成果,建立药物影响检验结果的信息系统,便于检验科人员直接查询。鼓励检验科人员通过系统查询理论知识,针对异常结果,通过关键词查询的方式,明确结果异常的原因,降低临床检验失误率。医院应当贯彻可持续发展原则,完善医学检验流程,规范检验学操作,大幅度提升临床检验工作效率,排出影响检验结果的药物性因素。

医学检验过程中,检验人员应当对检验中的成分进行分析,掌握其中的异常数据,及时进行分析,医生询问患者病情中,重点记录患者服药情况及停药时间。检测时标注近几年服用的药物,严格落实医院的规定,通过这种方法也能降低药物对检验结果的影响,从而进一步提升诊断效率。医院制定严格的诊断报告,医生尽职尽责,具有较强的责任心,认真对待每项工作,化验人员具有专业技术,不断扩展认知面,总结各类药物的影响,加强对药物的认知,提升各项数据的分析能力,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不同药物成分不同、效果存在差异,药物在人体滞留的时间不同,为提升诊断诊断质量,消除药物影响因素。应当对患者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停药后患者体内的药物成分降低,对患者情况进行观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使用药物或者停止使用药物,避免对检验结果产生影响。若患者无法停止使用药物,为避免影响检验结果,医务人员提前对可能发生的异常因素进行分析,从而保证检验结果的敏感性。

临床检验过程中,通过对消炎类及抗菌类、激素类药物等进行分析,不同药物的成分存在差异。验血及验尿过程中,药物在人体的成分不同,或者药物无法及时排出,均会对检验结果产生影响。临床很多疾病发生原因复杂,确定病情以检验结果作为依据,药物对检验会产生很大的干扰,人们在临床检验前,应当聆听医师的嘱托,禁止使用药物,或者减小药物用量。

总之,医疗水平不断提升,个体疾病治疗判断方法更加丰富,临床医学检验结果影响因素复杂,吃饭及喝水、口服药物等均会直接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为保证医学检验结果无误,在检验期间使用试剂与药性存在冲突,对检验结果直接产生影响,甚至导致病情判断失误,延误患者最佳治疗时机,也可能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在客观上应当要求医务人员明确药物使用的条件,以合理的措施展开检验,才能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