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的措施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4
/ 2

强化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的措施分析

汪艳云

广西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自然资源局  542700

摘要:为了探究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措施,笔者首先阐述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的重要性,之后以广西地区为例,给出该地区动植物保护管理的经验和不足,发现:保护野生动植物可以使得生物链循环系统不被破坏,通过拯救濒危物种,营造良好的生态系统,但是在保护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一定不足之处。因此林业部门和相关人员应该提高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的宣传力度,完善跟踪监测手段,不断加快自然保护区建设,加大执法力度。

关键字:野生动植物;广西;重要性;自然保护区;执法

广西是我国野生动植物分布最多的地区之一,陆生野生动物种类居全国第二位,生物多样性丰富度居全国第三位,陆地自然生态系统类型多样,并且该地区湿地面积较大,可以为野生动植物提供栖息场所。截止到2021年,该地区共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78个,基本形成功能完备、类型多样、布局合理的自然保护区网络,为当地生态建设提供重要基础。

一、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的重要性

野生动植物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宝贵财富[1]。但是在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下,人们对自然资源的开采、砍伐、利用呈现“过度”状态,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威胁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环境。而实施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策略,可以拯救濒危物种,避免动植物资源急剧减少,保护动植物丰富的遗传基因多样性。再加之,自然界是由许多复杂的生态系统构成的,保护野生动植物数量,避免其大规模减少,可以维持自然界的相对稳定,使得生物链循环系统不被破坏,同时也可以为生命科学、生物研究、物种起源等科研事业增添活力,从这一层面来讲,加大野生动植物保护力度,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

二、广西地区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的经验和不足

广西地区经过多年探索,野生动植物拯救工作取得一定成效,相关林业部门制定工作计划,建立动物栖息地管理站,并实施天保工程,严抓退耕还林、退耕还草、退耕还湿地项目,为野生动植物提供赖以生存的家园;同时也构建野生动物繁殖体系,促进野生种群的发展,建立自然保护区,尤其在生态脆弱区,可以加强林业资源的保护,平衡好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但是在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一定难点,比如:1.各部门之间配合度不强,及时各级林业部门可以认识到野生动植物保护的重要性,但是其与农业部门、基层乡镇政府、执法部门之间难以形成有机统一的工作网络;2.基层单位配备的专家和野生动植物研究学者数量不够充分,因此在日常工作中存在滞后性,违法砍伐、偷盗、捕捞、捕猎的行为难以得到遏制,法律法规的执行度不够深入;3.公众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意识和爱护意识不够,对该种资源的归属权和所属权不够明晰,可能将国家公共资源占为己有,造成部分物种的流失。

三、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的强化措施

(一)提高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的宣传力度,减少杀害

为了避免违法宰杀野生动物的现象发生,笔者建议相关部门应该做好宣传工作,比如广西地区启动野生动植物保护宣传月,打造野生动植物保护主题沙龙,以“提高保护意识,打击非法贸易”为主旨,开展野生动植物科普知识讲座,主要从形式上和内容上,对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进行宣传。其中,从形式从上讲,各级林业部门、执法部门利用新媒体、短视频平台,向群众普及野生动植物保护与管理的重要性,并且在社区宣传栏、大中小学校教育、大型农贸市场、大型花鸟市场中开展相应警示教育活动。此外,自治区党委、政府应该高度重视野生动物保护工作,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严格落实疫情期间野生动物管控要求,全面强化野生动物管理,利用“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日”、“世界湿地保护日”等特殊日期,积极宣传《野生动物保护法》。也可以利用“爱鸟周”,宣传《濒危野生动植物进出口管理条例》,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普法活动,让普法、科普宣传走进学区、景区;同时,自治区也可以组建宣传教育工作组,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制定针对性的宣传教育工作方案,营造良好的野生动植物保护的社会氛围,也能够为大陆生物交流和候鸟迁徙提供重要通道。

(二)不断加快自然保护区建设,完善跟踪监测手段

全区林业部门和其他相关机关单位应该开展和建设标准化、规范化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保护基地[2]。财政部门统一安排资金,不断完善栖息地网络体系,比如广西建立不同类型的自然保护地共224处,有效保护了全区90%以上种类的物种,为众多珍稀濒危物种提供生存栖息场所,拯救了冠斑犀鸟、东黑冠长臂猿、白头叶猴、瑶山鳄蜥等濒危野生动物,并做好野生濒危树种的调查与统计工作,比如叉叶苏铁、元宝山冷杉、华南五针松、长叶竹柏、大果木莲等。各级单位应该编制保护措施,利用大数据、可视化技术,对野生动物的行踪、野生植物对的生物学性状进行及时监测,可以有效对野生的动植物贩卖进行调查取证和打击,实时地观察野生动物与定居点之间的距离,避免人类与野生动物冲突事件发生,工作人员也可以使用智能技术发送警报和通知,减少偷猎案件发生率,通过该种技术,加强自然保护区应急处置能力。在必要时调研人员应该及时开展实地勘察,加强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构建边境野生动物联防联控体系,依法开展野生动物疫病检测,并将已恢复健康的动物重新放归野外,做好监测记录,严格落实有关文件规定,及时阻断传播途径,最终形成全社会参与的综合防治格局。

(三)加大执法力度,做好保护管理队伍建设

各级单位应该全面强化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全面禁止和惩治食用野生动物[3]。组织开展非法贩卖野生动物清查行动,严厉打击非法野生动物交易行为,相关执法机关单位应该在野生动物养殖场、农贸市场对出售、购买、运输、寄递野生动物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立案查处野生动物非法交易,通过该种执法方式,禁止任何形式的野生动物交易和转运,在必要时可以全面暂停涉及野生动物行政许可审批。同时,相关部门还应该查处涉及野生动物的虚假违法广告,下架涉及网络销售野生动物链接,促使电商平台积极响应野生动物保护与管理工作,提高商家、商户配合度。最后,应该加强机构队伍建设,依照《野生动物保护法》、《森林法》等相关内容,增强其依法履职能力和水平,切实落实野生动植物保护职责,做好专业人才培养,树立专业化、年轻化、素质高的基层执法队伍,把法律的要求落到实处,对违法犯罪行为起到良好的遏制作用,真正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进一步增强为民服务意识,通过学习培训和进修,提升野生动植物保护与管理的工作积极性,确保全面高效开展工作,促进野生动植物保护事业的长足发展。

结束语:综上所述,要想提升野生动植物保护和管理工作实效性,相关部门应该加大执法力度,全面禁止和惩治食用野生动物,切实落实野生动植物保护职责,不断完善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网络体系,及时向群众普及野生动植物保护与管理的重要性,组建宣传教育工作组,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制订针对性的宣传教育工作方案,做好野生濒危树种的调查与统计工作,构建边境野生动物联防联控体系,依法开展野生动物疫病检测。

参考文献:

[1]况绍祥,杨长志,涂晓斌,邹畅林,舒惠理,黄秒根,汪志如.鄱阳湖野生白鹤的救护及异地放归监测初步研究[J].野生动物学报,2020,41(01):207-210.

[2]张涵,黎夏,石洪,刘晓娟.基于倾向得分匹配方法的中国自然保护区缓解人类活动压力评估[J].地理学报,2021,76(03):680-693.

[3]王静,王成蓉,樊小凤.厚植生态优势  绘就大美画卷——档案助力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J].档案与建设,2020,000(12):68-6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