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施工技术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5
/ 2

加强施工技术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

潘政平

柳州市商建建筑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广西 柳州545000

摘要:在新时期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技术管理的系列工作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对施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塑造也具有显著影响。为此,要进一步加强施工技术管理水平,确保安全生产与高质量施工,以此为企业竞争力提升提供支持。本文以此为背景,阐述了加强施工技术管理以增强企业竞争力的相关话题,论述了有效推进施工技术管理的必要性和实践思路,希望对此类工作的开展产生有效启示。

关键词:施工技术管理;施工项目;施工企业;竞争力;管理质量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日益提升,工程项目领域的技术进步引领了产业发展,同时给群众的生产生活提供了有力保障。从项目施工产业化、市场化和规范化发展的角度看,工程施工企业的有效进步来源于经营理念的革新与技术管理水平的提升,这也是企业竞争力增强的必由之路。对广大施工企业来说,如何更好地保持发展动能,提升核心竞争力,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一直以来都是管理者和经营者关注的焦点议题。从推进施工技术管理的角度入手,细化管理模式和举措,对提升企业竞争力与综合实力具有突出价值,相关议题要引发足够重视。

一、强化施工技术管理以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必要性

随着近年来我国工程施工产业化与市场化进程的提速,工程施工企业的定位和功能发生了显著变化,这一点集中体现在施工技术的应用和组织、管理等多个层面。其中,施工技术管理水平的提高有力带动了施工企业的积极发展,为企业竞争力的培育创造了良好契机。比如,通过现代化的技术管理模块和组织设计,围绕施工项目开展精细化管理,对施工工艺、技术试验、技术核定、技术检查等内容进行细致管理和督查,确保万无一失,能够为工程施工的进度和质量提供坚实保障。

可以说,有效的施工技术管理能够增强企业的管理水平,为施工项目的如期完成和高质量竣工创造条件,这也是施工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来源。从企业管理者与执行人员的角度来说,不断增强施工技术管理能力,运用制度化、智能化和数字化等综合手段推进管理,防范风险隐患,对消除企业发展的不利因素十分必要,对企业竞争力的培育也是十分必要的。总之,要充分认识到施工技术管理的现实功能,增强施工企业发展后劲和动能,在保质保量完成施工项目的过程中塑造企业竞争力,提升企业综合发展质量。

二、加强施工技术管理以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实践思路

从施工项目的具体操作入手,着力强化施工技术管理工作,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支撑性作用。为此,要细化施工技术管理举措和方案,不断优化工作流程,确保管理质量平稳提升。

1.健全管理制度,细化技术管理模块

制度化的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工作的基石,也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保障。完善的规章制度能够增强企业的行动能力、管理水平和内控能力,杜绝各类风险隐患的出现,对企业的平稳运行具有支撑性作用。为此,要高度重视管理制度建设和完善的议题,从施工企业的需求入手,围绕施工技术管理的特点和实际情况,细化技术管理的模块与方法,在强化落实中提高管理韧性,杜绝管理风险,增强企业施工水平。如,结合现场施工技术管理的要求,制定、完善《现场施工技术团队管理规章》《施工现场技术标准与规范》《现场施工技术管理条例》《现场施工技术设备与器械管理细则》等,形成一体化的制度模块,将其作为施工现场技术管理的依托和根据,并在严格执行和落实中体现实效。

此外,要围绕技术管理的特点制定临时性、应需型的制度和规章,真正做到有规可依,满足制度化技术管理要求,为施工运行创造条件,如,根据施工项目不同子项目的需要,结合施工材料与设备的管理要求,完善施工项目材料与设备的检验制度,健全技术督查制度,对保证项目所用的材料、构件、零配件和设备的质量进行有效管理,确保材料、设备与施工器械能够符合标准,真正满足施工进度要求,实现保质保量的基本目标。施工项目部的管理者要高度重视制度建设与完善的议题,将其视为施工企业竞争力的一部分,在紧抓落实中体现实效,促进施工技术管理再上新台阶。要强化制度监督与修订,确保制度化管理不断更新,促进施工项目的安全有序推进。

2.打造高水平管理团队,塑造管理闭环

人员是施工企业竞争力的核心资源,也是施工技术管理的重要载体。围绕人员管理和队伍建设的需求,施工企业要保持高度重视,提升管理技术化水平,打造高素质的管理队伍,实现项目管理闭环。尤其是从施工项目的具体情况入手,切实增强管理团队的技术能力和执行力,落实技术管理章程与要求,在项目运行范围内提升施工能力与质量水平,按标准和规范完成施工任务。施工项目部要开展队伍建设和团队塑造,增强制度引领、文化引领的能力,在管理闭环的打造中体现功能性,增强施工技术管理的延续性和一致性。

如,在工程施工的质量检查及验收技术管理中,要结合质量检查、督导和验收的需求,建立专业化的班组与团队,针对此类工作开展全流程督查,确保质量检查与验收符合技术规范,满足安全生产与质量标准。比如,质量检查与验收团队要针对工程预检、工程隐检、工程分阶段验收、单位工程竣工检查与验收、分项工程交接检查验收等环节开展针对性督导,从检查、验收、反馈、总结、督导等各个环节入手,展现技术性管理的功能,为施工项目“把脉导航”,增强施工的质量水平,消除各类隐性风险,确保安全与高效。可以说,高水平的施工技术管理团队建设在施工企业竞争力培育中具有突出价值,对管理闭环形成与施工质量维持都具有突出作用,要引发足够关切,并有效落实在施工技术管理各环节中。

3.推进信息化管理,提升管理含金量

毋庸讳言,在当前的信息化背景下,施工企业的技术管理工作有赖于各种新型技术的加持和运用。尤其是以信息化技术为核心的举措在施工技术管理中的作用十分突出,对施工项目的稳步运行和质量保障也具有显著价值。比如,自动化技术、多媒体技术、大数据技术、智能AI技术等现代化技术,在施工质量管理、优化组织流程、消除施工技术隐患等工作中发挥着功能性作用,也给施工技术管理人员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性武器”。因此,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为增强施工管理“含金量”发挥了支撑性作用,对更好地维持管理水准具有驱动作用。要依托现有技术,不断改进施工技术管理模式,消除人为管理的风险隐患,提高自动化与智能化水平,为施工推进创造良性条件。

如,在施工项目的技术指标经济分析和评价过程中,现代智能化系统和数字化资源库能够产生集成作用,利用现代数学模型开展精确分析,帮助工程项目部得到有效信息和结论,对更好地改进施工方案、优化组织流程具有参考性价值。再如,施工现场技术的核定和评价,也可以依托数字化技术进行进行精准核查,这样可以规避人为核定与评价的短板,提升核定与评价工作的准确度、客观性,对更好地保障施工质量具有显著作用。总的来说,从工程施工企业长远发展的视角入手,推进信息化施工技术管理,对企业开展自上而下的信息化改造,无疑是管理含金量提升的过程,也是企业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三、结束语

综合而言,随着工程项目施工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受到人们关注,施工企业技术管理的有效落实和细化也逐步引发重视。施工企业要保持对技术管理的有效投入,借助制度化管理、技术性管理、信息化改造与高水平团队建设等方式,增强技术管理质量,促进施工企业竞争力的培育,为高质量项目施工提供支撑。

参考文献:

[1]吴桂玉.建筑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施工技术管理探讨[J].建筑与装饰.2019,(14):114,117.

[2]许娟,张霆.加强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建议[J].智能建筑与工程机械.2022,4(1):1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