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规划体系下村庄规划要点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3
/ 2

国土规划体系下村庄规划要点分析

依斯木汗·哈得力别克

新疆阿勒泰福海阔克阿尕什乡 新疆阿勒泰 836401

摘要:以乡村振兴战略激发乡村活力,实现共同富裕对于后城市化时代乡村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结合村庄规划核心思想和要求,提出了新时代背景下实现村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服务普惠,风貌美丽,治理现代”的基本策略,并结合未来乡村的基本思路,对实现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提出了村庄规划要点。 

关键词:规划体系;村庄规划;问题及策略

引言:我国社会经济在现代科学技术的推动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新时期国土规划层面,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应该立足于基础设施建设,开展重大工程项目,深入研究农村特色,为区域经济提供可持续发展。从管理者的角度来看,要明确农村经济发展目标,有针对性地推进积极的工作发展,不断优化现有结构体系,密切关注当前生态环保型城镇发展战略,进而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一、村庄规划原则

第一,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改善人居环境,切实解决农民生存空间和生活环境问题;二是要因地制宜,研究振兴该村历史文化遗产特色产业。促进村内产区建设和发展。三要融入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尊重生态适宜性原则,积极开展乡村建设工作,以“务实思维”维护乡村生态安全典范。

二、村庄规划中面临的问题

(一) 人口外流严重,多数农村持续衰败

当前,我国国土规划体系内的农村规划受到城市化进程的影响。城市经济水平的提高导致农村地区劳动力流失严重。许多农民迁移到发达城市寻找更多发展机会。这直接导致了农村地区就业以及创业人数不足,农村人口纷纷涌入城市。大多数农村地区出现经济低迷,对于农村人口结构来说,存在大量“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再加上刚毕业的大学生为了寻找更好的发展平台,留在了大城市,年轻人才外流问题也日益突出[1]

(二)全局规划不够科学合理

从当前乡村空间规划的发展方向来看,可以从总体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总体概念主要分为实施地点、分布区域、总体规模和最终目的地等。为了提供完整的基础设施,供水和供电系统必须满足村民们的需求。村庄基础设施包括基本住宅和公共设施的分布、土地利用规划和相关绩效指标,村庄规划的主要任务是建设区域内的空间整体规划,从全局角度进行合理规划布局。但是,其他非建设用地的管理极不完善,受到一定的限制,导致部分土地资源被浪费严重。

(三)编制单位技术水平不高,质量难以保障

目前,我国在编制村庄规划时,也存在对编制村庄规划单位的制约和牵制不够的问题。虽然空间规划制度和国家政策明确提出要促进公民参与,但相关资质缺少科学、严格的统一规定,资质管理不够严谨,导致非专业规划编制人员混入其中。 规划编制组或单位在未全面掌握村庄规划的情况下参与村规划的编制,导致村规划编制水平良莠不齐,严重影响编制成果和质量。

(四)各地区缺少对村庄规划的全面认识

目前,在编制村庄规划时,需要掌握村庄规划的详细真实数据。不过,由于不少地方的农户对村镇规划的了解不足,对村镇规划的具体目标也缺乏清晰的了解,再加上对村镇规划的具体功能又不熟悉。所以,在村镇规划的具体制定与执行的实际过程中无法起到应有的效果,整体运行和实施在过程中造成了一定的阻力和困难。

三、新时代村庄规划的具体策略

(一)坚持因地制宜原则,先分类,后规划

为确保村庄规划科学合理,在新时代国土规划背景下,需要始终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村庄实际状况,综合考虑郊区一体化的实际情况,通过制定科学完善的土地分类标准,建立统一的土地分类标准和村级国土规划分类机构,并在此基础上,努力提升乡村空间规划的效能和总体水平。积极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落实。现有的土地划分规范和分级系统的建立,应当以传统划分标准为基础。在传统划分指南的基础上,根据传统分类土地指南所制定的实际状况,去除传统分类土地指引中可能与当前新时代发展不相关的部分,并选择符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利条件,作为完善和优化土地分类标准的根本准则,需要尽最大努力发挥农村土地分类标准,尤其是新增分类细化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其中,要实现乡村发展规划问题合理缓解,就必须精准确定地方特点。加大力度保留拥有独特人文环境的传统村落,把地方特色发展和乡村规划加以有机融合,乡村规划部门要针对乡村发展状况和实际生活生产需求,进行相关搬迁移居等工作,特别注重住区的改善,加强农村环境的美化。

(二)制定村规单位准入制度,保障编制水平

为实现空间规划体系的完善和有效实施,需要搞好村级规划单位准入制度,积极落实编制单位准入制度,严格控制编制水平和实效性。村庄规划的编制由城市管理部门组织,并确定责任主体。村庄规划数据库的创建和数据的更新应该实现统一的管理。同时,要及时更新规划编制方案,根据各村庄实际发展状况,进行单独使用。在提升编制水平的前提下,还需要具备相应资质的企业和机构、高校以及熟悉村庄建设的相关企业积极参与村庄规划编制工作。

(三)国家出台配套政策,保障村庄规划发挥其作用

乡村振兴是国家和政府高度重视的重要工作,也是为积极解决“三农”问题而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这是全力保障乡村振兴和建设小康社会的有力支撑。为此,国家还必须制定相应的政策,并会同各级地方政府密切监督和落实,确保乡村规划政策能够发挥应有的价值和作用。政策的实施要能够协调农村发展目标,积极满足总体规划要求。制定农村发展和保护目标,落实各项控制标杆,同时注重全区耕地规划和永久助力农业区保护,落实新增核心任务,坚守耕地红线。要商定基础设施和主要公用事业的选址要求,因地制宜明确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的选址要求、范围和标准,统筹规划基础设施和供电网络建设。建设覆盖全村庄的服务设施,包括城乡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合理规划农村住房布局,科学划定建筑建设范围,因地制宜提出住房建设规划设计要求。农村建设按照环境原则,加强历史遗产.和文化遗产保护,以及工业发展空间、村庄安全和自然灾害保护。

(四)村庄规划编制应以目标导向、问题导向为主轴

根据新时代的空间规划体系,村庄规划要为村庄整体振兴作出贡献,积极解决当前村庄存在的问题和一些不足之处,积极满足更高的规划要求,并与未来的改善相结合。村庄规划系统需要不断协调各种空间矛盾,坚持以目标为导向、以问题为导向,积极开展多维度、一体化的实操村庄规划,打造具有高度可行性的规划方案。作为试点村庄的选择,通常情况下要选择条件最好、具有特色、风格最好的村庄。通过分析现状,解读规划政策措施,精心绘制底图,认真考虑村民调查结果,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内容相关的顶层设计目标。其主要包括总体规划、产业发展、环境保护与再开发、智能建筑用地规划、土地复垦、植物保护、风貌管控以及耕地和耕地保护作为基本规划目标和公共服务。市政建设、综合防灾等最新动态是实现乡村更新、环境优先、多规融合目标的根本保障。这些内容将作为未来村庄规划系统改进和发展的一部分[2]

(五)挖掘村庄特色,保护传统风貌

责任部门要正确定位农村经济振兴过程中环境破坏严重、盲目模仿国外建设方案等问题,不断完善监管策略,加强对指定环境和文化景观的保护。 在乡村振兴的发展阶段,要注意保留原有生态面貌和地方特色文化。此外,在保护当地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引进适合区域经济发展的企业,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农村经济。

结论:通过文章分析得知,从我国目前的国土规划来看,农村规划具有重要的决定性作用。在农村规划中需要重视人的主导地位,相应的措施是在有关条例的指导下,具体适应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细化分类标准,制定综合规划,加强规划公司组织管理,不断提高整体水平。工作规划要明确目标,及时发现问题,同时也要不断提高现有员工的综合素质,推动地方农业深层次发展,大力发展区域经济,带动地方农民就业,为农民创造巨大经济效益,共同支持自然生态环境持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崔宠.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美丽乡村规划探讨[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2,33(02):35-37.

[2]付诗帆.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乡村振兴规划探讨[J].城市住宅,2021,28(S1):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