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弘兴教授从脾肺论治咳嗽经验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2
/ 2

张弘兴教授从脾肺论治咳嗽经验

1张慧 ,2.赵伟 ,3.张弘兴

1山东省德州市庆云县中医院253700;2.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苏集医院  253100;3德州市中医院 253000

摘要:通过跟师学习总结张弘兴教授从脾肺论治咳嗽经验。《素问.咳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指出咳嗽的发生不仅在于肺,其他脏腑功能失调均可导致咳嗽。本文精选张弘兴教授从脾肺治疗咳嗽经验,以此在咳嗽的治疗上提供参考。

关键字:咳嗽  脾肺  张弘兴教授

咳嗽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主要病机是由于肺失宣肃,肺气上逆所致,是机体驱邪外出,抵抗感染的一种保护措施,但咳嗽严重时,也可导致呼吸道受损出血等从而加重疾病。咳嗽日久,胸部CT、血液检查无明显异常,西医治疗效果欠佳,此时选择中医药治疗,往往可以取得不错的治疗效果。

张弘兴教授从事临床工作30余年,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认为,现代人们在生活上饮食多辛辣肥甘厚腻,嗜酒喜烟,日久熬夜,思虑过度,损伤脾脏,或因平素身体虚弱,脾不健运,均致脾虚生湿,湿聚生痰,痰邪上干,发为咳嗽。因此从脾脏论治咳嗽尤为重要。

1脾肺相关的理论基础

1.1脾肺的生理关系 

脾肺的生理关系主要表现在母子相生、经脉相同、主司相连、营卫相合、气机相关等方面。1 中医认为,在人体脏腑中,脾属土,肺属金,五行中脾肺为母子相生关系。肺主气,司呼吸,摄取自然界的清气,维持人体气体交换;脾主运化,将水谷精微转输至全身,为气血生化之源,水谷精微之气与肺吸入的清气,生成宗气,故机体气的生成主要依赖肺的呼吸功能与脾的运化功能相互协作。古云有“肺为主气之枢,脾为生气之源”之说,且脾胃为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肺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脾主运化水液,《素问.经脉别论》 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指出人体的水液是由脾胃而来,但水液的输布,运行排泄,依赖肺的疏通和调节。2以上均论说了脾肺在气的生成和津液的输布代谢之间的相互协调,相互为用的关系。

1.2脾肺的病理关系

脾肺的病理关系主要表现在脾脏虚弱,机体之气生成不足,脾不升清,土不生金,则肺气不足,肺失肃降,常出现呼吸短促、喘息、咳痰等症。或脾失健运,津液停聚,影响肺气宣降;肺失宣降,水道不畅,水湿困脾。两脏病变相互影响,及“母病及子,子病及母”,均导致津液输布失常,形成痰饮、水肿等,发生痰湿蕴肺而咳喘的病变,故有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之说。[3]

2从脾肺论治咳嗽辨证分型

2.1痰湿蕴肺

此类患者多因暴饮暴食,过食肥甘,嗜酒喜烟,损伤脾胃,致脾脏虚弱,脾虚生湿,湿聚成痰,困脾、蕴肺,肺失宣降,;或因平素身体虚弱,脾胃气虚,中焦之源缺乏,精气不足,脾不升清,则肺气不足,而致咳嗽。症状多见咳嗽痰多,咳声重浊,痰粘稠,色白或灰,晨间痰壅,咳痰尤甚,因痰而嗽,痰出嗽平,胸闷,脘痞,纳差,腹胀便溏,舌苔白腻,脉濡滑;或咳嗽,语声低微,气短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苔白滑,脉儒缓。治以益气健脾,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为主。根据五行脾肺母子相生关系,张弘兴教授常用“培土生金”剂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或六君子汤合补肺汤加减治疗。

病例1.患者韩某,女,45岁,微胖,咳嗽、咳痰2月余,痰多色白质稀,胸闷,腹胀,纳差,大便黏腻,舌红,苔白厚腻,脉濡滑。治则健脾燥湿,理气止咳。党参20g,茯苓15g,白术15g,肉桂6g,陈皮20g,炒紫苏梗30g,砂仁6g,薏苡仁30g,桔梗12g,升麻12g,柴胡12g,草豆蔻12g,款冬花30g,炒鸡内金30克。七剂,日一剂,水煎服。患者服完复诊,自述咳嗽明显减轻,继三剂,症状消失。

病例2.患者王某,男,70岁,久咳不止,气短乏力,汗出,痰少色白质稀,食欲不振,腹胀便溏,舌淡苔白腻,脉象细弱。治以益气健脾,燥湿化痰。方药:党参20g、黄芪30g、白术15g、茯苓15g、陈皮20g、五味子12g、紫菀20g、熟地15g、山药20g、焦山楂20g、炒鸡内金30g。七剂,日一剂,水煎服,早晚分服。患者服完后复诊,咳嗽、乏力、汗出等症状明显缓解,继七剂,症状消失。

按语:病例1是以脾虚湿胜,痰湿蕴肺所致之咳嗽为主,咳嗽多兼有大便黏腻,肠鸣腹满,舌苔白腻之症,方中党参、白术健脾燥湿,共为君药,又加有茯苓、砂仁、薏苡仁、草豆蔻祛湿之品。病例2是以脾肺之气亏虚所致咳嗽为主,咳嗽多兼有乏力,消化不良,食少,脘腹胀满,大便溏泄之症,方中以党参、黄芪、白术补气,五味子收敛肺气为主。

2.2痰热咳嗽 

外邪入里化热或痰湿郁而化热,痰热壅阻肺气,肺失清肃,故咳嗽咳痰,痰多色黄粘稠,咳痰不爽,胸胁胀满,咳时引痛,口渴喜饮,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治疗以清热化痰,理气止咳为主,常用药物二陈汤加减治疗。

病例3.付某,女,30岁,咳嗽咳痰八天,痰稠色黄,咳时右侧胸胁疼痛,舌质红,苔黄厚腻,脉滑数,治则清热化痰,理气止咳,方药:茯苓15g,陈皮30g,黄芩9g,蒲公英30g,蜜款冬花30g,蜜紫苑30g,蜜枇杷叶30g,浙贝母30g,蜜枇杷叶30g,瓜蒌20g,草豆蔻12g,炒紫苏子30g,炒紫苏梗30g,竹茹12g。五剂,每日一剂,水煎服,服完后患者复诊,症状明显缓解,继三剂,服完后咳嗽咳痰,胸胁疼痛症状消失。

2.3脾胃阴虚 

胃火偏盛,耗伤胃阴,导致脾胃阴虚,脾胃为机体气机升降之枢纽,故可致咳嗽,常见症状咳嗽,无痰,或痰少色白而粘,咽干口燥,不思饮食,食后腹胀,大便干结,舌红,苔薄白而干或黄,脉细数。治疗以滋养脾阴,清热止咳为主,常用沙参麦冬汤加减。

病例4.张某,女,56岁,干咳1月余,无痰,口干、咽痛,唇燥,面色潮红,不思饮食,时有干呕、呃逆,大便燥结,舌红,苔干燥,脉沉细数。治则滋养脾阴,清热止咳。方药:沙参30g,麦冬30g,五味子12g,乌梅12g,百合12g,黄芩12g,山栀子12g,山药30g,茯苓15g,白术12g,炒牛蒡子12g。七剂,日一剂,水煎服,早晚分服。服完后复诊,咳嗽明显减轻,

3 讨论:

以上是张弘兴教授从脾肺论治咳嗽的经验,但张弘兴教授强调中医治病要辨证准确,因患者体质有阴阳偏盛,邪气有从化之性,治疗咳嗽不能单从肺治疗,五脏六腑皆令人咳,要有整体观念,做到辨内外、定脏腑、断虚实,标本兼治。[4]

参考文献

[1].毛峪泉、林琳。《浅谈“培土生金”治法的实质内涵》。辽宁中医杂志.2017年06期。

[2] .中医基础理论/吴敦序主编 2004年9月 上海科技出版社。

[3].中医基础理论/郑洪新主编.—4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4].刘西建、陶汉华.《刘献林学术思想及辨治咳嗽方药经验》.山东中医药大学学    报.2019年5月第43卷第3期。

作者简介:1.张慧,女,主治医师,山东省德州市庆云县中医院253700

2.赵伟,女,执业医师,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苏集医院  253100

*通讯作者:张弘兴,男,主任医师,德州市中医院 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

硕士研究生导师 25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