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5
/ 2

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任红霞

山西省霍州市鼓楼办第二小学

【摘要】创新是发展的动力,创新能力是不可或缺的能力。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必须从小培养。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阶段。语文课程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课程。只有学好汉语,掌握语言文化,学生才能学好其他学科。教师需要把培养创新思维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使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进行创新,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新思维;教学策略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在教学中我们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也越来越重视,因此我们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应当对学生和自我都提高要求,加强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此期间,社会和国家对我们培养具有创新型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适当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教授方法上我们应尽力借助多媒体的有效工具使得学习的内容及其方式多样化,以此来激发学生对学习不同知识的兴趣,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能够对事物产生好奇心,促使他们在好奇中探索和发现,从而增强孩子思维的活跃度和发散度。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意义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人人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语文阅读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可以激起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只有对阅读感兴趣,学生才会爱上阅读,才会去阅读更多的文章,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学生对阅读的文章进行联想,更熟练地掌握阅读的方法技巧,还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

(二)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注重培养和锻炼小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采用创新性教学理念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可以发散学生思维,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进而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策略

(一)创新教学方式

当下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目前阅读处于碎片化、多元化的方向,因此教师要积极顺应时代变革,在整体教学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听觉、视觉的双重刺激,利用画面和声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想象力,完成对整体画面的构建,为学生的想象提供基础。

例如,教师讲解人教版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课文主要是描写西沙群岛的风景,并记叙了岛上的英雄儿女保卫西沙群岛的故事。整篇文章情景结合,语言动人。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可以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现西沙群岛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借助优美的图片,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增强学生对整篇文章的兴趣,引导学生去阅读、去体会、去感悟。

(二)鼓励学生不断创作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高级表现形式。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取一定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多姿多彩的文字世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学生在反复阅读过程中掌握不同文本的特点,了解不同作者的文字运用风格,同时也学会了谋篇布局。

例如,教师讲解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的第四单元,该单元大多以童话故事为主。教师讲解完《不会叫的狗》后,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想象之后的对话是怎么样的。通过再次创作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要给予学生想象空间,要求学生做汇报发言。教师要及时肯定学生的发散思维,给予学生鼓励的目光,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奠定基础。同时在续写过程中,教师要对想象、创新和胡编乱造进行区别,借助文章内部的逻辑,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提问、主动思考,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让学生在预习中独立思考,带着问题阅读文章并发现答案。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学生会对文章产生一个新的理解,从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与想象力。

例如,讲解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的《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题目,带着问题阅读题目,为什么这个老屋总也倒不了?你认为这个老屋是什么样的?会存在总也倒不了的老屋子吗?在阅读完文章后,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讨论,带着问题去理解文章。同时,阅读结束后,教师应该促使学生主动去思考,再次揣摩老屋、小蜘蛛等不同的形象,提高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能力。

(四)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小学语文课本内容大多来源于生活,与生活息息相关。所以,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一定要教会学生把学习与生活实际相融合,让生活走入课本,让课本作用于生活,把生活中的实际感悟转化为对语文课文的感悟。

例如,教师在讲解《找春天》这篇课文时,一定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春天”,对生活进行观察,并把自己的观察结果与课文所描绘的内容进行比较,查找重合与互补的部分,这样就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加全面真实地掌握春天的特征。教师也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带领学生走出教室,真实地感受“春天”的到来,并让学生记录春天的变化,然后把自己的观察结果在课堂上进行分享,让学生在分享中加深对春天的理解与感悟。通过生活实例,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实现课本知识与生活的深度融合,促进小学生对课文感悟能力的不断提升。

三、结语

总而言之,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促使人们越来越注重对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创新能力对于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创新思维能力便是一个前提,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当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努力并积极探索每个孩子不同的思维特点,帮助他们发展,打破他们内心原有的枷锁。我们应当加以鼓励孩子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和理解问题,我始终认为我们精心培育的每一朵花都将从不同意义上绽放,每一朵花都将不同凡响,这才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对孩子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本质所在,也是我们教育的初心所在。

参考文献

[1]牟继兰.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研究[J].文理导航, 2021(15):1.

[2]陈岩.浅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策略[J].东西南北:教育, 2021(11):1.

[3]马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与想象力的培养[J].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