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在预防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并发症的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3
/ 4

预见性护理在预防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并发症的效果观察

朱静

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233004

[摘要]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预防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并发症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通过收治2019年2月至2020年9月期间我院26例人工膝关节置换患者,随机化分为2组,每组13例患者,干预组采用预见性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7d内早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不同时段疼痛的评分、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早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干预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不同时段疼痛程度,干预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d及7d膝关节功能评分HSS干预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在预防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下肢深静脉血栓中效果显著,能够减轻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术后患肢膝关节功能,证明预见性护理能,协助临床医师更好的预防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干预;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深静脉血栓;早期并发症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predictive nursing in preventing early complications after artificial knee replacement. Methods: through treated during February 2019 to September 2020 in 26 cases of artificial knee joint replacement patients, randomly classified as two groups, each group of 13 patients, predictive nursing method is used for the intervention group, control group using conventional care, compared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postoperative early within 7 d incidence of lower extremity deep vein thrombosis, pain scores, knee function score in the different periods.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early lower limb deep vein thrombosis in intervention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P < 0.05). The pain degree of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The knee function score of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HSS) at 3d and 7d after surgery (P < 0.05). Conclusion: predictive nursing in preventing lower extremity deep vein thrombosis early after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in effect significantly, can ease the pain of patients with knee replacement level, improve the postoperative limb knee joint function, prove predictive nursing can help clinicians better prevention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nd improve the effect of surgery, is worth promoting.

Key words: predict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Total knee replacement surgery; Deep vein thrombosis; Early complication

全膝关节置换术是目前有效的关节重建手术之一[1],早期临床更关注手术技术,对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不够重视,同时也缺乏规范化的术后指导。在没有规范的术后预防措施情况下,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非常高,分别为40%~75% 和40%~84%, 造成致死性肺栓塞的几率达 0.5%~2%

[2]。疼痛将造成患者难以有效进行膝关节功能训练的障碍,因此,规范、系统及可重复性膝关节置换术后护理措施在临床工作中尤为重要。如何在膝关节置换术后给予规范化得护理措施,能够协助临床医师在药物预防的情况,改善患者术后疼痛、降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提高膝关节术后功能,提高手术效果,是临床护理工作值得探索的。本文旨在探讨预见性护理在预防人工全膝关节手术后早期并发症的临床意义,具体的内容可见下文描述,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择2019年2月至2020年9月,我院收治的26例人工膝关节置换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随机化分为干预组(预见性护理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组),两组各13例。其中观察组男1 例,女12例,平均年龄65.15岁;对照组男5例,女8例,平均年龄64.3 岁。

1.2方法

1.2.1对照组护理方式:术前给予常规检查,告知术前及术后的注意事项,包括告知患者禁食、禁水时间,告知患者家属术后如何协助护理观察患者病情,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常规功能锻炼方法,告知病人及其家属出院时如何进行功能锻炼及注意事项,遵医嘱及时复查。

1.2.2干预组护理方式:

1.2.2.1术前护理措施

根据患者术前的检查结果,对患者进行基本评估,排除其为高危人群,术前,对于合并糖尿病患者,应将其随机血糖控制在9mmol/L以下,对于合并高血压患者,应将其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同时告知患者术前禁食、禁水时间,对于存在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的患者,应加强其心理疏导,可以成功案例作为向导,缓解患者恐惧感。

术前向患者及其家属告知膝关节置换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重要性,让患者和家属充分了解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和危害性,重视预防措施的重要性和益处,让患者和家属建立积极、正确的态度,排查对深静脉血栓的恐惧和不必要的焦虑;术前一天再次重点讲解DVT 预防措施。

术前疼痛的管理,无痛病房的宣教,告知患者术后会存在手术切口的疼痛,但医疗和护理都会采用一定的措施控制疼痛,最大可能将疼痛降到最小程度。

术前向患者讲解术后功能锻炼的注意事项,术后要根据手术的情况、关节术前的活动度循序渐进的给予运动指导。

1.2.2.2术后干预性护理措施

疼痛的预防方案:术后24小时患肢冷敷加压包扎,术后静脉给予自控式镇痛泵,遵医嘱予以帕瑞昔布静脉滴注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方案:①早期活动方案 膝关节置换术后抬高患肢约20°,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全身麻醉)回病房后,主动行踝关节主动功能锻炼,患关节背伸、跖屈训练,同时行全下肢等长肌力训练(如踢军姿样),绷紧下肢肌肉需维持1至2秒钟,上述动作一组行200次以上,每组相隔时间为3小时;教会患者家属进行辅助按摩,病人家属自踝关节至髋关节关节远端由下而上(避开膝关节手术切口),用双手向大小腿轴向中心挤压大小腿肌群,促进静脉回流,每组行30次以上,每3小时练习一组。术后6小时可行主被动膝关节屈伸功能训练,循序渐进,每组30次,每天练习3组;术后7d内,以主动活动为主,包括踝关节主动背伸、跖屈运动,大小腿肌肉等长收缩,每个动作持续1秒钟,每个动作200次为1组,全天各练习4~5 组。膝关节屈伸训练每组30次,每天练习4组,所有训练均是受到统一标准培训的护士辅助指导下完成。

②弹力绷带、间歇充气加压装置 术后给予弹力绷带的绑缚维持,自足至大腿上端,维持至术后7天,护理查房需观察,并告知病人及家属注意观察弹力绷带绑缚情况,不要出现皱褶,出现皱褶要及时松开并告知护理或医师。术后第一天开始应用间歇充气加压装置,每天两次,每次30分钟。下地行走后停用间歇充气加压装置,弹力绷带在下地行走时暂时去除,卧床时继续绑缚。

③术后饮食 给予规范的术后食谱的指导,嘱家属给患者多食用高蛋白,低脂肪食物(如鸡蛋、瘦肉和鱼类),避免食用辛辣和等刺激性及油腻食物,控制盐的摄入量,控制血糖水平。鼓励多饮水,告知患者及家属多饮水的重要性,建议每日饮水或液体量2000~3000ml ,保持大便通畅。告知家属督促饮水。

④药物的预防:术后12小时遵医嘱给予低分子肝素或利伐沙班10mg口服,复查凝血五项,观察双下肢腿部肿胀情况。。

1.3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的术后不同时段的手术部位疼痛程度(                            VAS评分)、早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术后膝关节功能评分(HSS评分)。

1.4统计学处理

将疼痛评分、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病例数及膝关节功能评分的数据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疼痛的评分、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膝关节功能评分采用T检验,不同时段的                            VAS 评分的重复测量数据采用方差分析进行统计,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术后不同时间段两组患者患肢疼痛评分对比

表1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段静息状态下患肢手术部位疼痛评分比较

组别

例数(n)

术后6h

术后12h

术后24h

对照组

13

5.01 ±0.48

4.54 ±0.52

3.31 ±0.53

干预组

13

4.67 ±0.62

3.43 ±0.48

2.34 ±0.41

t值

7.793

7.865

6.239

P值

<0.05

<0.05

<0.05

干预组术后6、12、24h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对比分析

表2两组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对比

组别

例数(n)

术后3天下肢深静脉血栓(n;%)

术后7天下肢深静脉血栓(n;%)

干预组

13

0

0

对照组

13

1(7.6%)

1(7.6%)

2.3 两组患者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的比率分析

干预组术后3天及术后7天无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对照组,术后3天有1例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发生率为7.6%.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2.4两组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HSS评分结果分析

表3 两组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HSS评分对比分析

组别

例数(n)

    术后1天

   术后3天

术后7天

对照组

13

30.18 ±3.82

40.2 ±2.4

66.2 ±4.7

干预组

13

31.05 ±3.45a

49.3 ±3.9

75.3 ±2.7

t值

14.5

9.1

9.4

P值

>0.05

<0.05

<0.05

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膝关节功能无明显差异,术后第3天及7天膝关节功能HSS评分均呈不同程度提高(P<0.05),且干预组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通过上述对比性观察,预见性护理通过术前术后对膝关节置换患者系统化、规范化的护理干预,较传统的护理方式更能有效的预防膝关节置换术后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能够减轻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术后患肢膝关节功能,证明预见性护理能协助临床医师更好的预防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效果。

疼痛是患者对手术最为直接切身的感受,如果术后疼痛得到很好的控制,将降低对手术的恐惧心理,能很好的配合主动的功能锻炼,患者满意度高。全髋、膝关节置换术的主要目的是改善关节疼痛和功能,如果术后疼痛的控制效果不理想,会增加患者患肢的制动时间、增大并发症的发生率几率、降低患者的满意度同时影响术后的手术效果[3];术后急性疼痛会给患者在生理和精神上产生不利影响,也是术后长期慢性疼痛的关键危险因素之一[4]。Wylde等[5]发现:患者术后TKA休息时疼痛较THA患者更重。临床药物通过超前镇痛和多模式镇痛能有效控制手术切口的疼痛,我们在遵医嘱规范给予药物镇痛的同时,给予冰敷配合加压法护理措施,能更有效控制疼痛。

术后肢体的肿胀是由于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以及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管内液外渗到组织间隙致组织水肿肿胀[6]。有学者发现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肢肿胀进一步加重与术后隐性失血和术后血红蛋白、白蛋白低有关[7]。手术切口周围用冰冷敷结合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可有效减少渗血和炎性物质的渗出,减少手术区域的肿胀和炎性物质刺激神经末梢,降低组织和神经的敏感度,从而缓解和减轻疼痛。对比观察上述措施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几率高,所以有效的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非常重要,血流缓慢、静脉壁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三要素。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包括下肢关节的人工关节置换[8]。有学者回顾性分析1780例关节置换患者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与年龄、合并症、假体固定方式、输血、患肢术后主被动训练、防血栓药物等多种因素有[9]关。

我院实施预见性护理,其主要针对患者发病因素进行护理,术前通过控制患者基础疾病,可降低手术风险性,还可防止血管内膜受损,通过调节患者饮食,可避免高脂肪、高胆固醇过多食用出现血液黏稠度增加,而术后通过各项护理方式,可保持患者胃肠道通畅,防止腹内压增高,其可避免下肢静脉血回流受阻,同时还可增加血液流动速度,通过功能锻炼,可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加快静脉血流速度,改善血流动力学,缓解患者肢体水肿现象,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10-11]。通过制定规范的术后功能锻炼方法能有效的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为患者术后早期的功能锻炼提供重要的保障。

基于疼痛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有效控制,为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膝关节功能锻炼提供条件,能有效规范进行功能锻炼,让患者尽早的下地行动,恢复日常功能。

4结论

膝关节置换是临床较为成熟的手术技术,因膝关节病损严重影响活动功能的病患人群多。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可以有效恢复关节功能,解除疼痛,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膝关节置换术同样存在并发症。本文重点针对常见的膝关节置换术并发症进行了针对性措施的讨论,并重点介绍了术后康复护理的原则及流程,以达到从全方面预防并发症的目的。

总之,预见性护理在预防人工全膝关节手术后深静脉血栓中效果确切,其可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恢复,所以其护理方式值得推广。


5参考文献

[1]陈爱群.预见性护理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术后预防髋关节脱位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8,11(4):329-330。

[2]Yen D ,Weiss W .Results of adjusted‐dose heparin for thromboembolism prophyl-axis in knee replacement compared to those found for its use in hip fracture surg-ery and elective hip replacement [J] Iowa Orthop  J ,2007,27:47-51.

[3] Pinto PR,Mclntyre T,Ferrero R,et al. Predictors of acute postsurgical pain and anxiety following primary total hip and knee arthroplasty[J]Pain,2013,14(5):

502-515.

[4] Chan EY,Blyth FM,Nairn L,et al. Acute postoperative pain following hospital discharge after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J]Osteoarthritis Cartilage,2013,14(5):

1257-1263.

[5] Wylde V,Rooker J,Halliday L,et al. Acute postoperative pain at rest after hip and knee arthroplasty:severity,sensory qualities and impact on sleep[J]Orthop Taraumatol Surg Res,2011,97(2):139-144.

[6] 戚晓红,余卫平.病理生理学[M ]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53-55

[7] 高福强,李子剑,张克,等.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肢体肿胀的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1,19(9):724-727.

[8]吴芳丽,孟延丰.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评估[J] .医学研究杂志,2011,40(5):109-111 .

[9]臧学慧,查振刚,冯永洪,等.全髋关节置换后早期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2010,14(17):3054

-3057.

[10]唐冠英.高龄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J].实用医药杂志,2018,28(3):213-241。

[11]谢惠.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前护理干预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观察[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8,08(3):132-134。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