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实践力视域下的校外地理课程资源开发--以安庆市菱湖公园植物调查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3
/ 3

地理实践力视域下的校外地理课程资源开发--以安庆市菱湖公园植物调查为例

余维1,姚晨阳2,,倪琳2

1安庆石化第一中学,安徽 安庆 246000;2.安庆师范大学 资源环境学院,安徽 安庆 246133

摘要地理实践力是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外地理课程资源开发是实现地理实践力的重要保证。以安庆市菱湖公园为研究区域,充分挖掘生活中可利用的资源,利用看图识花APP指导学生开展植物调查活动,使学生了解植物的形态特征生长习性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力素养。

关键词:地理实践力;校外地理课程资源;植物调查

应运知识经济时代与信息社会对人才需求而生的核心素养,成为当下国际教育发展的共同目标[1]。2017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地理实践力的视域下了解和认识自然景观,可以通过开展地理实践活动来锻炼学生运用地理工具进行野外考察所具备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2]。地理实践力是理论和实际的结合点、黏合剂,它能够很好地综合体现其他三个核心素养。地理课程资源广泛蕴藏于学生生活、学校、社会以及自然中的所有有利于地理课程实施,有助于是实现地理课程教学目的的教育资源[3]。通过对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可以丰富地理课程资源结合地理实践活动的开展,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合作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1  相关概

1.1校外地理课程资源

地理课程资源是指满足地理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为实现地理教学目标所需要条件[4]校外地理课程资源内容涵盖范围广泛,是学生身边的、熟悉的、所关心的,并能够辅助地理教学活动开展的各类事物的总和[5]。本文就是以学生生活中熟悉的地理资源安庆市菱湖公园为例开展植物调查开发校外地理课程资源。

1.2 地理实践力

地理实践力指人们在考察、实验和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2]野外考察、模拟实验、社会调查等是地理学中主要的研究方法,借助地理工具、数据在模拟和演示地理实验、地理观察和测量、地理野外考察和社会调查、地理信息定位和搜索等活动中,培养实践能力与品质素养[6]地理实践力素养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行动意识行动能力,更好地在真实情境中观察和感悟地理环境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增强社会责任感。

2研究地概况

菱湖公园坐落于安徽省安庆市迎江区,环菱湖而建,占地面积38.64公顷,是安徽省建成最早的园林式公园,国家3A级景区。菱湖公园植物类型丰富多样,园内配植各类乔木50多种,2000多棵,最为常见的是蔷薇科悬铃木科、樟科、冬青科、海桐科类植物,灌木面积达7200多平方菱湖公园除了丰富的植物资源,还具有血衣亭、严凤英雕像、黄梅阁、碑馆等人文景观。园区交通便利,9路、32路、35路等公交车可以直达,安全性高,中学开发和利用校外地理课程资源最佳选择

3 地理实践力视校外地理课程资源开发

3.1调查前期准备工作

3.1.1 知识准备

首先教师通过网上查阅和搜集资料与学生进行详细的讨论,使学生对公园的基本信息有所掌握。其次通过多次的实地勘察,制作一份详细的路线图并标出聚集地的位置以及公园的重要设施。

3.1.2 物品准备

每位学生配备地图一份、手机一部、携带5张菱湖公园植物调查表,医疗应急物资、绳子、救生圈、救生衣等急救落水等装置。

3.1.3 人员准备

学生进行分组、选定小组组长以及每小组需要一名安全员与老师进行联系,确定每个小组的任务量,以及每位小组成员内部的任务划分,对应急情况进行演练。既要保证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以及学生的调查的科学性,又要保证每位同学身心健康。

3.2安全准备守则

1)各小组成员需要紧密团结,遇到紧急事件向每小组内的安全老师汇报,听从指挥、不擅自离队。

(2)注意交通安全,禁止在道路上追逐打闹。

(3)严禁在湖边玩耍、涉

(4)采摘标本需注意避免破坏植物的正常生长

4实施过程

4.1调查内容与方法

4.1.1 调查内容

调查菱湖公园植物(乔木、灌木以及藤本植物)的种数、数量、生长习性、和形态特征,然后进行分类、鉴定,在此基础上进行统计和分析

4.1.2 调查方法

采用实地调查法、借助看图识花APP调查路线上植物的名称、颜色、形态、类别,并记录在野外实践调查表--植物中。看图识花APP是通过对植物进行拍照上传到软件上,分析得出植物的名称和类别,拥有识别准备、识别速度快的特点。学生将调查表上所记录的植物进行整合,教师组织学生对记录植物进行文献查询,了解植物的生长与分布以及部分绿化栽培植物与野生植物之间的对比,将其编写成报告记录。

4.2实践调查阶段

各小组按照事先安排的调查路线开展植物调查,统计植物的种类,并通过植物上所携带的标识牌来记录植物的信息,将所得到信息记录在1中,对待识别不出的植物且并无标识牌说明的植物,借助手机中的

看图识花APP来进行识别和记录,在路线图中标出所在位置和拍摄照片。最后小组进行汇总和讨论。   

1菱湖公园植物调查表

野外实践调查表--植物

名称:

类型:乔木灌木草本藤本

(贴图)

地理分布:

形态特征:

生长习性:

总结:

4.3影响植物的生长的因素分析

学生查阅资料后,将所填写的表格汇总,挑选出具有代表性的植物和表格进行分析不同的植物生长的环境不同,植物的生长状况也不同,在菱湖公园中多数植物是人工引进种植能够更好解释不同环境植物的生长状况,更加直观的使学生明白环境对植物生长中的作用。

表2 野外实践调查表

野外实践调查表--悬铃木生长地不同

名称:悬铃木

类型:乔木灌木草本

C:\Users\ycy1998\Desktop\待删IMG_20210315_175828.jpg

地理分布:悬铃木主要分布于东南欧、印度以及美洲,我们所记录的是位于菱湖公园主干道的悬铃木。

形态特征:

落叶大乔木,高度35米。枝条开展,树冠广阔。树皮灰白光滑。

生长习性:

喜光、喜湿润温暖气候,较耐寒。抗污染能力强,叶片具有吸收有毒气体等作用。

总结:

调查的悬铃木大都位于过道两边,调查时室外气温仅为10摄氏度,很多悬铃木大都未生长树叶,因悬铃木的吸收有毒气体、净化环境的作用,被广泛的种植在道路两边。

生长地不同悬铃木的生长状态亦不相同,由于季节原因本次调查的悬铃木树叶稀少,且树皮表面出现了裂痕,悬铃木的高度差异较大,靠近公园主干道的悬铃木树皮表面裂痕严重,且人工修剪旁枝导致悬铃木瘦高,小道边的悬铃木为了遮阴,人工修剪较为低矮调查中发现主干道旁悬铃木周围的土壤板结严重可见行人的活动会对悬铃木的生长产生影响。

表3 野外实践调查表

野外实践调查表--樱花的向光性

名称:樱花

类型:乔木灌木草本

C:\Users\ycy1998\Desktop\待删IMG_20210315_175214.jpg

地理分布:樱属植物类型广泛、主要种类分布在中国西部和西南部以及日本和朝鲜。

形态特征:

樱花是乔木,树皮暗灰色、灰色。樱花品种繁多,种类多大三百种以上。花色多为白色、粉红色,花期常在三月左右,伴随叶片开花或叶后开花。

生长习性:

樱花主要是温带、亚热带树种,在阳光和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生长更为旺盛,有一定的抵御寒冷天气的能力。

总结:

樱花的生长存在很明显的向阳性,向阳的一侧枝叶生长茂盛,开花茂密,背阴的一侧生长较为稀疏,开花较少。

大部分植物都具有向光生长的特征。本次调查过程中就可以看到植物为获得更大的生长面积,大多数的植物向阳处的枝干长度和粗细都明显优于背阴处的。安庆的气候湿润以及樱花的生长的土壤松软,有利于樱花根部的呼吸和生长,左右两侧有高大乔木遮挡使得樱花的向阳处枝干的生长优势尤为明显。

4.4《菱湖公园植物志》撰写

通过各小组植物种类调查汇总,完成菱湖公园植物调查汇总表撰写《菱湖公园植物志》。

4菱湖公园植物调查汇总表

类别

乔木

灌木

藤本

1

广玉兰(10)

紫荆

紫藤

2

构骨(6)

龟甲冬青

3

棕榈(5)

海桐(3)

4

柞木(5)

杜鹃(2)

5

香樟(15)

结香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池杉(20)

龙柏(10)

枫杨(12)

槐树(5)

悬铃木(25)

松柏(3)

雪松(1)

无患子(2)

黄连木(3)

垂柳(6)

乌柏(3)

红檵木(7)

桑树(1)

紫薇(1)

木犀(7)

樱花(8)

海棠(3)

朴树(4)

五针松(7)

红果冬青(2)

罗汉松(5)

银杏(3)

珊瑚

阔叶十大功劳(5)

薜荔(3)

绣球荚蒾(1)

南天竹(1)

含笑花(1)

卫矛(1)

夹竹桃(3)

胡颓子(2)

水杨梅(1)

小叶赤楠(4)

5反思与总结

通过开发校外地理课程资源,开展地理实践活动,是培养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此次活动借助识花软件,识别植物,进而了解植物的生活习性,公园内的分布情况,分析地理环境条件对植物生长、分布的影响,将课本知识和生活中的案例紧密结合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同时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发现问题共同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

参考文献

[1]腾珺.21世纪核心素养:国际认知及本土反思[J].教师教育学报,2016(3),2:103-110.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3]杨娅娜,李晴.地理课程资源:内涵与特征、类型与功能[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2),1:88-92.

[4]喻婷.基于高中地理课程资源开发的地理实践力培养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9.

[5]杨灿平.地理实践力视域下的本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研究——以昆明市例[D].云南师范大学,2017.

[6]周海瑛.漫谈地理实践力[J].地理教育,2015.1.

作者简介:余维(1982—),男,安徽安庆人,安庆石化第一中学,中教一级,研究方向:地理课程论。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项目“地理实践力视域下的本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研究—以安庆例”(项目编号:JK18019);安徽省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地理信息技术对提升地理实践力水平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AH201936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