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种植密度对产量品质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3
/ 2

玉米种植密度对产量品质的影响

邹建波

迁安市农业农村局农业科技园区  河北省迁安市  064400

摘要如今,农业生产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现代农业生产中,玉米占有重要位置。在实际种植过程中,受不同种植密度的影响,不同植株的产量品质存在很多的差异,对农户整体经济收益产生较大影响。本文分析了玉米种植密度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提出了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玉米;种植密度;产量;品质

前言: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口数量不断增多,在工业原料和粮食作物等方面的实际随之提高。各类粮食作物中,玉米重要性不言而喻,不仅要满足产量需求,还要保证玉米质量。而要想实现此目标,种植玉米过程中,必须合理控制种植密度,加强对选种的科学管控,合理播种,不但提高玉米种植现代化水平,以促进玉米健康生长,确保玉米高质高产。

1玉米种植密度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1.1玉米种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

1.1.1种植密度小对产量的影响

玉米种植过程中种植密度过小,会促进单株生长,但总体体产量会下降。种植密度合理,单株玉米在光照方面的需求能够得到切实满足,茎秆生长更为理想,如此一来,养分输送就更为顺利,单株玉米的营养实际需求就能得到满足,单株产量就会得到提高。注意种植密度太小,所以单位面积内玉米穗数大幅减少,使整体产量降低。

1.1.2种植密度较大的影响

根据对大量玉米种植区域调查了解可知,若某一区域玉米植株的种植密度较大,玉米叶面数量会增多,该区域整体玉米植株光合作用水平会提升,区域整体产量也会相应的增加。但由于植株数量过多,各植株间存在较强的竞争关系,导致个体产量与整体产量之间的关系缺乏平衡性,各植株玉米穗粒的重量下降,久而久之将会导致玉米个体与种植群体之间出现较大且严重的矛盾。

1.2玉米种植密度对品质的影响

1.2.1对玉米含水量的影响

进行玉米品质检测时,检测水平和质量取决于玉米籽粒含水量脱水速度玉米种植期间因一些区域种植密度较大,玉米籽粒含水量会大幅度增加在脱水过程中,由于种植密度过大,区域中籽粒含水量较低,可有效提高脱水速度,玉米种植密度对籽粒含水量、脱水速度及整体品质的影响。

1.2.2对玉米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1)部分区域中,玉米植株成长到中期阶段,随着种植密度增加,籽粒蛋白质含量逐渐埃降低;

(2)在其他生长阶段,种植密度与蛋白质含量缺乏相应的联系

(3)玉米处于灌浆中期或成熟期时,蛋白质含量同样会随种植密度增加而出现下降的情况。

1.2.3对玉米脂肪含量的影响

玉米种植过程中,脂肪含量影响玉米品质。调查大量玉米种植区域发现,由于受不同种植密度影响,不同植株籽粒中脂肪含量也会存在极大差异,同时,随着灌浆过程的进行,籽粒中的脂肪含量趋于成熟,且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呈现由升高转为下降的现象,直至玉米成熟前5,玉米籽粒的脂肪含量达到最高值。

1.2.4对玉米脂肪含量的影响

玉米种植过程中,种植人员需对玉米成分脂肪含量进行综合分析,由于玉米种植密度也会对其自身脂肪含量造成影响,如果种植密度比较大时,玉米自身的脂肪含量也会减少,密度大时,也会影响玉米的灌浆效果,减少玉米自身的营养成分。

2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的有效措施

2.1合理确定玉米种植密度

确定玉米种植密度时,需考虑诸多因素,比如,生态条件、玉米品种种植方式人尽皆知,玉米品种不同耐密性也会存在明显差异。其中,紧凑型杂交种耐密性较强密度增加时产量仍保持稳定状态,所以种植时,可以适当增加种植密度平展型杂交种耐密性相对较弱,密度增加时产量会降低。如,特早熟品种有着自身的特点,其生育期非常短,单株矮小,千粒重不高,在确定其种植密度时,如果距离其他生态区较近,产量必然会受到影响。因而在种植时要适当增加种植密度,以保证玉米高产。

种植紧凑型品种时,需要增加种植密度种植平展型品种时,采取稀植方式种植高秆大穗品种时,应对单株营养面积予以重视,可消除倒伏,此时采用稀植方式最为合适,可提升实际产量。

众所周知,适宜的灌溉量能够保证土壤足够的肥力,采用密植方式能充分发挥水肥优势,成穗数可得到保证,提升产量。旱地则不同,供水较差,肥力明显不足,所以要降低种植密度,使产量达到预期。注意,旱地的部分地块能够提供较高肥力,可适当增加这些地方的留苗率。选择种植形式时,可采取宽窄行方式,通风、透光性能更好,与等行距种植相比,种植密度会明显增加,可实现增产。农户要对种植条件有清晰的认知,在此基础上确定种植密度,提高叶面系数,充分利用光能,提升玉米品质。如果种植密度过大,叶面系数会明显增加,这样一来植物吸收光量会呈现停滞的状态,有机物产量达不到预期,导致玉米品质降低。

2.2加强对选种的科学管控

农业种植中,种子品质直接影响着后期种植水平质量。现代玉米种植过程中,为提高产量品质,科学管控种植密度,农户需加强对选种过程的科学管控,通过调查周边土壤、水文等环境,选择一些高产、优质且抗病虫害能力强的品种种植,

同时在种植前进行优化处理。另外,选种,农户应结合种植时间,根据气候条件,进行选择。比如,夏季种植时,应该选择一些生长期较短的种子;春季种植时,选择一些生长期较长且耐寒、耐低温的种子,从而保障其在播种之后能够正常稳定的生长发育。

2.3科学播种

播种对农作物生长有着极大的影响,影响着种植密度。种植密度较小时,土壤中水分养分有富余,自身价值难以充分发挥,影响植株生产效率质量种植密度较大时,种植区域内存在大量种子,提高了竞争性,使各植株不能充分获取自身所需水分养分。

因此,现代玉米种植过程中,为提高种植密度控制水平,农户需充分掌握种植区域土壤地质天气等因素,合理控制播种密度深度,以防出现水肥浪费现象,进而确保该区域整体玉米生长的产量与品质。

2.4提升玉米种植的现代化水平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得以广泛普及和应用,其在生产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玉米种植过程中,要想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需合理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于农户而言,通过信息技术可转变传统种植模式,切实达成现代化种植。

玉米种植时,若一直沿用传统人工玉米种植方式,将会影响玉米产量品质。目前,要严格控制玉米种植密度,同时要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农业中,寻找到更为可行的种植方式,并引入成熟的种植经验,使得耕作模式真正实现创新,使玉米种植能够可持续发展,提高玉米的产量、品质。

结束语:

我国是农业大国,玉米工业生产中的主要粮食之一,对农业经济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近年我国玉米种植情况来看,玉米本身具有适应性强、产量高等特点,因此被广泛种植。要想提高玉米产量与品质,农户应严格把控每个种植环节,尤其是合理控制种植密度,为玉米提供充足的生长空间尤为重要,只有这样才能为提高玉米产量奠定基础。

文献:

[1] 田景梅,芮麟,江波,等.不同品种及栽培措施对青贮饲用玉米产量的影响[J].农业科技通讯, 2019(4): 114-117.

[2] 张宇.不同平作种植模式对玉米叶部性状和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9(11): 19-23.

[3] 罗永礼.玉米种植密度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湖北农机化,2020(17):19-20.

[4] 蒋艳伟.分析玉米种植密度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现代园艺,2020,43(12):37-38.

[5] 丁锐.玉米种植密度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种子科技,2020,38(11):22-23.

[6] 贾莉.探讨玉米种植密度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种子科技,2020,38(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