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背景下新能源基地规划发展趋势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1
/ 2

双碳背景下新能源基地规划发展趋势

刘元甲

长庆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陕西西安  710018

摘要:由于传统能源的局限性和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世界各国对以环境保护和可再生性为特征的新能源越来越关注。新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地热和海洋能源等新能源,以及传统能源(如新车燃料和智能电网)技术变化的结果形成的新能源。世界能源部门的革命有力地刺激了新能源的开发、使用和产业化。针对世界上较大的国家为了抓住新能源技术的发展和新一轮经济技术竞争的指挥高度而竞争的事实背景,新能源正在成为最有活力、最有前途的战略性发展产业。中国新能源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产业的决定》(2010年10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纲要》(March 2011年)明确指出,包括新能源产业在内的七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转变为主导和支撑产业,新能源部门发展计划也将出台。作为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行动计划。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利用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战略机遇,加快新能源基地建设,系统总结国内外先进新能源基地建设的实用体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双碳;新能源;基地规划;发展趋势

引言

2015年10月,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实践证明,经济发展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生态本身就是经济,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已深得人心,成为新发展理念中的重要一环。2020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大会上指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CO2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同年12月,习近平在气候雄心峰会上再次强调,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CO2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森林蓄积量将比2005年增加60亿m3,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kW以上。在此背景下,我国的能源结构转型与新能源的大规模发展势在必行,新能源基地规划作为顶层设计对我国的新能源发展而言尤为重要。

1新能源基地建设的意义

(1)国家政策支持:随着“十二五”规划的提出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的通过,中国迎来了新能源的快速发展。其中,优化能源结构,加快核电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在长期能源规划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强调节能优先和以效率为基础的原则。《可再生能源法》的正式实施,使可再生能源有偿网络加入合法化,为中国新能源产业开放国内市场,积极促进新能源产业大规模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大帮助。(2)中国已成为全球新能源投资的第二个热点,加强中美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合作十分重要。这将为符合国际标准的新能源应用技术带来更多机会。(3)新能源也称非常规能源。这适用于不同于传统能源的各种形式的能源。解决当今世界环境污染和资源(尤其是化石能源)枯竭的严重问题非常重要。(4)以《国家可再生能源法》为背景,在哈尔滨职业技术大学设置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风力发电方向),并与新能源企业人才需求相结合,构建新能源人才新的教育方式和创新基地。

2新能源基地建设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内部地位:国内新能源专业领域和产业刚刚起步,没有成熟的人才培养制度和高技能人才培养制度。高职院校对现阶段如何准备高技能的新人才以满足新能源企业的需求感到困惑,对企业如何准备员工成为高技能的应用人才以满足高科技企业的需求感到困惑。(2)海外国家的现状:国外新能源专业领域和产业比中国快2-3年,但没有成熟的人才培训计划和高技能人才培训模式,全部研究。例如,京畿科技大学(韩国政府成立的产学研合作中心)通过模块化项目教育,主要教授学生在绿色可再生能源领域应用风能、太阳能和其他相关能源变化的基本原则和实践,新再生能源本科新生期,开发学生的实用能力,适应能力强,还在绿色能源企业工作。主要重点是新电力设备的生产和回收利用,对新技术培训基地(如新电力设备的维护和维修)没有现成的计划,一切都处于逐步探索阶段。

3新能源基地规划的发展

3.1基地规模——千万千瓦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指出,“十四五”期间要重点发展九个大型清洁能源基地与四个大型海上风电基地。九个大型清洁能源基地均计划建设风电、光伏并配有储能,其中五个基地规划建设水电,三个基地规划建设火电。有分析指出,九大清洁能源基地全部建成后,新能源规模将达到4亿kW以上。在基地规模方面,2015年国家能源局提出了实施光伏发电“领跑者”计划,2015年至今国家能源局共计批准了3批领跑基地,规模大多为50万至100万kW规模。而今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已规划“十四五”期间建设大型新能源基地项目共计46个,其中千万千瓦规模以上的大基地就有41个。由此可见,在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大背景下,新能源基地的规模已经逐步趋向于大型化,从百万千瓦级向千万千瓦级迈进。

3.2基地接入——时空平衡

一直以来,新能源基地如何接入是规划实施过程中面临的困境之一,其根本原因在于如何消纳新增电力,一般而言可以采取就地消纳和外送两种方式。从新能源资源分布看,我国新能源资源较好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三北地区,而我国电力需求较大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从电力负荷看,白天是我国用电高峰,夜晚是电力需求的低谷。这导致了我国新能源发展面临着时空不平衡的问题。对于空间分布不平衡问题,结合国家电网已建成投运的“十四交十二直”26项特高压工程不难发现,“十四五”规划中九个大型清洁能源基地都是围绕着特高压工程的送端进行布局,除部分电力就地消纳外,大部分将利用特高压通道外送。新能源发电的随机性和波动性给外送带来了困难,结合时空不平衡问题,“十四五”规划的九个大型清洁能源基地规划中均要求新能源配置一定比例的储能,同时还采用水电和火电进行调峰,与新能源发电一同打捆外送,在消除新能源发电随机性和波动性的同时提高特高压外送通道的利用率,解决新能源发电送出难题。

3.3基地用能——零碳循环

基地内部生产生活的能源消耗,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全部采用清洁能源提供,如用电均采用新能源发电供应,办公楼、宿舍楼采用清洁能源供暖、电供暖等。同时,通过综合能源管理提高能源利用率,将新能源基地打造成为零碳高效基地。此外,基地内用水方面依据梯阶循环原则,利用再生水、回用水、杂用水经过混凝、沉淀、气浮、过滤、消毒达到城市中水标准后,作为新能源基地内生态恢复、种植养殖、光伏组件清洗用水。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国家“双碳”战略背景下,新能源基地规划正在逐渐向着大型化的方向发展。大型化是指当前基地的规模已经从以往的百万千瓦上升到了千万千瓦的级别。大融合是指基地内融合了包括光伏、光热、风电、火电、水电、电化学储能、压缩空气储能、抽水蓄能、氢能在内的多种电源形式。

参考文献

[1]郑可轲,牛玉广.大规模新能源发电基地出力特性研究[J].太阳能学报,2020,39(09):2591-2598.

[2]本报评论员.扎实推动新时代能源发展变革[N].酒泉日报,2019-09-03(001).

[3]柴绍豪.关于加快我省新能源基地建设的建议[N].民主协商报,2019-01-29(004).

[4]汪宁渤,大规模新能源基地发展趋势.甘肃省,甘肃省电力公司风电技术中心,2018-12-23.

[5]晁晖.中国新能源发展战略研究[D].武汉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