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护理专业解剖学基础一体化教学效果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2
/ 2

中职护理专业解剖学基础一体化教学效果探索

虞镇华

浙江省海宁卫生学校,  浙江省海宁市  314400

摘要:解剖学基础是中职护理学专业教学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对于护理人才综合能力的培养有着关键性的作用。而由于近年来中职卫校的不断扩招,尸源较为匮乏,无法及时进行标本更新,因而传统解剖学教学模式的弊端逐渐暴露,对教学质量难以产生积极的提升作用。而针对解剖学基础的学科特点,在教学中应当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实现一体化教学,满足卫生职业教育的发展需求,为护理专业人才培养做出更大贡献。

关键词:中职;护理专业;解剖学基础;一体化教学

前言:一体化教学是一种综合性较强的教学模式,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能够从实践当中发现问题,从理论学习当中找出答案,进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解剖学基础作为中职护理专业的重要必修课程,涉及到对人体系统、器官、组织、细胞的形态结构描述。由于直观性描述和抽象化概念较多,毗邻关系复杂、逻辑性不强、相关性较低,因此不容易理解和记忆。只有采取一体化教学模式,将理论教学和实践学习有效融合,才能满足教学要求。

一、解剖学基础一体化教学的可行性

    在我国当前中职护理专业教学中,课程结构安排主要是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过渡模式。在教学实施程序方面,分开执行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过程。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示教之间有一定时间间隔,因此在实验教学中效率无法保证。另外中职学生往往缺少自主学习能力,无法独立完成课后练习,因此在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等方面都存在较多问题[1]。一体化教学是一种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基于感性认知角度,将直观教学、技能训练予以强化,打破界限将理论和实践融为一体,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在一体化教学中,学生发挥主体作用,教师发挥主导作用,通过二者结合更有效的推动学生整体素质、综合能力的提升。而解剖学基础课程中,理论和实践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因此一体化教学模式非常适用,其能够发挥不受时空间限制、生动形象具体的优势特点,将传统教学中的问题加以解决。能够对学生思维产生启发,为学生空间立体想象力提升提供帮助。通过一体化教学,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趣味性,学生在课内课外都有较高的学习兴趣,能够主动参与学习,因此具有良好的可行性。

二、解剖学基础一体化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优化教学内容,合理组织教学过程

    教师根据一体化教学的要求,对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方法加以制定。明确一体化教学的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对多媒体、挂图、模型、标本等工具妥善使用[2]。在教学中,考虑到解剖学基础较强的操作性和实践性,要与临床护理操作紧密结合,使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得到增强。具体过程为,对教学方法加以制定,按照专业教学目标,基于一体化教学要求,对教学内容、教学大纲重新编排,由专业教师讨论编写教学案例,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进行课程设置。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6-8名学生,在多媒体实验室开展教学。教师采用开放式解剖教学系统、模型教学、解剖标本等开展教学,学生可以使用标本模型分组讨论及开放式教学系统学习。给学生布置明确的学习任务,分好小组后选出组长,对组员明确分工。及时提前在QQ群发布学习任务,提出相关问题。学生利用教材和辅助系统查阅资料并进行相互探讨学习。课上每个小组模拟解剖动物内脏标本,教师从旁观察指导,解答学生问题。教学完成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归纳[3]。课后向学生布置延伸性的作业,让学生对相关知识和技能巩固了解,可以为学生安排一定的探索性和合作性的作业内容,让学生小组合作、交流互动、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强化。每节课要预留几分钟的时间,对学生进行考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总结不足并强化下次教学。

(二)突出教学特色,多种教学方法结合

    解剖学基础教学要求学生能够在自身体表找出各个位置,例如麦氏点、搏动血管、肌性标志、骨性标志等。同时也要联系到临床护理实际应用,例如髂前上棘和尾骨尖连线中外1/3交点是臀大肌注射位置;髂前上棘外侧三横指部位是臀中小肌注射部位;髂前上棘和耻骨结节连线中点下方可触及股动脉搏动等。通过自身触摸和临床练习,让学生对相关知识熟练记忆并掌握其具体应用。采取以做代学的教学方法,开展探究性试验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主体[4]。使用动物脏器模型,让学生直接上手解剖,边做边学,调动触觉、听觉、视觉、思维,使各个感官系统全面调动,不断强化感性认知、升华理论知识,从而提高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在学习心传导系统、血液流向、大脑皮质区功能定位及解剖学脏器形态位置的时候,采取活体观察的方式,可让学生利用动物标本直接探究,在实践操作中了解相关知识,保证了对理论知识理解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利用开放式解剖教学系统,开展一体化教学,让学生对解剖学基础理论、操作技能等全面了解。对于各种器官的形态位置等,能够给出形象清晰的展示,创设出生动、形象的模拟仿真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相对真实的情境中学习,实现了理论课堂和实践学习的有机融合。在课后学生也能够进行多次重复操作学习,将以往对知识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学习兴趣得到提升,学习氛围也更为理想。

三、解剖学基础一体化教学的效果评价

    通过在中职护理专业解剖学基础教学中开展一体化教学,取得了十分理想的教学成果。学生在完成学习之后,对于开放式解剖学辅助系统的一体化教学模式产生了更高的兴趣,大多数同学都表示这种教学方法十分新颖,能够吸引自己的关注和参与。在教学方法改革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主动性都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学习成绩也得到了增强。在利用开放式解剖教学系统开展一体化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实验室管理制度的完善,将实验室开放力度不断扩大[5]。同时,也要做好相应的监控引导工作,对教学内容加以整合,保证解剖学及相关学科的知识的良好融合,进而使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一体化教学方法得到更好的应用,发挥更大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还发现,很多中职护理专业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能力水平都比较薄弱,因此在教学中可能缺少足够的参与意识,畏难情绪比较明显。在短时间内,仍然只能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对此,需要积极总结各方面的问题,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站在学生需求角度,对各个教学环节有目的的进行改进,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更大的提升,进而实现教学效果的不断增强。

四、结论

    在中职护理专业教学中,解剖学基础是一门重要课程。该课程内容上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因此在教学当中也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一体化教学模式是一种十分合适的教学模式,能够在教学中同时兼顾到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进而达到更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殿辉.关于微课在中职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中外交流,2019,26(16):76-77.

[2]张正琼,李丹,胡小伟.中职护理专业解剖学教学方法应用体会[J].速读(中旬),2019,13(2):242-243.

[3]林如英,赵小贞,林清,等."5+3"一体化临床医学专业表面解剖学教学的实践探索[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21,41(4):124-125.

[4]孙忠亮,梁凯讴,王梁,等.中职护理专业解剖学基础课程建设诊改初探[J].教育观察,2019,51(40):224-225.

[5]王朴,王燕虹,张庆桂,等.微课在中职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20,38(24):103-105.

虞镇华,女,汉族,籍贯:浙江海宁生于:1982-11,工作单位:浙江省海宁卫生学校,单位省市:浙江省海宁市,单位邮编:314400,职称:中专讲师,本科学历,研究方向:主要从事中职护理专业解剖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