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梗患者急诊护理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2
/ 2

急性心梗患者急诊护理效果观察

胡陶陶

江苏省启东市中医院  226200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梗患者的最佳急诊护理对策,并对具体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抽选一年内在本院接受急救的心梗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患者随机分成A组、B组,对A组患者在急救中的各环节均实行常规化操作,对B组患者在救治中采用优化后的急诊护理对策,观察两组施救后各项数据指标的差异。结果:通过差异化的护理服务后,B组在各项时间指标及护理满意度等方面的数据表现均优于A组,P<0.05。结论:在患者发生心肌梗死的突发病情时,及时有效的急救护理不仅能缩短各个急救环节所需的时间,为患者的后续治疗创造条件,还能优化临床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措施;效果

急性心肌梗死属于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从2002年开始发病率就一直保持上升的趋势,同时在以往多发于中老年群体的基础上,不断朝向着年轻化发展,对我国居民的身体健康造成极大危害[1]。急性心梗的诱发原因除患者本身具有相关疾病以外,还跟日常生活中作息不规律、饮食不规律及天气变化剧烈等多种客观因素有关。由于急性心肌梗死通常是突然发作的,且病情发展速度较快,因此如何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虽然临床治疗尚无快速治愈患者的特效疗法,但科学有效的急诊护理措施能够最大程度地缩短患者救治所需要的时间。本文选取了103例本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分析其经过两种不同的急救护理后的指标差异,探讨更有效的急救方法。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本次研究随机抽取2021年7月至2022年3月内来我院接受治疗的103例患者,将其分为A组和B组进行研究。A组有51例患者,其中男27例,女24例,年龄跨度从43到71岁,年龄均值为(58.24±1.53)岁。B组有52例患者,其中男30例,女22例,年龄跨度从41到65岁,年龄均值为(56.08±2.21)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基本情况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A组进行常规的急救措施,在患者入院后,立即对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测和评估,在护理规定允许的前提下配合医生做好相关的诊断与治疗操作[2]

B组进行综合性急诊护理,具体内容如下。

①对接诊流程进行优化。在接到紧急电话后快速派车赶赴患者所在地,并通知急诊医师,准备救治所需的器材和药物,同时可预先通过电话对患者的基本病情进行初步了解和评估,为患者到达医院后的下一步急救流程节约时间。在患者转运过程中要注意跟有关部门及时沟通,建立抢救绿色通道,避免患者在路途中耽误病情[3]

②对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综合评估。患者到达医院后,及时向家属及朋友询问患者的有关情况,在初步评估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血压、心率、呼吸等体征的测量,完成心电图检查,同时采集血液样本送实验室检查,待结果出来后做出再评估。综合性的评估有利于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的具体情况有总体的把控,增加临床治疗中医护人员的紧密配合。

③优化救治护理流程。诊断明确后应快速将患者送入抢救室,告知医护人员患者的基本情况及各项指标信息,建立静脉通道,安置心电监护仪全程监测患者情况,密切观察并及时报告。由于部分急性心梗病人的病情较严重,需要落实专人护理,对患者保持全天候的观察,尽早发现患者的情况异常,避免应对不及时。静脉给药时需对给药速度进行合理把控,以免造成患者不适。

④细化转运护理。转运前做好患者病历资料的准备工作,联系对应科室准备病人的接收,做好病历、药品等交接,确保相关科室对患者的后续治疗所需做好准备工作。待患者各项指标稳定后,在相关医护人员的陪同下,将其转运至对应科室。

⑤做好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护理。部分患者在得到有效治疗后,可能会出现并发症,需要密切监控患者的各项指标,提前做好准备工作。针对部分病人出现疼痛现象,需根据医嘱及患者疼痛程度及时给予处理[4]

1.3观察指标

比较观察两组的相关时间指标及护理满意度。

1.4统计学分析

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t、值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相关时间指标统计

通过比较两组在分诊、静脉采血及静脉通道创建等方面所用的时间,可以发现,B组均短于A组。具体数据如表2-1所示:

表2-1两组各时间指标对比统计[(±s),min]

组别

N

分诊用时

静脉采血用时

静脉通道创建时间

A组

51

3.54±0.06

9.85±0.33

8.06±0.69

B组

52

1.08±0.23

4.55±0.14

4.27±0.03

t

11.054

10.958

10.253

P

<0.05

<0.05

<0.05

2.2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B组满意度显著高于A组,P<0.05。具体数据如表2-2所示:

表2-2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n(%)]

组别

N

满意

一般

不满意

满意度

A组

51

15(29.412)

20(39.216)

16(31.373)

68.627

B组

52

30(57.692)

18(34.615)

4(7.692)

92.308

6.854

1.598

24.285

22.548

P

<0.05

3.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不仅会导致患者心脏功能减退、心律失常等问题,增加猝死的风险,还给人民群众的生活和经济造成负担。近年来,我国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人数不断上升,使得相关急诊治疗工作越发引起医护工作者的重视。为了切实保证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最大程度上发挥治疗效果,需要针对急诊治疗的全流程进行优化[5]。完善的急症流程和有效的急症手段不仅能使患者更快速地得到细致、针对性强的治疗,尽早控制症状,稳定病情,还能避免各个环节的时间浪费。本次研究发现,给予患者综合性急诊护理,能够快速地对病情进行综合性评估,进而有针对性地进行细化治疗,这不仅快速缩短了各环节的时间,还提高了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张莹,赵媛媛,魏华,王喜萍.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梗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J].智慧健康,2021,7(22):118-120.

[2]孙晓娟.浅谈急性心梗患者急诊护理的效果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27):132-133.

[3]黄静.循证护理在急性心梗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心理月刊,2019,14(19):104.

[4]李琼.浅析急性心梗患者急诊护理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8):22-23.

[5]李慧.急性心梗患者的整体护理效果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2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