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修缮保护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0
/ 2

古建筑修缮保护技术

陈静

 河南华磊古建集团有限公司   450000

摘要:我国建筑文化源远流长,最早的古建筑大多为结构,但由于易虫蛀、老化、受雨侵蚀的自然因素,使木结构建筑难以维持原有风貌,对其的保护修缮保护工作也更显艰难。虽然我国的古建筑修缮保护措施开始时间较晚,但自1961年颁布的《文物保护管理暂行条例》到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我国的古建筑修缮保护措施日益完善。但现今仍有许多古建筑没有受到良好的修缮保护,所以我国的修缮保护措施还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间。

关键词:古建筑;修缮保护;技术

引言

我国古建筑不仅是艺术形式与艺术载体,还具有优秀的历史文化内涵,在展示艺术魅力的同时,由于多是砖石结构或土木结构,也需要专业的技术手段对其进行维修、保养。但是从现有的保养与维修方法来看,古建筑的维护手段存在一些问题,与理想情况存在一定差距,需学者与研究人员不断探索。

1中国古建筑修缮保护

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就《威尼斯宪章》的相关内容又进行了进一步的规定,对古建筑进行修缮、保养、迁移时,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而就古建筑修缮中的“保存原状”又有三种理解。①恢复原状:在修缮过程中,充分依据详尽的历史资料,及建筑主体结构的历史时代为依据。恢复历史上曾被改变和已经残缺的部分的原貌,以此恢复建筑原状。而具体的修缮工作的确定,对于不同的建筑单体或群体,都要根据其规模、历史年代、艺术价值等,分情况进行考虑。对建筑群体的空间布局、建筑风貌采取相应的基本措施,按照原本的材料、工艺、结构及风貌进行恢复。②保存现状:在修缮过程中,以现存的面貌为准。保留其各个历史时期所修改的部分,通过加固维修等方式,保留该建筑的历史可读性。③折中派:于恢复原状及保存现状取长补短。无论是恢复原状抑或保存现状的做法,其目的都是将古建筑最大化地予以保护,并使其价值能充分体现。对于不同的古建筑,其历史的痕迹都不尽相同,那些经过各个历史时期修缮所增添的部分,对于建筑主体表达的是否是一种破坏?是否画蛇添足?这些都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中国古建筑文物特点

所谓古建筑,就是沉浸于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的建筑物群。在国家倡导历史遗迹保留的背景下,古建筑文物的修缮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中华民族经过上千年的发展历史,每一座古建筑的诞生都具有独一无二且不可替代的文化价值。在不同历史发展背景的影响下,其所蕴藏的文化底蕴也存有差异。从结构方面来看,中国古建筑文物的特点主要有三点。首先,多数古建筑上层屋顶的建造选择将木材和瓦片作为主要材料,在不同地区风俗文化等的影响下,屋顶所呈现的造型也是各有特点。其次,中间层屋体的建造也应用到了木材,并通过砖瓦进行辅助建造。最后,基座是古建筑重要的承重载体,是房屋保护及地基加固的基础,通常由砖砌而成。

3古建筑修缮过程中加强文物建筑保护与利用的技术研究

3.1木构件修复

结合古建筑不同的损坏程度,相关工作人员需要采用不同的修复方式进行处理。木构件修复工作的开展主要以腐朽构件的挖补与填充为主。在此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要首先对施工位置的安全性进行评估,若木质构件仅轻微腐烂或表面有腐烂病,可通过局部治疗加以改善,同时配以包镶技术提升古建筑修缮的可靠性。处理完毕以后,在木构件表面上一层漆面,最大程度上保留古建筑原有色泽。若木构件的主要问题为劈裂问题,同样需要找到造成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处理。对于隐蔽位置的劈裂,可直接采用紧箍处理法,既能够促进承载力的提升,又不会对木结构产生不良影响。此后,通过螺栓或特质大锚钉对接头处进行固定,裂缝问题就会修复。若木构件断裂面较大,可通过U形铁兜绊配以长脚螺栓或木条进行嵌补。

3.2墙体修缮

汉昭烈庙建筑群墙体的残损主要包括开裂、空鼓、酥碱、返碱与变形,因为古建筑的主要承载体为木结构,墙体发挥的是分隔与围护的作用。由于砖石本身是一种脆性亲水材料,一直暴露在空气中,会被有机物、水分侵蚀,受到外力作用时易发生残损。在修缮时,可以采用剔补维修、扒锔拉接、拆除重砌与抹灰处理的方式。例如,工作人员对汉昭烈庙建筑群墙体采用剔补维修的方式,利用小铲或凿子将已经发生风化与酥碱的部分完全剔除干净,从酥碱的位置开始逐渐向四周剔除,使整砖完全暴露。在剔除环节完成以后清除灰尘,砍磨、加工砖块,再用水泥贴牢。

3.3屋脊整体吊升

若古建筑物屋顶破坏严重,需要通过吊升技术进行补救。首先,需要相关人员完成加固支撑方案的设计,确保屋顶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其次,以吊升系统为支撑完成空中固定工作。

3.4屋面修缮

汉昭烈庙建筑群屋面的残损包括屋面断裂、屋面破损、瓦件滑落,主要因为外力作用、植被干扰与施工工艺。在修缮时,可以采用瓦件拆卸、分类存放、瓦件安装的方式。例如,在对汉昭烈庙建筑群屋面进行修缮时,工作人员就通过揭顶与大修落架的方式,揭除屋面瓦件,根据原材料、原尺寸,重新修复与更换已经出现损毁与缺失的瓦件。工作人员还用人工传递与人工揭取的方式,先拆揭勾头滴水瓦及瓦当筒瓦,按从下至上、从左至右、两坡面的顺序操作,用小竹筐加滑轮垂直运输至地面。

4古建筑修缮保护工作的未来

4.1强化专业人员的培养

要想真正改善人才数量不足的问题,要通过以下几点进行强化:第一,不断出台更多优惠政策,为在校学生提供保障,使其能把更多精力用在文物知识学习方面,真正做到学有所成,为古建筑保护工作贡献自身力量;第二,为古建筑保护与修缮人员提高福利待遇,使其坚守自身岗位,努力提升自我;第三,为古建筑保护与修缮人员提供实践机会,使其能在不断参与实践的过程中,强化自身理论知识,提升业务能力;第四,强化古建筑保护与修缮人员的责任意识,使这部分人员能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完成古建筑文物的保护使命。

4.2修缮成本与资金

古建筑修缮保护工作所面临的问题,一部分来源于原材料的成本及修复时间的频繁,需要资金相较更高。首先,应提高古建筑修缮保护工作的意义认知,以加强对修缮工作的资金投入。其次,鼓励更多的人投入到原材料供应的工作中,以保障材料供给。与此同时,还应加强古建筑修缮保护工作针对性、系统性的管理,以此保证对古建筑进行一定周期内的修缮保护工作。

4.3增强大众的古建筑文物保护意识

在信息不断发展的当下,相关人员可以通过媒体宣传、网络宣传的方式加大对古建筑保护的宣传力度。博物馆也可以结合古建筑保护的主题,开展更加多元、有趣的实践活动,与大众深入互动,通过抽奖、答题的方式,调动大众的参与热情;还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使大众接触古建筑保护相关的各项知识,激发参与感,增强大众的保护意识。大众在旅游时也能自觉遵守相关法规,积极配合文物保护部门的日常工作,为古建筑保护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结束语

古建筑所承载的历史价值和经济价值,都是值得被细细发掘的,古建筑修缮保护工作的推进,在于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增强民族文化意识,增加对古建筑修缮的重视度是提升修缮质量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张茜.古建筑文物的修缮与保护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9(16):111-112.

[2]高军.关于文物古建筑修缮施工前的技术工作要素探索[J].建材与装饰,2019(03):50.

[3]李晓佳,杨立刚.谈谈文物古建筑的保护修缮[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02):195.

[4]吴虓.古建筑文物的修缮与保护探索[J].建材与装饰,2018(51):166-167.

[5]王凯.对古建筑文物的修缮与保护的研究[J].明日风尚,2018(23):334+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