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外科创伤患者死亡危险因素及急救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2
/ 2

急诊外科创伤患者死亡危险因素及急救措施

王晓伟 ,范从华 ,吕虎

四川省西昌市人民医院急诊科  四川西昌  615000

摘要:目的:探究急诊外科创伤患者死亡危险因素及急救措施情况。方法:选择2020年4月至2021年5月本院急诊外科收治的创伤死亡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临床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可能致死原因进行Logistic分析。结果:在80例急诊外科创伤死亡患者中,20~50岁患者47例,占比为58.75%,20岁以下患者19例,占比为23.75%,50岁以上患者14例,占比为17.50%,20~50岁患者创伤死亡率显著高于20岁以上和50岁以上患者,P<0.05。院前抢救无效49例,占比为61.25%;49例因交通事故致死,占比为61.25%;20例因高空坠落致死,占比为25.00%;5例因重物创击致死,占比为6.25%,5例因刀具砍伤致死,占比6.25%,1例因其他原因致死,占比为1.25%。急诊外科创伤患者死亡危险因素主要有年龄、机械通气、GSC评分、ISS评分及现场急救情况等。结论:急诊外科创伤患者死亡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患者年龄、机械通气情况、现场急救情况等,因此应更为注重院前抢救,提高病因判别速度,进一步提升患者的抢救成活率。

关键词:急诊外科创伤;死亡危险因素;急救措施

近年来,创伤事故多发,创伤已成为造成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也是急诊科临床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相关研究显示,我国意外事故发生次数超过2亿,因事故创伤死亡人数超过70万,致死率仅低于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1],为更好地完善急救流程,提升急救成功率,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管理。本文旨在探究急诊外科创伤患者死亡危险因素及相关急救措施情况,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4月至2021年5月本院急诊外科收治的创伤死亡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61例,占比为76.25%,女性19例,占比为23.75%。创伤出现至创伤处理时间为5.2min~6.1h。

1.2 方法

急救开始时,依据不同患者实际情况,建立静脉通道1~2条,并进行体液补充及输血急救,尽可能保证患者自身循环的高效,缓和患者机体供血供氧情况,做好急救基础工作。开展病情及创伤评估,确定治疗方法。保证患者呼吸道通畅,采取吸氧措施,放低呼吸机使用标准,对病情较为严重、呼吸严重不畅患者上呼吸机治疗,若患者情况允许,对患者进行细致的全面检查。

1.3 观察指标

分析观察患者死亡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机械通气、GSC评分、ISS评分及现场急救情况等,并进行Losgistic分析,将P<0.05变量加入到上述因素分析中。

1.4 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 25.0统计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n,%)表述,行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述,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急诊外科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对比

在80例急诊外科创伤死亡患者中,20~50岁患者47例,占比为58.75%,20岁以下患者19例,占比为23.75%,50岁以上患者14例,占比为17.50%。20~50岁患者创伤死亡率显著高于20岁以上和50岁以上患者,P<0.05。另外,院前抢救无效49例,占比为61.25%。

2.2 急诊外科创伤患者死亡原因

在80例急诊外科创伤死亡患者中,49例因交通事故致死,占比为61.25%;20例因高空坠落致死,占比为25.00%;5例因重物创击致死,占比为6.25%,5例因刀具砍伤致死,占比6.25%,1例因其他原因致死,占比为1.25%。

2.3 急诊外科创伤患者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基于80例急诊外科创伤患者临床资料,死亡危险因素主要有年龄、机械通气、GSC评分、ISS评分及现场急救情况等。见表1。

表1 急诊外科创伤患者死亡多因素Losgistic分析

关联因素

95%CI

P

年龄

1.01~1.03

<0.001

机械通气

1.82~4.21

<0.001

GCS评分

0.57~0.73

<0.001

ISS评分16

1.54~4.37

<0.001

现场急救状况

0.35~0.96

<0.05

3 讨论

研究结果表明,20~50岁患者创伤死亡率显著高于20岁以上和50岁以上患者,P<0.05。急诊外科创伤患者死亡危险因素主要有年龄、机械通气、GSC评分、ISS评分及现场急救情况等。因此,通过建设优质的急救团队,从而进一步提升救治成功率,减少患者死亡可能,使急救流程更为合理、规范,具体措施如下:

①建设优质急救团队:在队伍建立后,定期开展专业知识培训,提升医务人员疾病判断的快速性、准确性,减少抢救时间,同时注重对于医护人员理论知识与实操能力并重发展[2]

②建立应急机制:首先应当和各科室保持密切联系,保证事故现场有序进行医疗处置,为后续治疗创造机会,减少死亡概率;另外,在收到急救消息后,立刻与交通及通讯部门取得联系,做好必要的配合沟通工作,对伤情较为严重的患者,必须在创伤产生后30min内进行合理处置,以提升患者救治率。

③总结经验,分析原因:近年来,交通事故发生率上升,因此应进一步进行交通知识安全宣教,并总结过往急救经验,确定细致完整的急救流程,并在不断实践中逐步完善、更新。

综上所述,急诊外科创伤患者死亡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患者年龄、机械通气情况、现场急救情况等,因此应更为注重院前抢救,提高病因判别速度,进一步提升患者的抢救成活率。

参考文献

[1]李宝,苑建磊,高莹,赵敏霞,王新梅,田龙江,杨慧,杨帆.急诊外科创伤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与急救措施[J].临床与病理杂志,2021,41(11):2594-2598.

[2]吴庆文.急诊外科创伤患者死亡危险因素及急救措施分析[J].智慧健康,2020,6(19):118-119+122.

项目名声:5G+创伤数据库在县域创伤急救中的应用(自筹项目)立项编号:21ZDYF0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