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现代农业经济的发展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1
/ 2

乡村振兴战略下现代农业经济的发展探究

宋莉

新疆鄯善县鄯善火车站镇人民政府

摘要:目前我国经济水平和各行业的快速发展,我国是农业大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为实现农村地区可持续协调发展、促进现代农业经济快速发展指明了方向。农业经济现代化建设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也是壮大区域经济、增强农村地区居民获得感、幸福感的重要保障。通过资金帮扶、政策引导、科技创新、人才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和基础设施的强化等带来农村经济发展的理想局面,也真正让乡村振兴战略部署落地。因此,分析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业经济发展策略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业经济;发展策略

引言

改变传统农业发展方式朝现代化农业方向发展,已成为当代农业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构建新型农业体系,需要以现代农业为核心支撑。立足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分析乡村振兴和发展农业经济间的关系,并结合农业经济发展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希望能为促进现代农业经济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1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背景与目的

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背景有以下几个方面: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尤其是从沿海到内陆、从东部到西部、从城市到乡村呈阶梯式发展;城市虹吸效应导致农村“空心化”问题严重;农业产业生产方式落后,现代科技普及不足,产业链未形成,产业附加值低,无法支撑农村经济发展;城乡之间基础服务设施差距大,乡村落后于城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目的在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态宜居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体制和政策制度,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2现代农业经济发展问题分析

2.1现代农业基础设施薄弱

发展现代农业,仅依靠农民群众的力量远远不够。生活在信息化时代,现代农业追求的是信息化趋势、科学化趋势、标准化趋势。所以,在发展当代农业经济时,要得到高科技设备、机械的支持,只有打造高精尖的农业劳作模式,才能确保当代农业繁荣发展。然而,目前在发展现代农业时,普遍存在基础设施不完备,缺少高科技机械、设备以及软件硬件设施不充足等问题,加上管理力度不高,一定程度阻碍了现代农业发展进程。此外,在信息技术方面,由于欠缺资金以及新技术,同样陷入发展窘境。现阶段,虽然国家给了明确的发展目标,也颁布了一些文件和政策,但在具体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时,一些部门缺少统筹计划,导致整体发展效益偏低。

2.2产业结构不合理

农村经济要想获得持续性的发展,必须从产业结构的调整入手。现阶段部分农村地区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十分突出,这也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特别是第一产业占比过多,附加产业、增值产业发展动力不足,农村经济发展有着较大的风险。在经济发展中,农村经济一度出现了需求与供给错位的现象,国内农产品滞销引发的农民窘困,国外农产品大量涌入导致农村经济缺乏市场竞争力,一度使得农村经济发展迟滞不前。因此,应改变传统落后、单一、粗放的管理模式,关注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使农村经济发展与之同步。重点是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农产品市场影响力的提升、国际市场的打开,为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当前我国农产品价格波动明显,市场需求不稳定,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的发展,这也反映出调整产业结构的紧迫性。

2.3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农村经济发展缺乏良好的生态条件

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农民的环保意识较淡薄,农民由于没有接受专门的培训,对农药、化肥等生产要素使用不当,造成土壤污染和水污染,破坏了农村居住环境。耕地面积日益减少,加上对农业用地采取不正确的生产方式,导致土壤质量不断下降,出现土壤养分不均匀、土地肥力不足等问题,给农业种植质量和产量带来很大的影响。同时,农民乱丢垃圾、随意焚烧垃圾、没有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破坏了乡村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农民缺乏正确的绿色发展理念,片面追求经济发展,没有保护好生态环境,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增加了经济收入,但是以浪费资源、破坏环境为代价,是不科学、不值得提倡的。这种不合理、粗放型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与绿色经济发展相违背。

3乡村振兴战略下现代农业经济未来发展趋势

3.1借助科学技术引领现代农业

目前,在持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时,融合科学技术及现代农业,已成为流行趋势。有关单位与农户,应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提高农业经济,发挥现代化技术力量,为农业发展注入生机。充分应用大数据及电子信息技术,打造智能物流形式,开辟全新的农业农产品销售渠道,并借助大数据分析研究既往的农业经济数据,结合各地区试点情况,提供更有效的指导意见。总之,应用科学技术引领现代农业的发展,不只是改变传统农业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现代农业经济效益的必要手段。所以,各地区政府应高度重视与大型农业公司的合作,汲取成功的管理经验,发挥供应链技术优势,打造优势品牌形象,创建农村乡镇龙头企业,打造从生产、销售到售后服务的一体化发展机制。通过现代化管理手段,可避免在农产品生产时出现生产与销售不协调的问题,突破现代农业信息闭塞现状,真正增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速度。

3.2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调节好内部经济压力

在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农村经济发展中必须要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不断完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具体来说,要完善农村的道路建设体系。基于我国道路建设水平的整体性提升,应积极克服因江河、高山等自然要素所导致的交通堵塞问题,通过农村道路体系建设方便人们出行和产品的外运,让农村不再闭塞,而是积极地与外界对接、交流。乡镇政府等应该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加大对道路交通建设的关注和投入力度,邀请专业的道路建设队伍去打造交通主干线,进行科学的道路规划设计。

3.3实现农村地区经济和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发展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条件,也是建设美丽乡村的必然要求。不仅要发展当地经济,提高经济效益,同时也要重视生态效益,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向农民宣传和讲解保护环境的知识,让他们知道环境对于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政府要对农村环保工作提供一定的资金扶持,帮助各村实现污水、垃圾的科学处理,为农村提供最先进、最接地气的环保技术。”科学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的原则。做到既发展农村地区经济,又保护好环境,实现两者间的良性循环发展。在贯彻绿色、环保理念的前提下,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结语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可以看出我国对农村产业发展的重视程度,也足以看出我国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村深化改革的决心、魄力。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应聚焦于农村经济的良性发展、可持续发展,去关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制约性问题,同时应认识到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经济发展的长期性,因此在实践中必须坚持不懈,不断深化改革。

参考文献:

[1]马历,龙花楼,张英男,等.中国县域农业劳动力变化与农业经济发展的时空耦合及其对乡村振兴的启示[J].地理学报,2018,73(12):2364-2377.

[2]赵洪丹,陈丽爽.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金融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农村经济发展差异的视角[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8(11):123-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