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模式下金融互联网金融方向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0
/ 2

产教融合模式下金融互联网金融方向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初探

杨浩然,赵雪,崔诺

华北理工大学  河北唐山  063210

摘要:经济越发展,金融就越重要。教育是金融学发展的关键。在现代社会,教育首先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而互联网金融学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水平,决定着国民金融工作的质量。因此,互联网金融教育的水平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的改革开放给金融环境带来了重大变化。高等院校的互联网金融人才受到了政府、金融主管部门和金融界的高度重视。本文基于产教融合模式下针对互联网金融方向的人才培养给出相关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产教融合;金融互联网;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引言

本文将在深入理解产教融合的基础上,从互联网金融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巨变倒逼教育改革的视角,探讨高校金融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路径,着力建构以互联网金融复合人才为核心,以企业生产与学校教育深度契合为路径,校企共同推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将产教融合应用于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新模式。把工作的场景融合到学习中去,把行业的专家,企业的高管请到学院中去,企双方应当"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深度产教融合,解以此解决互联网金融人才培养困局。

.转变教师育人观念

首先,高校教师应积极探索当地企业、行业和其他实体,以了解这些企业对高职学生的需求特点。然后,根据这些需求的特点,将其直接转化为课堂教学内容,以提高高等教育学生对社会和企业的适应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教师应合理规划教学内容,培养有竞争力、与企业相适应的专业人才。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自觉地理论联系实际。根据本地企业的需要和适应学生就业趋势的理论,教师应改变教学观念,整合和简化相关学科的重要知识。这样,学生就可以拥有高质量的技能和理论知识,以便在未来的就业过程中适应不同的相关岗位,避免单一的就业情况,实现终身学习的目标。

.为满足企业生产需要而设置课程

一些高校所开设的课程不实用。他们大多只是理论积累,没有实际实践的可能性。这样一来,经过培训的学生在进入工作岗位时就没有竞争力,无法尽快融入和适应需要大量实践的实际岗位。因此,应将生产与教育相结合的学校纳入课程。高校应结合企业,在学习理论知识后,充分联系市场需求,将更好的职业课程适应不同的学习方向,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数字智能时代给金融行业和人才需求带来了巨大变化。迫切需要进行金融改革,培养懂金融、懂商务、懂技术的金融人才;智能教育车间被定义为未来大学的基本单元。以数字化互联网概念为背景;以学生为主体;以追求自主知识创造为目标;结构原则:工业与教育、工业与金融、智力、情境知识和资源知识的整合;综合设计框架:五个智能学习中心(理论中心、展览中心、实验中心、实践中心和研究中心)和一个大型数据中心。每个中心进行数据的互连、集成和交换,促进学生规划自己的学习路径,以整合知识和实践,并独立构建知识。

.加强师资队伍

地方当局应改进教师培训。加强教师资格制度实施,实施教师专业评价,建立教师专业评价标准,改进教师专业资格评价方法,强化主任培训制度,以五年为周期实施完整的教师教育体系,实施教师创业实践;实践这个制度。政府必须支持学校按照相关规定招聘兼职教师,并雇佣商业技术人员和高素质人才在相关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兼职教师的教学情况将作为对其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的评估。我们正在加强中等和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建设,促进大学和企业的发展,共同建立双重职业培训基地。根据高等教育机构或学院的设立,政府应建立并优化职业教育科研团队,这将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

.科学构建课程体系

就教学体系而言,互联网智能时代金融的主要特征是跨界融合复杂化的,这就是伟大的金融思维。因此,要打破传统的财会学科体系,明确界限,明确职能,严格把关,使知识不再局限于财务金融,财务管理等传统课程,但以新技术和业务项目为主线,实现财务金融及相关专业知识的整合,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数字智能经济中复杂问题的能力。在教学内容方面,将金融交易所、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引入金融人才培养计划是主要方向。金融人才培养目标与数字智能经济转型的需要背道而驰。在数字经济中,财会人才不仅要熟悉金融理论和金融技能,而且要熟悉计算机,网络,管理信息和其他与信息和金融情报相关的学科,并有可能利用多学科知识解决财务问题。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应该大力推行多学科整合的"主流化",而不仅仅是理解"专业人士"金融,忽视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

教师在金融课程的理论内容教学过程中要重视线上教学活动内容。金融课程的内容大多都是枯燥的运用和计算,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互联网+"的技术将枯燥的公式应用采用动画的方式呈现出来,使学生的理解更到位,记忆更深刻,也可以将呆板的案例通过色彩层次的不同进行展现,给学生造成视觉冲击,也可以应用专业的金融操作软件对成本核算项目进行实际的操作演示,让学生对成本核算的实际运用更有参考依据。在金融实践课程内容的应用中,线上的教学方式会更适用于教师的实际教学指导工作的开展。在校内实训过程中,学生的成本核算实际操作结果,教室可以通过云端的方式进行检查,对出现的问题重点有直观的数据支撑,可以方便教师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疑难点进行讲解并加强训练,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在校外企业实习阶段,由于学生实习单位的分散和实习工作时间的限制,可以通过线上直播上课的方式,根据教师和学生实际的情况安排课程教学内容,对学生在实习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收集和指导,更有利于金融课程教学工作的发展。同时,可以鼓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参与企业的金融核算工作,积累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和金融理论实践依据,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有了可靠地参考依据,对实践学习的内容也提供了一定的指导方向。金融课程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是在"互联网+"的先进技术和理念发展背景下产生的,既是金融学科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社会经济发展对应用型金融人才迫切需求的表现


结语:

本文将在深入理解产教融合的基础上,从产业金融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巨变倒逼教育改革的视角,探讨高校金融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路径,着力建构以金融复合人才为核心,以企业生产与学校教育深度契合为路径。

参考文献:

[1] 姜颖,郭强. "产教融合"模式下金融(互联网金融方向)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初探[J]. 商情,2019(43):141-142.