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海洋国土安全意识研究—以福建某大学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2
/ 3

大学生海洋国土安全意识研究—以福建某大学为例

孙童翌,任怡泽,王甜

武夷学院 福建 武夷山 354300

摘要:近年来,海洋国土安全意识越来越受到社会、国家的重视,一个国家要想富强,就不能忽视海洋。学生是国家的后备力量,当代大学生是提升海洋强国的主力军。本文以福建某大学为例,进一步调查和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的海洋国土安全意识。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海洋国土安全意识,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海洋观,推动海洋强国建设的步伐。

关键词:海洋国土意识;大学生;海洋观;建设海洋强国

一、引言

中国历史悠久,自古以来领海就是我们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海洋领土不仅包括一个国家的内海和领海;它还包括该国管辖下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海洋领土是一个国家管辖的所有海域的形象总称,如内海、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中国的陆地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而海洋国土面积约占到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一,约为300万平方公里,两者都是不可分割的。

二、培养大学生海洋国土意识的必要性

(一)建设海洋强国的需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这是顺应我国发展趋势和世界发展潮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的必然选择[1]。建设海洋强国需要广大青年学生关注并积极参与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同时还需要广大青年学生树立海洋忧患意识,了解我国海洋国土的地理情况和历史情况,深刻认识到海洋国土安全的重要性。

(二)维护国家安全的需要

国土安全是国家总体安全观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领土不仅包括960万平方公里的黄色陆地国土,还包括近300万平方公里的蓝色海洋国土。在技术落后的古代,海洋是一道天然的保护屏障,随着地理大发现海洋成为了重要的交通枢纽,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黄海海战、山东半岛战役等利用航海技术发动的战役出现,使得我国的国家安全受到了威胁,这也使得我们更加清醒的认识到海洋与国家的安全有直接的联系,现今海洋国土安全被列入国家总体安全体系。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参与者,广大青年学生要做到守卫海洋国土安全,维护国家海洋权益。

(三)大学生树立海洋意识的需要

海洋意识是人们对海洋与人类社会存在、价值及重要性的认识和反应。在海洋意识的体系中,海洋国土意识是最具基础性的海洋意识,对其他类型的海洋意识形成和发展具有先导性。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海洋意识,首先要培养正确的海洋国土意识[2]。只有真正明白和理解海洋国土的内涵,才能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像捍卫黄色陆地国土一样去捍卫蓝色海洋国土。

三、大学生海洋国土意识教育现状

(一)大学生海洋国土意识淡薄

2014年,《中国青年报》发布了《中国青年海洋国土安全意识》调查结果,调查对象为16-45岁的年轻人。结果表明,青少年在海洋资源意识、海洋科技意识和海洋环境保护意识方面表现良好,但在海洋安全意识、海洋国土意识和海洋政策意识方面表现相对较弱[3]。研究团队还发现,80后和90后年轻人的海洋国土安全意识明显落后于70后。根据国家海洋局发布的最新全国海洋国土安全意识调查,只有10.7%的人知道中国管辖水域的面积;13%的人知道中国海岸线的总长度;5.4%、4.0%和4.2%分别能正确区分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概念[2]

可见,大学生对海洋国土知识相对缺乏,对海洋国土概念漠不关心,不能满足建设“海洋强国”的发展要求。

(二)大学生海洋国土意识教育缺失

在我国目前的高校中,与海洋有关的课程并非空白,但都停留在一些浅显的阶段。有许多自然学科,如“海洋污染预防”、“沿海地区自然灾害预防”和“中国的海洋资源”,但对海洋发展史、海洋法律文献回顾和涉及海洋问题的政治问题没有详细的解释。

改革开放以来,海洋开发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在培养大学生海洋国土安全意识方面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教育体系,尤其是大学生海洋国土安全意识的培养还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无论是中小学还是大学,虽然有些教育内容与海洋有关,但并不系统。在社会教育方面,一是目前的教育方法比较僵化,二是内容大多局限于知识,难以深入人们的意识。与周边国家海洋国土安全意识教育的成熟相比,我国大学生海洋国土安全意识教育严重缺失。

(三)大学生海洋国土意识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

大学生海洋国土安全意识教育主要体现在一些专题讲座中,或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中包含海洋国土安全意识教育,所占比例较小。这表明,大学生有学习海洋知识、增强海洋国土安全意识的强烈愿望,但高校对大学生海洋国土安全意识教育普遍重视不够。

大学生海洋国土安全意识的培养对象是全国大学生。然而,事实上,由于学科设置、地域区位、历史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大学生海洋国土安全意识教育资源的配置是不合理的。目前,我国大学生海洋国土安全意识的培养在东、中、西方呈下降趋势。根据“中国青少年海洋国土安全意识”调查结果,内陆省份的青少年海洋国土安全意识明显低于沿海省份。北京和上海的年轻人最了解海洋,对海洋和陆地有最详细的了解。湖南、云南、甘肃等省的年轻人海洋国土安全意识较差。根据中国的学科设置,中国的海洋院校数量很少,与海洋相关的学科也很少。

此外,海洋院校大多分布在中国沿海发达省份。即使在河北、海南和广西等沿海省份,也没有与海洋相关的专业学院。在海洋相关省份的综合性大学中,与海洋相关的学科相对较少,缺乏远见。

(四)高校海洋国土安全宣传滞后

政府有关部门对海洋国土安全意识的宣传和整个海洋文化的发展不够重视。我国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大学生海洋国土安全意识培养体系,高校大学生普遍只能通过报刊、网络等学习一些片面的海洋科普知识。

在调查中,97%的大学生认为学习海洋知识有积极意义,75%的大学生希望学校开设更多的海洋知识课程或专题讲座。然而,当被问及对当前学校的海洋国土安全意识教育的满意度时,92%的大学生表示不满。这说明我国高校对大学生海洋国土安全意识的教育相对比较薄弱。大多数院校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生产技能,因此对大学生海洋国土安全意识教育的重视程度较低。

四、加强对大学生海洋国土意识教育的措施

高校肩负着培养国家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应该培养学生的海洋国土安全意识,要让每一位大学生都意识到,海洋产业的发展不仅是国家的事,而是每个人的责任。

(一)打好海洋国土知识基础

海权是“海洋空间活动自由权”以及海洋和海外经济发展权。对于一些海洋国家来说,谁拥有着海权,谁也就可以拥有国家经济安全可持续的发展的各种有利条件。在中国,它指的更本质的是国家未来的基本生存权,是解决国家最大的安全生存问题。海防是代表国家海洋军事实力的强弱,也是有效维护整个国家海洋权益实现的一条重要政治保障。要让每一位大学生切实认识到我国海洋权益保卫和海防事业的积极意义,认识到国家海洋安全和海防战略不仅在于要切实把海洋作为国防的第一门户,保卫国土,更关键要学会合理科学开发,合理利用海洋自然资源条件和海洋空间,保护珍惜海洋资源,确保国家海洋通道畅通无阻。

在创新后备人才培养选拔过程中考试就是起着的不可被忽视作用。海洋文化艺术教育系列的各种相关等级考试,应当有目标的,针对性全面地侧重考察出学生历史的记忆运用能力﹑社会时事观察分析研究能力以及实际解决复杂实际问题能力。

(二)认识海洋国土权益遭受的侵犯

在东海,日本试图以钓鱼岛为起点,与中国争夺东海的部分水域。在南海,一些邻国已经侵占了南沙群岛的近40个珊瑚礁。还有一些周边国家曾发表声明,单方面宣布海洋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致使中国120-15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成为争议海域,占中国管辖海域的50%;相当于陆地边界争议区域的8-9倍。占领岛屿的目的是控制岛屿周围的海洋,控制海域的目的是夺取海底丰富的石油和矿产资源。据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负责人介绍,截至20世纪90年代末,周边国家在南沙海域已钻井1000多口,发现含油气构造200多处,油气田180多个。中国南沙海域每年有数千万吨石油资源被掠夺。此外,中国的大量鱼类资源也被一些邻国掠夺,年捕捞量相当于中国的年渔业总产量[4]

由于涉及海洋问题中大多还涉及到国际上很多现实复杂关系,尤其常常是涉及国内与他国关系之间、各个地区之间的各种冲突现象与利益矛盾,因而这些考题内容本身也要求最好还能够兼顾对考查学生多方面的实际比较问题和分析解决能力做一些有效考察。只有通过这样,正确的体现教育价值,才能切实在大学生中树立起中国海洋文化博大精深的正确意识,才能确保培养育出一批合格有用的社会主义新世纪人才。

(三)直面海洋国土面临的安全形势

中国将面临伴随着严峻复杂严峻的新战略环境、多样化复杂的国际威胁因素和来自多方位威胁的强大挑战。中国面临的世界海上总体安全总体形势也相对严峻。大学生将是国家未来计划中我国经济社会建设工作的一个主力军,对我国大学生进行海陆知识及时的教育和更新也及其的必要且紧迫。海洋国土资源保护方面的教育办学理念的普及和更新不仅可以有助于学生增强当代中国大学生的海防观念,完善学生在海洋法律方面的知识,还能希望借此在培养提升本国学生自身国际综合政治文化素质道路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与其选择盲目的通过传统专业理论教学课程考核和相关专业知识能力考试,不如直接选择通过社会实践等耳濡目染和学习实践方式学习来有效进行知识强化的巩固和其他技能的培养。在授课期间学校可以同时通过更多有效途径来开展关于解决各种海洋知识题目的模拟竞答训练或知识比赛,设立用于对中国现代海洋问题的开展进行研究及开发活动的学校的各类活动主题基金,增加依托于学校海洋文化特色的教育基地,开展各种校内外第二课堂活动机会等,让大学生们除了在参与课堂教学过程之外的同时也会感受到关于我国现代海洋文化之博大精深的人文历史存在,提高文化自信,树立爱国情怀,保卫国土。

五、小结

综上所述,海洋国土安全意识是每个大学生应该具备的素养,要培养当代大学生海洋国土安全意识教育,将个人的眼光从陆地延伸到海洋,又中国走向世界,从建立基本的海洋国土安全意识到融入海洋开发建设的潮流中去,为打造大学生海洋国土安全意识的“命运共同体”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赵娟.我国海洋意识教育探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2021,38(05)

[2]王景.建设海洋强国背景下的大学生海洋国土意识培养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33(06)

[3]曹青.海洋意识教育在大学校园实施途径研究[C]

燕飞.大学生海洋国土知识教育研究——以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实践为例[J].中国市场,2015(15)基金项目:2021年福建省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S202110397071)通讯作者简介:孙童翌 (2000-),,汉族,新疆昌吉人,武夷学院本科在读汉语言文学专业

作者简介:孙童翌 (2000-),,汉族,新疆昌吉人,武夷学院本科在读汉语言文学专业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