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废弹药销毁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5
/ 2

报废弹药销毁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刘敬虎

91576部队  浙江宁波  315020

摘要:在深入分析报废弹药销毁工作重要意义的基础上,剖析了当前报废弹药销毁处理的工作现状与矛盾问题,并从组织领导、人员选培、技术攻关、设备更新、军民融合等方面提出了工作建议和对策措施。

关键词:报废弹药;销毁;问题;对策

报废弹药销毁工作,事关官兵的生命安全,直接关系到部队基层的安全稳定与全面建设。如何及时销毁报废弹药,高效清除安全隐患,定期清理有限库存容,既是提升部队战斗力的重要举措之一,也是加强部队保障力生成模式转变的必由之路。加强报废弹药的清理与销毁,认真研究解决各种问题的对策,对确保部队弹药安全储存、良性循环和可靠保障,以及部队战斗力形成和社会安全稳定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当前报废弹药销毁处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专业人才数量有限,专业技能培训不足

一是报废弹药销毁人才队伍力量不足。随着军队改革的落地生根,原有的工作力量缩减,以往依靠干部全程计划、一线指挥的“保姆式”管理模式发生转变,业务人员特别是士官队伍能力素质与新使命、新任务、新要求、新情况不匹配的现象比较突出。一方面精通报废弹药销毁的专家型人才极少,另一方面弹药仓库每年零星报废弹药销毁任务有限,时间锻炼机会少,熟悉报废弹药销毁的操作人才少。

二是专业技术培训不到位,基础薄弱。弹药仓库对报废弹药销毁专业技术兵的培训一般选在执行任务前临时培训,现训现用。这种培训模式,对简单易操作尚可,但对一些复杂的操作,如火工品、元件的分解拆卸等操作,就需要大量专业基础知识积累,短期培训往往难以奏效。同时,一些官兵主动学习专业知识的意识不强,对所管装备的基本型号、性能、生产年份不清楚、操作流程不规范,维护保养不到位等情况突出。

(二)弹药销毁机具老旧,机动销毁装备单一

一是弹药销毁机具型号老旧,缺乏统一标准。近年来,销毁机构几乎没有统一组织专用机具设备更新换代。目前在用的设备,普遍超过可靠使用年限,且基本停留在机械化、半机械化状态,自动化程度低,人弹接触频繁,安全隐患大。另外,子母弹、火箭筒云爆弹等新结构弹药销毁处理技术手段不足,甚至有的是空白。各销毁大队销毁方式五花八门,有的烧、有的切、有的直接锻压、还有的是熔炼,各自为战,各显神通。

二是机动销毁装备单一,火炸药销毁比较粗放。深度销毁仅可使用拖挂式火工品烧毁炉对枪弹、引信和底火等实施烧毁处理,工作效率低、污染环境大、机动能力差,与隔离型、本安型、无人化目标还有很大差距。目前,引信、底火、火工品以及回收的火药、炸药等含能元件主要采取烧毁、炸毁处理,国内尚未形成转化应用能力。销毁过程中,往往是“先污染、后治理”、“边污染边治理”,与绿色销毁目标还有很大差距。

(三)安全风险意识不强,风险评估不够充分

一是安全风险意识亟待提高强化。有的想当然,认为自己从事销毁工作多次,经验丰富、操作水平高,不会有问题;个别领导对官兵思想变化的特点规律掌握不够,缺乏应有的教育疏导,没有对家庭变故、夫妻感情、子女入学、生活困难等可能导致不安全因素引起足够重视,内部防控有漏洞;有的领导干部思想观念、工作责任心、领导方法不能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在解决重点难点问题上缺乏行之有效的办法,存在等靠思想,不能主动作为,致使问题久拖未决;对安全形势分析简单应付,缺乏针对性,对重难点问题分析不透彻;安全教育照本宣科,没有紧密结合官兵思想实际。

二是安全风险评估不够准确有效。在工作任务中,一些领导干部、骨干对风险的研判缺少科学的分析、详实的数据,以凭感觉、想当然的态度闭门造车,没有调研和论证,存在应付的思想。对分析预测、技术检测、模拟试验、拆分旋卸、烧毁作业、运输投炉等环节潜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不透,制定规避风险、消除危害的应对措施不实,编印弹药销毁处理作业安全手册不全,没有做到评估全面、准备充分、防范到位。

二、做好报废弹药销毁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搞好顶层设计

欧美、俄罗斯等国家都在国家国防部门下设有专门机构,对销毁工作进行统管统筹。军改前,我军主要是原总装通保部主管全军销毁工作。军改后,武器弹药销毁处理过程中出现了职能交叉、运行不畅、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建议加强顶层设计,成立专管部门,理顺职能关系,畅通管理链路,形成“退役即移交、移交速处理、处理有专管”的良好销毁运转模式,实现报废武器弹药销毁体系建设新发展。要组成专门小组负责报废弹药绿色无害化处理建设发展,统筹规划建设项目,加强建设项目的指导、审批和经费保障。由军内外专家组成项目技术指导小组,科学遴选建设发展项目,搞好立项、技术方案、结题等关键环节的评审,加强项目进度监督、技术力量的整合和协助解决技术难点问题。

(二)更新销毁理念,加强技术攻关

要充分借鉴欧美发达国家先进技术经验,更新销毁技术,积极探索新工艺、新手段,下决心大力引进国外先进设备,着力发展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技术,重视绿色环保再利用,实现人机隔离无人化,不断推动报废武器弹药销毁处理能力迈向新台阶。要充分发挥已有的技术优势和经验,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平台,积极寻求技术联合,通过优势互补,在某一技术领域及技术群采用集成技术,谋求重点突破。要调配力量,协助联合,依托军内外科研力量,开展理论与技术研究,针对重难点问题和关键技术,加大科研攻关投入力度,实现理论的创新和技术的突破。

(三)严格人员选培,强化责任分工

对于一线作业人员,要着重技能培训,做到流程规范,操作准确,不得随意调整岗位,确实需要调整的必须严格进行岗前再培训,包括对设备的操作和对弹药的搬运、分解、堆码等。对一线的组织指挥人员,要着重培训销毁工艺流程和掌握安全要求,要具有发现问题、指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要自觉把法规制度作为安全销毁的基本遵循和根本保证。健全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负专责、现场领导负首责和作业人员负具体责任的责任网络,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把职责任务明确到具体单位、具体部门、具体岗位、具体人员。实施定人、定位、定责,做到谁主管谁负责、谁组织谁负责、谁签字谁负责、谁在场谁负责,形成依次相连、无缝衔接的责任链条。

(四)加快设备更新,突出机动能力

应进一步发展机械拆分技术和设备,应用自动化控制、机器人技术,大力发展远程监控、无人值守、自动操作的拆解技术和设备,提高分解拆卸自动化、智能化作业技术水平,提高安全性和作业效率。要加大专业人才培养力度,研制先进的应急机动销毁设备,配套成熟的应急处置手段,确保平时可实施各类事故弹药、战争遗弃弹药、危险爆炸物品等应急处置的技术支援,战时可保障危险品弹药清理等战场管理活动,切实提高报废武器弹药销毁机构的保障能力。

(五)深化军民融合,提高综合效益

注重依托装备承研承制方、国防工业部门、地方企业工厂、科研院所等各方的技术优势和产业化力量,灵活采用返厂委托销毁处理方式,着力提高报废武器弹药销毁处理能力和综合效益。要站在军民融合战略高度,从国家和军队顶层统筹报废弹药销毁机构的布局和整合,站在各方利益的共振点上,运用市场手段来探索构建报废弹药销毁行业合作共赢之路,提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联系方式:

叶文:国防大学联合勤务学院副教授,电话:13325168747,邮箱:yw97112@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