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创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伴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5
/ 2

无创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伴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应用

魏忠强

重庆市巫溪县人民医院  重庆 405800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患者处于急性发作期时合并呼吸衰竭治疗期间应用无创通气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择70例慢阻肺患者为观察对象,从2020年10月开始收治,时间为1年。回顾分析了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两组人数相同。常规疗法为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方法;观察组接受不同的治疗方法,即无创通气治疗,比较治疗后的效果。结果:呼吸频率这一指标对比,通过对比发现两组差值较大,且达到可以构成统计学意义的条件;心率指标这一指标对比,两组同样存在较大的差值,比较结果差异明显,且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总有效率这一指标对比,两组同样可以构成显著性的统计学意义,差异相当明显,具有比较价值。结论:医护人员收治急性期的慢阻肺患者,若合并呼吸衰竭,则可以其无创通气护理,整体治疗效果相当明显,值得加大推广力度。

关键词:无创通气慢性阻塞性肺急性发作期呼吸衰竭

慢阻肺已经成为临床上一种比较普遍的一种气道慢性炎症,该疾病的发病机制不明,大多数认为与粉尘、污染与吸烟等有关[1-2]。老年群体和其他群体比较发生率更高,若病情不断恶化,病情严重时可能进展为呼吸衰竭,不利于患者生存。因此,探讨有效的治疗方法,减轻患者病情,在提高患者救治效果方面意义深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70例慢阻肺患者为观察对象,收治时间为2020年10月-2021年10月。数据分组参考随机原则,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全体患者均表现为发热、气短加重、干鸣音等。

1.2方法

对照组治疗时并未接受无创通气治疗,主要治疗方法为帮助患者化痰、遵医嘱使用抗感染药物。观察组接受无创通气治疗,治疗时利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呼吸机经鼻面罩,直到治疗结束后撤下机器。将通气频率设置为12-14次/min,调整PSV水平为6-8cmH2O,治疗的过程中应全程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指导患者有效排痰,一旦出现特殊情况,应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1.3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各项临床指标,比如密切监测患者心率、呼吸频率与治疗后的效果[3]

1.4统计学方法

计算患者的临床资料差异时可以将相关数据录入SPSS24.0,计数资料予以n(%)表达,且给予这一资料进行2检验;用(±s)表达计量资料,且给予这一资料进行t检验。若两组比较差值较大,则可以表示为P<0.05。

2 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

通过分析两组临床资料可以发现,两组性别与年龄指标差值均不明显,具有较高的对比性。见表1。

表1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资料

组别

例数

男/女

平均年龄

对照组

35

16/19

67.47±4.75

观察组

35

14/21

68.52±3.84

2/t值

-

0.233

0.371

P值

-

0.629

0.693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呼吸频率与心率对比

治疗之前,观察组的呼吸频率与心率指标很明显和对照组比较差异不够明显,比较结果无法构成统计学意义;治疗之后观察组的呼吸频率与心率指标存在较为明显的统计学意义,具有比较价值,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呼吸频率与心率对比(±s,次/min)

组别

例数

呼吸频率

心率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对照组

35

32.59±3.64

28.95±3.63

100.47±11.28

96.64±8.46

观察组

35

31.74±3.59

20.46±2.57

101.59±12.52

80.82±7.80

t值

-

0.389

3.943

0.164

3.121

P值

-

0.642

0.000

0.836

0.023

2.3对比两组治疗效果

总有效率对比分析可以发现观察组指标值接近100%,而对照组整体效果不够理想。见表3。

表3 对比两组治疗效果[n(%)]

组别

例数

无效

有效

显效

总有效率

对照组

35

9(25.71)

14(40.00)

12(34.29)

26(74.29)

观察组

35

2(5.71)

11(31.43)

22(62.86)

33(94.29)

2值

-

5.285

0.560

5.719

5.285

P值

-

0.022

0.454

0.017

0.022

3 讨论

慢阻肺并呼吸衰竭已经成为多见的疾病,尤其是环境不断恶化的今天。该疾病的发生以老年群体为主,一定程度上与老年机体功能降低有很大的联系[4]。因为该疾病的发生大豆因支气管或肺部感染导致,分泌了大量的黏膜分泌物,加之排除难度较大,很容易造成支气管黏膜损伤的问题,对患者呼吸功能造成较大的影响。

传统治疗发法侧重于解痉挛平喘、抗感染等等,整体效果不够理想[5-6]。无创通气的实现需要借助双水平实现,确保原本通气效果不佳的气道同样有气体中进入,因而在治疗慢阻肺并呼吸衰竭患者效果比传统的治疗方法更好。本研究结果表明,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观察组的心率与呼吸频率指标改善更大;观察组治疗之后的治疗效果对比,同样为观察组更优。由此可以证实无创机械通气在提高治疗效果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

综上可知,对于医院收治的处于急性期的慢阻肺并呼吸衰竭患者,可以优先考虑无创通气治疗效果,该治疗方法很显然比传统治疗效果更理想,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李福军,朱晓会,陈娟,李振涛,袁杰清.无创通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伴呼吸衰竭患者临床研究[J].中外医疗,2018,37(28):43-45.

[2]付云杰.无创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合并呼吸衰竭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34):4804-4805.

[3]王琦,杨秀芝.不同时机有创机械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并重度呼吸衰竭的疗效.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30(10):132-133.

[4]王世波,侯建华,于晓丽,潘建亮,苑克德,张艳丽,刘娜娜.家庭无创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作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28):5-6.

[5]王胜.长期家庭氧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9,16(4):158-161.

[6]张琦婉, 吴林柯. 精细化护理干预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中的效果观察[J]. 安徽医药, 2018, 22(3):573-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